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916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太康县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B贡赋 C礼仪 D秩序2.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后来被皇帝委以重任以分丞相之权,逐步发展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这是秦制的创建。此“创建”的意义在于 A逐步削弱世卿世禄的影响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C消除了丞相对皇权的威胁 D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3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这表明A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4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5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6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了分封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A B C D7.“在希腊历史和希腊文明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最高政治权力。在大希腊,有结成集团的,有合并的,有近邻同盟,有统一运动;但是你仍然不能通过推理从树木看到森林。”该言论反映希腊城邦所具有的特征是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民主体制 D中央集权8.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A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B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C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D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9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10下表记载了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一些大事,它反映了英国时间结果1832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年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年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A贵族阶层扩大了权力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C选举权实现了人人平等 D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11. 1788年,美国革命家帕特里克亨利说,新体制的原则是“极其有害、失策和危险的”,新宪法“偏向于君主制”。此观点主要是依据新宪法 A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 B赋予了总统军政大权 C联邦法官实行终身制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12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C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1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1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激烈的改革派都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激烈的改革派”的思想主张是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15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16.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不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 B. C. D. 17.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A. B. C. D.18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己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19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20、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甲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乙 ),题干中甲乙两处的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2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特殊国情决定22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 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 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23. 1932年,皖报在其原有“政府通告”“本省与本市新闻”“文艺副刊及广告”等版式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农林周刊”等。可见,该报的办报理念的变化表现为 A商业性弱化 B时政性消失 C经济味浓厚 D社会性增强24.列宁说:“从物质、经济、生产意义上来讲,我们还没有走上社会主义的入口,而不通过我们尚未达到的这个人口,就不能走进社会主义的大门。”为通过这个“入口”走向社会主义,苏俄 A发表告俄国公民书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25.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26、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7、“日本军队在海外作战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多万是在中国战场被歼灭的”。“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这些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性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点C、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性 D、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28、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材料说明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有新发展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渐趋成熟29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表明 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 B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 C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 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30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A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B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31(1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美国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6分)(2)革命需要勇气,政治讲究策略,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4分)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有人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据此,请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6分)32(12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5分)(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3分)(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4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干稻草那个软又黄哟咳啰咳 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心里暖洋洋暖洋洋咳啰咳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呀呀依吱哟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依呀依吱哟 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 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要求:主题关键词选用恰当,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太康高三第二次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答案】D依据所学及材料,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选D。2、 D 3、 A4、答案】B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故应选B。5、【答案】C考查隋代的政治制度。材料“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体现了官吏的选拔权在地方;隋代以后“悉由吏部”体现了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加强了中央集权。故应选C。6、【答案】D考查古代的政治经济政策。从材料“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可以看出符合题意;材料“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说明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D。7、 B 8、A9、【答案】B考查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所以应选B。10、B 11、B12、【答案】C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故应选C。13、【答案】B考查近代中国国家机构的变化。清朝后期出现的“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机构都是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的,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应该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冲击的结果,但是也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的近代化。所以应选B。14、【答案】C考查维新思想。依据所学,A、B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不属于“激烈的改革派”,故排除;“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说明他们希望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这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C符合题意;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所以应选C。15、【答案】C考查孙中山与毛泽东的思想。材料内容说明中共革命纲领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即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性。而反帝反封建属于民主革命任务,故C正确。16、B 17、C18、【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所以应选D。19、【答案】B “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A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D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故B项正确。20、C21、【答案】D考查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工农阶层只有联合中小资产阶级才具备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的实力,而后才能消灭剥削阶级,这些均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故选择D项。A项错误,无法说明中国革命的阶段的问题;B项错误,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中心路线,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符合。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是与材料问题无关。故应选D。22、 C 23、D 24、C 25、A 26、A 27、D 28、D 29、C 30、B二、非选择题31、【答案】 (1)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和平渐进变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民主政治逐步完善。(3分)第(1)问,主要考查英美两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特点。回答时主要依据所学及材料,如材料“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大宪章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美国: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特点并将其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对比,找出其异同,分析归纳总结答案。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题,是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进行认识,结合辛亥革命的成就及其意义分析解答。32.(12分)(1)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3分)原因:察举制存在明显弊端,如举荐方式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以道德品质为主要依据,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2分)(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逐步放宽录取标准。(3分)(3)主要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2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33(12分)主题一(政治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2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4分)主题二(经济上):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分)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奠定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巩固了红色政权。主题三(理论上):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鉴于以城市为中心革命受挫的教训,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4分)其他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产主义乐观精神、官兵平等民主、军民艰苦奋斗等主题,言之有理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