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5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课后达标检测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486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5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课后达标检测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5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课后达标检测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5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课后达标检测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5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民族自治区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确立解析:选C。1953年颁布选举法的依据是共同纲领,说明共同纲领是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C项正确;A项“已取代”的说法错误;B项未能从题干中体现,D项说法错误,1953年我国依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解析:选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未中断,体现了“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原则,而非制度,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制度,而非方针,故D项错误。3(2016福建莆田高三质检)下图是1954年12月30日发行的一套两枚志号为纪29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邮票。此次大会()A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故A项符合题意。4(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A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均为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做主的实施途径D新中国成立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解析:选C。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反映了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做主的实施途径,故C项正确;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故D项错误。5(2016浙江湖州模拟)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D。由题干中的“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混乱场景。6(2016河北沧州质检)“它是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而提出的,是周恩来灵活外交思想的体现。”这里的“它”是指()A另起炉灶 B党同伐异C求同存异 D标新立异解析:选C。“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与外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没有体现“和而不同”的思想,故A项错误;“党同伐异”明显违背了“和而不同”思想,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就亚非国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亚非国家应该“求同存异”,认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可以合作,体现了对“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标新立异”不能体现出材料的本质含义,故D项错误。7(2016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我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所以选B项。8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解析:选B。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故B项正确。9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这表明()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C不结盟运动兴起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解析:选B。A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是1972年,排除A;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表示欢迎”说明中美关系缓和。故选B项。10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是当时我国的对日方针B当时中日两国处于紧张对峙的“不正常状态”C直接促成了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D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巨大诚意解析:选C。结合所学我们知道中日外交关系的改善直接促成因素是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故C为应选项。材料中周恩来的话直接表明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故A理解正确;结合所学我们知道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故B理解正确;从材料中周恩来的话可以看出D项理解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6长沙模拟)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政治传统。这些传统,无论是其精华,还是糟粕,都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文治来说,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要实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但也要看到在具体实践中,它往往表现为对人性的摧残,对个性自由的限制,对真理探索的阻遏。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然而,正是这曲折历程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制度积淀和精神积淀却成为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议讲课稿材料三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克服了三权分立模式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弊端,也借鉴了它职权清晰、便于监督的优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与发展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四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何将“文治”视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之一?中国古代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有效“文治”的?(2)材料二对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历程做出了怎样的评价?(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观点的?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及“要实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三句概括,语言要精练;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等信息及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艰难曲折”“破产”“积淀”“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等进行概括。第(3)问,结合材料三并根据基础知识作答。第(4)问,所答做到符合材料、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即可。答案:(1)原因: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社会秩序;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利于文明的传承。措施:借用行政手段,发挥政府的力量;文化专制,科举取士,强化儒家思想等。(2)历程艰难曲折;民主共和实践破产;为后世提供积淀;没有将实现民族独立作为前提保障。(3)人民民主、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4)近代资产阶级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制,都未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参照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集中原则,又参照了近代中国、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传承文明、学习西方、立足国情、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12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材料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请回答:(1)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中西方“保守的对策”和“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其意义有哪些?(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郑和下西洋到鸦片战争前,是1519世纪中期,联系史实答出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然后分别答出中国闭关锁国和西方殖民扩张的政策。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我国根据当时冷战局势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用以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第(3)题,联系史实可知毛泽东的判断并不正确,用史实加以说明。然后再从国内外形势分析邓小平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答案:(1)大势: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答民主化);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答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化)。保守对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进取政策:殖民扩张(或答扩展世界市场)。(2)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意义: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或答维护独立与主权);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或答为工业化运动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避免外交孤立。(3)判断不准确。史实说明:一方面,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经过调整,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回答与此相关的史实也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以苏联为例)或遇到曲折(以中国为例)。原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逐步瓦解,冷战局面结束(或答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内形势,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或答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