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7441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共22题;共22分)1. (1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 A . 中华民国政府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 .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 (1分)国家博物馆收藏着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升起标志着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 B . C . D . 3. (1分)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A . 论联合政府B . 中华民国宪法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 共同纲领4. (1分)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有(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十年文革A . B . C . D . 5. (1分)陈铭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 ) A . 澳门B . 东北C . 香港D . 台湾6. (1分)彭德怀曾在一个重要报告中说“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 . 镇压反革命取得胜利D . 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7. (1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和行动的目的是( ) A . 国民革命军北伐B . 红军战略转移C . 解放军解放南京D . 志愿军抗美援朝8. (1分)下列两幅图片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 . 反抗外来侵略B . 巩固新生政权C . 发展国民经济D . 进行三大改造9. (1分)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 . 镇压反革命B . 进行了土地改革C . 加入了人民公社D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 (1分)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 A . 维新变法期间B . 新文化运动期间C . 中华民国成立时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1. (1分)李师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 . 新中国成立时B . 抗美援朝时C . 土地改革时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12. (1分)下列图片能体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 . 土地改革法颁布B .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C . “东方红1号”D . 改革中的邯郸钢铁总厂13. (1分)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项目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钢(万吨)布(亿米)粮(万吨)1952年6 64913538.316 3921957的13 00053550.519 505增长率(%)962963219A . 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B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C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14. (1分)如图文件的制定机构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5. (1分)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一共同发展”的五部曲。经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改造”,我国( ) A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 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16. (1分)新中国成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 B . C . D . 17. (1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 . 土地改革完成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 (1分)如下图所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土地改革B . 抗美援朝C . 第一个五年计划D . 三大改造19. (1分)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在1961年提出了( )A . 过渡时期总路线B . 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C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D . 一五计划20. (1分)下图宣传画所示内容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 . 大跃进运动D . 人民公社化运动21. (1分)观察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A . B . C . D . 22. (1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 . “科教兴国”战略B . 改革开放政策C . “863计划”D . “七五”计划二、 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共计28分) (共3题;共28分)23. (9.0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央网联动寄语国庆”系列短评,回答问题。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了什么发展道路?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24. (8.0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引自1950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声明材料三 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政府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四千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材料四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中“华丽的转身”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中的“帝国主义”主要指哪个国家?中国政府针对侵略战争作出了什么决策?(3)材料二中,为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什么措施扭转局面?这项措施实施的时间、目的和重点各是什么?(4)这次大会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5)你认为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5. (11.0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共22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二、 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共计28分) (共3题;共28分)23-1、23-2、23-3、24-1、24-2、24-3、24-4、24-5、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