兰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学年考试A卷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1299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学年考试A卷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学年考试A卷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学年考试A卷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学年考试A卷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B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由于高温的天气,有时候你会看到周围有海市蜃楼的景象。C当得知重建家园还遥遥无期时,人们开始变得忧心忡忡起来。D我已经语无伦次了,这是那种人们将在赛季结束后回味价值的比赛,我们做出完美反应,我们必须捍卫榜首。2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高亢的声音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B深深眷恋家乡盐城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海生演唱的歌曲我的家乡盐城,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C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杜绝强征强拆行为的再发生。D五一小长假期间的盐渎公园,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人们的笑脸。二、字词书写3 . 下列词语错误的一组是( )(3分)A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拖泥带水海誓山盟 B翻来覆去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C郁郁寡欢无可置疑不可名状冥思遐想D粗制烂造藏污纳垢诚惶诚恐黯然失色三、现代文阅读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李枚琦)(1)“爆款文章”是近几年兴起的名词,但若要追溯源头,我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一篇三都赋,令众人争相传抄,与“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热度颇有几分相似。就在一百年前,以新青年为阵地的新文学和以鸳蝴派为代表的旧派小说齐头并进,各自在读者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2)但我们并不会用“爆款文章”去形容上述作品,为什么?(3)“爆款”一词原指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景,强调的是其人气之高。当用“爆款文章”时,已经默认了文章的商品属性,但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文章的价值不局限于此。曹丕曾豪情万丈地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创作不仅是文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途径,更是他们扬名后世的方式。古有忧国忧民的屈原、杜甫,今有以笔为武器的鲁迅。这些熠熠生辉的文人,定义了国人对“文章”的印象。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如若文化产业以利益为导向,就势必要遵循商业市场的原则。作为爆款商品,某种程度上营销推广、销售数量比产品质量、售后反馈更重要。爆款文章中也不乏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但即便再深刻,也无法掩盖其商品的本质。反观屈原、杜甫和鲁迅的创作,与当今争夺阅读量和广告位的爆款文章一对比,差异显而易见。(4)爆款文章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发表”不必完全依赖于出版行业,申请一个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发文章。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写”的门槛已经低到几无筛选功能。而二十世纪初执笔为文的作家们,要么经过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么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鲁迅曾自嘲,其母亲对张恨水小说的偏爱甚至超过了自家儿子的文章,但即使是作为旧派文学代表的张氏小说,其实也是非常漂亮严谨的章回体,在今人看来依然有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依然形成了受众市场的趣味分层,爆款文章面向的恰好是基数较大的群体层。夺人眼球的标题、标新立异的观点、反主流的态度,也成了爆款文章的创作原则。它挑战的是读者价值观的极限,这种“挑战”也正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5)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写出10W+的爆款文章?似乎没见过谁问如何才能成为乔布斯、马云,或莫言。难道爆款文章真的很低“门槛”,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选自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有删改)4 . 本文论的是“爆款文章”,作者为什么却先从三都赋等文章说起?5 . “爆款文章”诞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 . 文章第(3)节划线句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7 . 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记叙文阅读读孙犁先生的作品,被他对书的痴情深深打动。孙犁先生读书的用功程度,的确让人叹服。他说:“在同口教书时,小镇危楼。夜晚,校内寂无一人,萤萤灯光之下,一板床,床下一柳条箱,余据一破桌,摊书苦读,每至深夜,精神奋发,若有可为。”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将书中的警辟片段抄下来,贴在室内墙壁上。教课之余,就站立在这些纸条下面,念熟后再换上新的。17岁刚结婚那年正月,去丈人家作“娇客”。本来吃香的喝辣的待遇很好,还有新媳妇的兄弟姐妹陪着玩,大家在一起说笑打闹,可谓其乐无穷。但孙犁先生偏偏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却翻出几部满是灰尘的旧书埋头去看,别人叫,妻子催,也不为所动。抗日战争年代,每天行军,轻装前进,除去脖颈上的干粮袋,就是挂包里的几本书最重要。于是,在禾场上,河滩上,草堆上,岩石上,他都展开书来读。听到继续前进的口令,才敏捷地收起来。孙犁先生不但热爱读书,还非常爱惜书,不忍书本有一点污损。他说“书籍虽非尽神圣,然阅后应放置于高洁之处,不能因无台柜,即随意扔在床下与鞋袜为伍。”他还说:“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缺,以安以宁。唯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孙犁先生爱书惜书,他所珍重的书,是不愿借给别人的。有人就传言说,到孙犁先生家里去,千万莫提借书的事。他藏有一部金瓶梅,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影印本,两函24册,价50元,这是一部未曾触手的新书,他视若珍宝,轻易不肯外借。“文革”之前,常有人想看,又不好直说,就迂回曲折,拐弯抹角。孙犁先生心里明白,却佯装糊涂。“我想借你部书看。”“什么书?新出版的诗集、小说,都在这个书架上,你随便挑吧!”“我想借一部旧书看看。”“啊?这里有一部新印的聊斋。”如此一番,借书人已经明白,只好打消念头。