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196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湟中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第卷 阅读题一、小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 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是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选自人民政协报)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方法,是进入作品的方式,它是进入经典作品艺术世 界的途径。B经典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 到深度阅读。C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 是网络读书。D经典阅读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再 创造的阅读。2关于“进入经典”,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经典可以采用朗读,比如鲁迅作品中的韵味、情感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的东西,就需要靠朗读来获得。B进入经典可以采用分析的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等,例如对西方经典 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C进入经典可以通过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进入的方式,这是进入中国 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D进入经典可以通过读和背,通过读和背来感觉、体验,读过背过了,经典就 进入到读者的生命中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短平快”的网络阅读,作者肯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它存在 着两大问题,所以需要强调深度阅读。B阅读经典作品,需要分析,但不能完全靠分析,必须重视对作品的感觉、感 悟、情境、直觉。C不同的经典作品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 挥与不同的创造。D儒家学说的开创、发展过程,证明了经典是怎样成为学说的过程,它是由原 创者、研究者和解经者共同完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3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5.(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引以为流觞曲水 亦足以畅叙幽情 及其所之既倦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6.(3分)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 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 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 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 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 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 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 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春 雪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8、 这首诗第二句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做简要分析。(6分) _ 9、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 意,巧妙奇警,试做赏析。(6分)_ 10、名篇名句默写(每空0.5分,共5分) 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_,_。 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_,_。 诗经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 句是:_,_。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_,_。 夫夷以近,_,险以远,_。游褒禅山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春里漏掉的一课沈嘉柯 我绝对不是一个残忍的人,但我却做出了残忍的事。 高二的最后一场考试格外重要,关系到能否进入重点班。我读的是寄宿学校,我一再打电话给父亲,说我厌恶那些不求上进的同学,没法子在不干净不清静的环境里继续我的学业。 父亲自有办法,他送了点小礼就买通了门卫。大家都知道,每个学校的门卫都单独有一间空房子,而他们基本上用不着。自然,父亲不知道我心底藏着的另外一个秘密。那时候宿舍统一管理,如果不能够按时回去,那你就只能乖乖被锁在宿舍大门外,被班主任发现了,那是天大的事。 现在兼顾了复习不说,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地约会朱小齐。没错,我就是早恋了。这有什么呢?我的成绩照样是班上数一数二。朱小齐真的很漂亮,唯一的缺点是太小巧玲珑。她家就在学校附近,异常方便。天时地利都有了,晚上我俩就约在学校教学楼后面的桃树林子里见面。 那天晚上我们两个人走啊走,我下意识地在水塔下停住。幽暗的光线中,我看见朱小齐的嘴唇像是我过生日时吃的水果蛋糕上的樱桃。我的心脏在疯狂地跳,我甚至可以听到朱小齐的心也在跳动的声音。 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一个人影站在几米开外,手电筒的光首先照上朱小齐的脸,骤然受强光刺激,她捂住眼睛。我慌忙一推,叫道:“快跑!你回家,我回去。” 我们狼狈不堪地奔出几米外,手电筒的光还在乱照一气,身后的人说:“我看清楚你们了,我知道你们是哪年级哪班的,跑了也没用”但他只是喊,却没追上来。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逃回小房间,镇定下来,拿出钥匙开了小门,将门关好。我脑袋里忽然想起课本上的一句:惶惶如丧家之犬。会是哪个老师?他究竟会不会告发我和朱小齐?理所当然的辗转反侧,一晚上失眠。 第二天没课,我继续在小房间复习。捧着模拟试卷,我不住地发呆。我很想去教导处门口看看张贴栏,但又害怕真的贴了出来。连续几天,我远远看见朱小齐,就赶紧走开。 这真是意外。第四天我躲在小房间里,听见外面有人聊天。我听见门卫大叔在讲话:“是赵老师啊!坐坐,喝口水,歇一下。”门卫大叔是个好心人,每遇到老师,都会招呼他们坐坐,休息休息。 那个赵老师回答“是啊”,接着说:“我跟你说个笑话,嘿嘿,那天晚上巡夜,遇到两个小屁孩在那儿,就是学校水塔的后面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学大人谈恋爱” 门卫大叔附和:“是啊,是啊,现在的高中生,不像话。” 这个声音不就是那天晚上的? 他说到这里,我只觉得羞愧,但他接下来的话却叫我生出恨意,“都没发育好,懂什么爱情。可惜没看清楚哪班的,不然一定找他们家长。我骗他们说看清楚他们了,让他们紧张紧张。” 我恶狠狠地抓起一支铅笔,一折为二,这算什么老师? 自然我继续大着胆子找朱小齐,把偷听到的如实转告。朱小齐一听,说:“这个赵老师我知道。