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0562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 . 历史的记忆隐藏于史料的记载中,下列描述中能够反映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是A“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3 . 思想性、文学性成就极高,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是A儒林外史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4 . 中国诗词大会中,主持人与嘉宾互动中谈到:盛唐诗人中,边塞诗人的代表有( )高适 李白 岑参 孟浩然 王之涣 杜甫ABCD5 . 西藏和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6 . 小刚在学习明朝的历史时,记录下“锦衣卫”、“东厂”,“西厂”几个关键词,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B工商业的紧荣C科举制度的变化D文化的昌整7 .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历史故事都出自文学作品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8 . 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A贞观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9 . 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A减轻财政压力B清除贪官污吏C强化思想控制D加强君主集权10 .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最主要的功绩是( )A定都大都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灭西夏11 . 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北宋B北宋C南宋D南宋12 . (题文)“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A黄巢B岳飞C元昊D寇准13 . 杜甫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周瑜14 .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最远可到达( )A朝鲜B日本C南海诸国D非洲东海岸15 .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都是唐朝的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B.CD16 .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三国演义D人们传诵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17 .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率领船队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马六甲海峡红海沿岸印度半岛非洲东海岸ABCD18 . “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有张骞出使西域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ABCD19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平型关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山海关C东起鸭绿江边,西至雁门关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20 . 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A姚崇B房玄龄C杜如酶D魏征二、综合题21 . 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材料三:“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资治通鉴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五:他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被誉为什么?(2)“以人为镜”中的“人”指的是谁?(3)材料三中的这位皇帝是谁?(4)材料四描绘了什么时期的历史景象?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盛世局面的出现?(5)材料五中的他是谁?唐朝另一位对外交往的历史人物是谁?(6)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我们能从中学到哪些治理国家的经验?22 . 阅读下面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1)上述诗句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诞生于哪一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3)我们今天可以从这一制度中借鉴哪些有益经验?23 . 中国是一个历悠久的文明古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材料一: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1)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结合所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原因。(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请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3)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哪些(举出两个例子)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