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0190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历史时期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的画像,这种现象在( )事件后,更为广泛? A . 商鞅变法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管仲改革D . 戊戌变法2. (2分) (2019和县模拟)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B . 商鞅变法C . 文成公主入藏D . 孝文帝改革3. (2分) (2019三明模拟)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 . 地方建立县制B . 实施汉化政策C . 创立科举制度D . 册封鲜卑贵族4. (2分) 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 . 商鞅B . 张骞C . 北魏孝文帝D . 班超5. (2分) (2019七上沛县期末)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它们的最终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 . 说汉语B . 易服饰C . 通婚姻D . 倡法治6. (2分) (2019七上昆明期末)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提到魏的统治者姓拓跋,在我国古代鲜卑拓跋部建立了哪个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A . 北齐B . 北魏C . 后唐D . 后汉7. (2分) (2018娄底)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 周平王迁都洛邑B . 商鞅变法C . 张骞通西域D . 北魏孝文帝改革8. (2分) (2019衡阳)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 严禁贪污B . 颁布均田令C . 迁都洛阳D . 实行汉化政策9. (2分) (2019九下泉州模拟)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旨在排除种族的区别,以社会身份这样一种贯穿于胡汉两个社会并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为基础建立其统治体制。”材料反映汉化政策的目的是( ) A . 改变鲜卑族陋习B . 促进民族交融C .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 巩固统治需要10. (2分) (2017九上宝应月考)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 都促进了民族融合C . 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D .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11. (2分) (2016揭西模拟) 下列关于历史说法错误的是(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B .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富强的国家C . 古代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D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汉族文化12. (2分) (2019苏州模拟) 从如图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 .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B .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 .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D .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13. (2分) (2019孝感) “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 . 商鞅变法B . 孝文帝改革C . 回族的形成D . 唐蕃“和同为一家”14. (2分)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 . 用汉姓B . 穿汉服C . 说汉话D . 与汉族通婚15. (2分) (2017七上东莞月考)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语提倡与汉族联姻发展经济A . B . C . D . 16. (2分) (2018七上高邮期末)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 . 推动经济发展B . 促进民族交融C . 加强中央集权D . 实现南北统一17. (2分) 下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B .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C .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 .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18. (2分)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都进行了都城迁移B .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 . 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D .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19. (2分) (2018九上江都期末)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是( ) A . 民族交融B . 国家统一C . 中外交往D . 经济发展20. (2分) (2018七上汕头期末) 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曹操 刘备孙权 北魏孝文帝A . B . C . D . 21. (2分) (2018九上邗江期末) 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 A . 昭君出塞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文成公主入藏D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2. (2分) (2018七上惠民期末) 下列政权都城在洛阳的是( ) 曹魏孙吴西晋东晋南朝北魏A . B . C . D . 23. (2分) (2019七上宁化期末)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是( ) A . 西汉B . 东汉C . 曹魏D . 北魏24. (2分)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 .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 .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 .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 . 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25. (2分) (2018九下福州模拟) 下图是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它们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 . 国家统一B . 经济发展C . 民族交融D . 中外交往26. (2分) (2016七上无为期末)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黜官职”。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语 采用汉族官制 提倡与汉族通婚 学习汉族的礼法A . B . C . D . 27. (2分) (2016七上遂宁期末)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诗词曲艺,史话传说,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北魏A . B . C . D . 28. (2分) 下面两幅图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 )图一北朝汉人胡食画 图二鲜卑人乐舞A . 齐国管仲改革B . 秦国商鞅变法C . 汉代丝绸之路D . 北魏孝文帝改革29. (2分) (2016七上无为期末)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 迁都洛阳B . 改用汉姓C . 该穿汉服D . 学说汉语30. (2分) (2017七上洪泽月考)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的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 .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0分)31. (20分) (2019九下江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王朝大事年表秦朝汉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材料二: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1) 指出材料一出现“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 (2) 写出材料二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 (3) 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改革中“汉化”的具体措施。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32. (20分) (2016七上新乡期末)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1) 材料一的改革中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2) 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3) 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何积极作用?(4) 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33. (15分) (2018九下夏津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 材料一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任写两项) (2) 材料一改革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这段材二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材料二中“卫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这次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有利于秦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4) 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上述材料所说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34. (20分) (2018七上北碚期末) 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拓跋贺赖丘穆陵独孤汉姓元贺穆刘(1) 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3)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5. (15分) (2017九下深圳月考) 自古至今,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请回答:(1) 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 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3) 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邓小平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4) 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 综合上述改革,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0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2-4、33-1、33-2、33-3、33-4、34-1、34-2、34-3、35-1、35-2、35-3、35-4、3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