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0331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 )A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B窥一斑而知全貌,处一隅而观全局,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胸襟、眼界和格局。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些力量代表着社会所需的正能量。D读刘祯赠从弟,只有理解作品内容,走进诗人心灵,才能读出“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 . 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B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这个句子关联词使用有误,应该把“不是就是”改为“不是而是”)C“2019年1月1日,迟子建伪满洲国读书讨论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句中“在南京先锋书店”是定语)D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该句用了设问修辞手法)3 . 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泻气(xi)绯红(fi)轻盈(yng)锐不可挡B翘首(qio)呓语(y)畸形(j)屏息敛声C镌刻(jun)解剖(pu)劳碌(l)眼花瞭乱D崎岖(q)粗糙(cho)躁热(zo)为富不仁4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猜读,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比照原文,先前的猜想也许对,也许不完全对,也许完全不对,都没有关系。B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圣”。C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新闻,完成题目。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曰午夜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5 . 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_6 . 在文中用“ _ ”画出导语部分,指出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清明:血脉里的眷恋于丹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政。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字数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母亲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父亲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父亲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父亲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母亲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父亲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多年以后,母亲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父亲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父亲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母亲问他怎么了,父亲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父亲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父亲,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有时候我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的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母亲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内疚,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选自汴梁晚报2015年4月4日,有删改)7 . 文章第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8 . 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9 . 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父亲把蛋糕送人;父亲_;父亲_;父亲买回蛋糕。10 .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中“血脉里的眷恋”含义的理解。11 . 下面两个文字都是描写父母的,请你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甲) 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的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于丹清明:血脉里的眷恋)(乙)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邹韬奋我的母亲)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2 .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13 . 选文的语言精练形象,往往一个词语就能描绘出景物的神韵,试赏析文中加点的“滤”字的精妙。14 . 文段中把“泉声”比成提琴、弹拨乐器、铜管等的声音,有什么好处?15 . 文中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后面又写“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你觉得前后矛盾吗?说说理由。三、对比阅读1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直:径直。即:到。即:根据。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请依据(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以“乐”(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乙)文则以“_”(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遭遇贬谪的欧阳修筑亭并题名“醒心”,盛世不忘忧,显示了“_”(填写文中四字短语)的政治家风范。(2)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太守(欧阳公)的两种“乐”,请简要概括。四、句子默写17 . 填空。(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3)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4)论语中阐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_。(5)天净沙秋思中的点题句是:_,_。(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莺燕的活动突出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_,_。(7)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五、课内阅读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小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8 .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19 .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其两膝相比者(_)(2)舟尾横卧一楫(_)(3)其船背稍夷(_)(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20 . 选文前三段按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 _、_和船背。21 . 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1)苏东坡 _ (肖像特征)(2)佛印_(神态特征)22 . “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六、名著阅读23 .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_(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叫_(人名)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他们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其中的两次_。七、作文24 . 作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是从兴趣开始的,然后变成乐趣。只有感受到乐趣,才能乐在其中,并为之努力和奋斗。请以“的乐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把文章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名著阅读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