哼,他就是那个刚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的,还和我们班的林芳艳走得特别近。” “那不是师生恋,难道你嫉妒不成?”我忽然笑了。 朱小齐嘀咕:“其实就是因为你和赵老师长得有点像,我才喜欢你的。”醋意泛滥了我的胸口。朱小齐看了我一眼,有点害怕,“陈柯,你干吗笑得这样阴险?” 我说我有事,先走了,回头再见。其时,我心里正暗自思量:“赵老师,有你好看的。让你恐吓我,破坏我的好事!” 没什么比谣言更好制造了。“高二(6)班的赵老师跟学生谈恋爱,我见到他们偷偷在学校角落亲嘴呢!”我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话传了出去。当这个谣言沸沸扬扬传开后,许多家长也知道了,家长们给学校施加压力,要求惩罚这个老师。学生们则把目标对准林芳艳,说她真是早熟,都跟老师谈恋爱了。 我毕业那年,赵老师从市八中下放到县城了。他走的时候我们去送别,他苦笑说,不知道得罪了谁,非要冤枉他。这么大一顶帽子,简直毁了他的前途。 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心仪许久的大学。当然,也和朱小齐分手了。 青春时期的初恋,清淡得像抽过的香烟,对着灰烬什么都忘记了。 后来我只在MSN上和朱小齐偶尔聊几句。她上了青岛的一所专科学校,这对她来说很值得骄傲了。 大三的时候,高中同学在网络上集体聚会。议论往事,都陷入怀旧。有个女生发言:当年高中那个年轻的赵老师,长得很帅,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上课常常开玩笑,也不过才毕业,就有点贫嘴滑舌,但他特别关心贫困生的学习,农村来的林芳艳就是其中一个。林芳艳特别努力学习,常常拿着题目问上半天,我们其他的女生,看他们靠得近,特别特别嫉妒。后来不知道谁造谣说他们搞师生恋,其实根本没那回事。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他居然是一个好老师? 当晚,我对着电脑茫然了。我一直觉得我的青春岁月没什么后悔,学业爱情都不赖,但我却做了那么愚蠢的一件事情。阴差阳错的恶气与报复,轻易就扭转了两个人的命运。我感觉胸口抽痛起来。 “那林芳艳呢?”我问。 “她是当年班上的尖子生,是标兵,但最终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后来去广州,成了打工妹,她跟所有的同学都没有联系了。一直到毕业,她每天晚上都哭,因为她放暑假回家时,观念传统的父母毒打了她,骂她不要脸。”那个女生回答说。我也终于忆起毕业的时候,她满脸绝望的表情。 我哭了。我相信自己绝对不是一个残忍的人,但我却做出了残忍的事。 我忽然觉得,懵懂的少年时,我缺了很重要的一课。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有很多事情我不会那么冲动,我应该不会做出那些事。那一课应该就叫“做人”。 (选自小小说欣赏)(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我绝对不是一个残忍的人,但我却做出了残忍 的事”,是作者在刻意强调自己“不是残忍的人”,结构上小说首尾照应, 使结构更加严谨。B“我”报复赵老师的原因是赵老师搅扰了“我”和朱小齐的约会、在和门卫 谈话时挖苦“我”,并扬言如果知道是谁就要找家长。C文中“我恶狠狠地抓起一支铅笔,一折为二,这算什么老师?”短短的一句 话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对老师的仇恨,同时为下文造谣诬陷老师做 铺垫。D作者认为“青春时期的初恋,清淡得像抽过的香烟,对着灰烬什么都忘记了”, 意在提醒高中生不要过早的谈恋爱,但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做事的不负责任。E文章插入“大三时高中同学网络聚会”的情节,交代了作者当年诬陷老师导 致的恶果,引出后面作者对高中往事的忏悔。(2)小说中赵老师和门卫对话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3分) 答:_(3)小说的结尾“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有很多事情我不会那么冲动,我应该不会做出那些事”,“我”都做了哪些事?“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表示了忏悔,你认为“我”做的这些事可以原谅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胡秋原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 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相关链接: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 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2)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_(3)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_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_。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降温,不是_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 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来去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_ 话巴黎,权且充作对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 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 于是否带动了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B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和广州室内灰 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 危害很大。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 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D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 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动不动就搬出“国际形象”,来作为自我督促的标准,泄露了台湾目前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_?_,_。_;西方人爱护野生动物,所以我们要节制吃老虎鲸鱼的欲望;西方人珍惜古迹,所以我们也得有一两样,不能太落后。_:_。是一面揣测西方国家的思考模式 西方讲究人权,所以我们处理政治案件要特别慎重避免别人轻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不丢人现眼一切一切的努力,都为了一个大目的我这样做,别人(西方人)会怎么想一面小心翼翼地决定自己该怎样做A B C D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淋巴细胞”下定义。(5分) 医学界称淋巴细胞为“免疫细胞” 白细胞中的一种叫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 淋巴细胞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功能 淋巴细胞是 。 17仿照下面的例子,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6分) 小草 仿写:_ 没有花朵的艳丽, _ 没有身躯的伟岸, _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_ -什么是顽强。 _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