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336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凯里一中2016年九年级入学考试试卷语文出题: 审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35分)(共9小题,15小题每小题3分,6小题8分,79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躯壳(qio) 戏谑(xu) 果实累累(li) B哺(b)育 炽(ch)热 模棱(lng)两可 C分娩(wn) 讣(f)告 强(qing)词夺理 D猝(c)然 粗糙(co) 拾(sh)级而上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就连闻名暇迩的黄果树大瀑布也几乎断流。 B尽管两个骗子行迹可疑,但他们整夜都亮着灯,让人感到他们在通霄达旦地织布。 C虽然我们不提倡盲目地好高骛远,但也不能完全丧失信心而自暴自弃。 D这场冠亚军决赛,大家都认为九(1)班必输无疑,但他们居然出奇不意地战胜了对方。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考前我放下书本,不但不紧张,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B这段时间以来,房价问题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C即将告别母校,难忘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更难忘班主任三年来无所不至的关心。 D其实,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想,你就能理解我当时所作出的选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部电影完全取材于真人真事,表现了当代贵州人自立、自强的形象,给人以启示。 B由于长期以来的滥砍滥伐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C黔东南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D毕业前的日子,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B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本散文集。所学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均选自该文集。 D、阿长与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6根据提示默写。(共四题,选做两题,在所选题上画“”,多答以最先两题计分)(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予独爱莲之 , ,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之 , 。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沟。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 , 。相见欢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3)属引凄异 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段末尾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B选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如写春冬之时的三峡,既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选文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D作者抓住三峡的不同季节特点,分别展现了三峡夏季的清幽美、春冬之时的奔放美和晴初霜旦时的凄婉美。二、(12分)(本题共3个小题) 。阅读奇妙的克隆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将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二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10请你简要概括选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人类?(3分) 答: 11文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任意列举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3分) 答: 12认真阅读文段并完成下列问题。(1)文段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1分);在文段中能支撑“科技进步是一首 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2分);(2)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三、(27分)(本题共7个小题)(一)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15分)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躲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合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的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致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莫愁,有改动)13阅读选文后,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4作者在选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虽然关门、叩门是平常小事,但可以从中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与性格。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根据下面三种关门情形分别说说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1)【情形一】离开时将门轻轻的一合,发出一声清响。(2分) 答: (2)【情形二】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2分)答: (3)【情形三】离开时“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发出巨响。(2分)答: 15选文中着重体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请你简要说说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体现这种感情?(3分)答: 16选文在第段中宕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 (二)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12分)谈创造性思维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出一种前人已经作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拘泥;局限)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吃的水深浅,用石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现代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钉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性思维,竟找到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但是,仅仅进行扩散思维,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还须进行集中思维;所谓集中思维,就是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得出的设想,按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7阅读选文后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3分)答: 18选文在第段中都引用了“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两个典故,试说说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答:在第段中的作用是 在第段中的作用是 19.选文第段中除了运用举例论证以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答: 四、(16分)(本小题共4个小题)生活处处有语文。三年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尽情地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课堂内外不可或缺的语文魅力;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直生活在这个海洋与森林里。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语文活动任务。20. 【活动任务一信息提取】阅读文段,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展示你的语文能力。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每条信息限45字以内)世博中国馆内的活体超级水稻在世博园的中国馆内,有一片展示中国农耕文明的水稻很少有人留意,甚至还以为那么漂亮的水稻是塑料做的。其实,这封闭在透明房中的9平方米水稻是“活的”,正处在抽穗期,而且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看起来面积要大得多,呈现出稻浪滚滚之势。这里汇集了全国各个地方的超级水稻品种,展区就叫“希望的大地”。水稻种在展馆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反季节、少光照、温度小,让水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目前还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正常生长一般每天至少需要5万Lax(光照单位),但展馆内这一数值公为200。而要水稻克服温、光、湿三个条件长期在馆内生长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置换,先在园区外进行模块化培养,抽穗后再移到馆内,同时采用独特的加温补光技术。所以,在馆内我们看到的水稻每8天就得换新的。中国作为稻作古国、水稻科技强国,在中国馆里展示这片活体超级稻,面积虽不大,意义却不小,由此形成的一套独特的技术系统,为拓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的展示、科普功能创造了新的条件。(摘自201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第22期,有删改)答:(1) (2) (3) 21. 【活动任务二解说图表】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或方式,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下面是某县教育局教研室对访县一所初中学校的三个班级135名学生进行的“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关系”抽样调查表,请你根据图表内容完成表后的问题。学习效率学习方式能掌握80%以上的(人)能掌握50%80%的(人)能掌握50%以下的(人)抽样调查人数(人)类型一:只听老师分析讲解1126845类型二:自己看书做题1028745类型二:以上两种方式结合368145(1)根据上表显示数据,你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答: (2)结合你的学习体会,试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答: 22. 【活动任务三阅读名著】经常阅读名著,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或典故就来自古典名著。下面所选内容就是现实生活中常用到的,与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相关联,请你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小说人物。(3分)(1)( )“大意失荆州”;(2)( )“赔了夫人又折兵”;(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3. 【活动任务四读文仿句】经常读文仿句,加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可以提高你的语文素养。下面语段是从一位即将毕业的同学所写日记中摘取的,请你阅读后依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再仿写一句话将语段补充完整。(3分)初中各门学科的学习,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与乐趣。语文课中的之乎者也,让我们感悟到了人生的丰富;美术课上的绿红青蓝,让我们描绘出世界的缤纷; , 。五、(60分)(本题共1 个小题)24.根据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60分)20世纪50年代,一句出自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曾激励了无数中国人,在困难和灾难面前,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201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玉树视察地震灾情时,曾亲临玉树州孤儿学校,并在黑板上写下“新家园,会有的!新校园,会有的!”12个大字,使灾区人民倍受鼓舞;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也常常会不断地抚慰自己和他人:“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请以“ ,会有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