孙犁先生坦言自己有“洁癖”,总怕别人借去将书弄脏。“文革”期间,在那些漫漫长夜,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孤独地坐在灯下,用自己四处搜集的废纸,慢慢地将旧书包装修补,并在书皮上写下所感所思,后来结集为书衣文录。孙犁先生读书、惜书,还收藏书。他自幼爱书,经常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到书摊上掏书。后来,他买旧书,多是依照书店寄给他的目录邮购,人弃他取,为书店清理货底。孙犁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养病时,开始收藏旧书。他有一册张之洞的书目问答,里边列有许许多多的书名,买到一本,便在书名旁边画上一个红点。日积月累,这册书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点。他的藏书很多,搬家的时候,书都是用卡车来装的。孙犁先生曾形容清代藏书家黄丕烈说:“他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好像接触的不是书,而是红颜少女。一见钟情,朝暮思之,百般抚爱,如醉如痴。偶一失去,心伤魂断,沉迷往返,毕其一生。”我想,这的确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对孙犁先生来说,能安身心,其唯书乎!8 .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9 . 第2段画线语句通过哪三件事来表现孙犁先生读书的用功?10 . 文中多处引用孙犁先生自己的话,有何作用?11 . 第7段中“对孙犁先生来说,能安身心,其唯书乎!”一句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四、文言文阅读【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申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杞人忧天)【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日:“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蔸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平!”(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怼(du):怨恨。12 . 用“”标出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夜 者 寡 人 梦 见 彗 星 吾 欲 召 占 梦 者 使 占 之。1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因往晓之其人舍然大喜兴事无已赋敛无厌14 . 下面加点字与“有彗星者必有亡国”中的“亡”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饭疏食B闻之于宋君C其一犬坐于前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5 . 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召晏子而问焉”的“而”相同一的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切问而近思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有闻而传之者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1)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2)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17 . 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甲】文中的“晓之者”和【乙】文中的晏子处理的方法却不一样。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的。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n)粥不充,日昃(z)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孤:幼年丧父谓之孤。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世家:身世。南都:地名。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日昃:太阳偏西。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慨然:形容慷慨激昂。18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腰白玉之环(_)(2)同舍生皆被绮绣(_)(3)媵人持汤沃灌(_)(4)感泣辞母(_)19 .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D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20 . 翻译句子。(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21 . 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乙文范仲淹是: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要求填写两个)。六、句子默写22 . 根据课文填空。_,思而不学则殆。(十二章) 水何澹澹,_。(观沧海)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_。(峨眉山月歌)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还有各种花的香,_。(春)也不必说_,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合作交流历史悠久,历史走到今天,中拉之间合作交流的主客观环境都大大地改善了“_,_”真心期待,新时代的中拉合作交流之船能破浪前行,造福于太平洋的中拉人民,续写历史的新辉煌。七、名著阅读23 . 名著阅读。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1)从文中划线句子中,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 a的人,而李逵是一个 b的人。(2)水浒传中宋江不仅临死时因担心 c坏了梁山好汉的d而毒杀了自己的生死兄弟,他还在入伙梁山之前因 e而杀了自己的妻子,相关情节的回目是 f。八、综合性学习材料一:为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 材料二: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持续热播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引发的广泛共鸣。 材料三: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是用古诗词创造中国灵魂音乐的努力,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24 .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引发广泛共鸣的原因。 (1)_(2)_25 . 为了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你为班级设计一项活动,并说说理由。 _九、作文26 . 根据要求作文。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想要真正地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请以“我品尝了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参考词语“失败、成功、幸福、读书、快乐、孤独、友情、温暖”)写作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