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8536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 )A天子B士C诸侯D卿大夫2 .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相同之处包括生活在相同的地区使用打制石器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所处的年代相同ABCD3 . 当前国家推行的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确权问题正如火如萘的进行。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明确土地私有的内容的变法是( )A孝文帝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吴起变法4 .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对汉通西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董仲舒C卫青D霍去病5 . 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6 . 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在此书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A秦灭六国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北京人已经使用火7 . “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开始实行(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8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西晋时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战乱频繁B政府统一组织迁徙C南方经济发达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9 . 每年的 3月14日是国际数学节,这一天也被称为“圆周率日”。下列人物中在圆周率推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墨子B蔡伦C祖冲之D贾思勰10 .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A民族交融加强B统治区域扩大C对外交流频繁D佛教影响削弱二、综合题11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百度百科民族融合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材料四:(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12 .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但不得照搬照抄原文。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译文:“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贤能的人。由高贵而聪明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贱的人,那么国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贱的人去治理高贵而聪明的人,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墨子尚贤中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译文: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法令愈加严酷,盗贼就愈多。所以,圣人说:“我不强迫百姓做事,百姓自然会被感化,我不给百姓找麻烦,民风自然会端正,我不让百姓出工、出钱:百姓自然会富足,我无私,百姓自然会纯朴。”)道德经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胼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译文:那严刑,是民众所畏惧的;重罚,是民众所厌恶的。所以圣人设置了民众畏惧的严刑来禁止奸邪,设置了民众所厌恶的重罚来防备狡诈,因此国家安定而暴虐作乱的事不发生。我因此明白了仁义惠爱是不够用的,而严刑重罚是可以治理国家的。)韩非子材料五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鲁迅关于中国的二兰事(1)材料一中,在“如何治国”上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呢?你认为这种做法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2)材料二中,在“如何治国”上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呢?(3)料三中,在“如何治国”上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呢?(4)材料四中,在“如何治国”上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呢?(5)材料一、二、三、四中,为什么围绕“如何治国”这同一中心问题上,当时的社会会出现不同的主张或声音呢?材料五中鲁迅的话说明什么实质问题呢?(6)据所学回答,材料一、二、三、四中的在“如何治国”的主张中,哪种政治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呢?力什么呢?13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实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摘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实行怎样的制度?(2分)材料一中的“一个新朝代”是指哪个朝代?(2分)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摘自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材料二主要批驳了哪两种观点?(4分)钱穆先生认为科举制度的内在意义和精神生命是什么?(2分)材料三其次我们要讲及八股文。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摘自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钱穆先生说八股文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的原因是什么?(3分)八股文之所以成为“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主要是因为考试的内容局限在哪一范围内?(3分)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