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251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由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组成,共 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玉璋,流行的年代起于龙山文化时期,止至两周之际。考古时,山东、山西等地都出土过不少玉璋,甚至越南北部也有出土。当然还是以成都平原发现最多,三星堆和金沙都发现了大量玉璋。 璋的形状有点特别,整体为长条形,平薄,上端有刃,下端为方形,像是一把刀。说文说“半圭为璋”,有一定依据。很多玉璋在下端阑部两侧有牙状突起,因而被称作“牙璋”。玉璋大小区别明显,大可长达1米有余,小的长不及手指。 出土玉璋最多的是成都金沙遗址,数以百计,超过全国各地发现量总和,可见金沙人对璋特别看重。金沙玉璋色彩绚丽,形式多样,雕琢精美。玉璋阑部的齿牙变化较多,繁简不一,有梯形、台形和卷云形,也有抽象的兽首形。金沙所见小型玉璋也不少,制作也很精细。这是大璋的微缩制品,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冥器,也有人认为它是装饰品。 玉璋在三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有“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说。牙璋有特定的用处,如周礼春官典瑞所说,“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注家认为牙璋两侧有突起的牙,而牙象征兵威,所以用牙璋调兵,就像后来用铜虎符调兵一样。一为牡一为牝,即一雄一雌,调兵时看两件牙璋突起的牙能否合契,合契时就听从调遣。 牙璋可用于调兵遣将,掌控这兵符的,一定是将帅了。后来掌璋的概念,也在平日的生活中有了些影响,家里若是生个小子,想让他成长为领兵作战的将军,究竟会不会是个将才呢,也许看看他对玉璋有无兴趣就知道了;他若真喜好弄璋,未来战功卓著就是可以期待的了。于是乎生了男孩,就让他弄弄璋,至少也能培养出一点勇士的气质来。这样一来,古人干脆就称生男孩为“弄璋”,贺人家生男就称为“弄璋之喜”了。 与弄璋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叫“弄瓦”,祝贺生女孩称为“弄瓦之喜”。弄璋与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诗中寄托了对男女成长的不同期望,男人自然是要建功立业彪炳史册,女人则要用心衣食操持好家务。 弄瓦之“瓦”,并不真的是瓦,而是纺轮或纺锤之类的陶器,古时并无陶器之名,总称作瓦器,如说文所说,瓦为“土器已烧之总名”。因为纺线是女人的分内之事,给小女子纺轮玩玩,自然也是为着培养她的兴趣。璋为礼器,瓦(纺轮)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诗经中弄璋弄瓦的本意,其实与后人理解的所谓重男轻女观念,并无什么关系。当然到后来成为一些特指的概念,那就另当别论了。以“弄璋”“弄瓦”表示男女,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节选自光明日报散说“弄璋”与“弄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璋从龙山文化时期到两周之际流行于社会。在国内外都有玉璋出土,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 有大量的玉璋发现。 B出土的玉璋色彩都非常绚丽,雕琢精美,在下端阑部两侧有牙状突起,整体为长条形,平薄,上 端有刃,下端为方形。 C金沙人对璋特别看重,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璋,超过全国各地发现量总和,玉璋阑部的齿牙变化较 多,繁简不一,形式多样。 D玉璋形状有些特别,大小区别明显,大可长达1米有余,小的长不及手指,在三代是重要的礼器, 是礼天地四方的六器之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沙玉璋形状多样,有梯形、台形和卷云形,也有抽象的兽首形。其小型玉璋是大璋的微缩制品, 可能是冥器,也可能是装饰品。 B周礼春官典瑞中的“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说明了牙璋的功用,用它来调兵是因为 牙璋两侧突起的牙象征兵威。 C铜虎符也可以调兵,与牙璋一样,一为牡一为牝,即一雄一雌,调兵时看分开的两片能否合契, 能合契时军队就听从调遣。 D古人生了男孩就希望他成为将军。让孩子玩璋来判断他将来是否能成为将才,即使不能成为将才 也能培养出一点勇士的气质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弄璋”“弄瓦”在诗经中一出现就成了“重男轻女”的代名词,打上了时代烙印,于是这 种错误观念就形成了。 B古时候,家里生了男孩就让他弄璋,希望他建功立业彪炳史册;生了女孩就让她弄瓦,希望她用 心衣食操持好家务。 C纺线是女人的分内之事,为了培养女子的纺线兴趣,就给女子玩纺轮或纺锤之类的陶器,这就是 “弄瓦”的由来。 D“弄璋”“弄瓦”在诗经中寄托了对男女成长的不同期望,后来分别表示男女,则凸显了古 代社会的男尊女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范汪,字玄平,雍州刺史晷之孙也。父稚,蚤卒。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年十三,丧母,居丧尽礼,亲邻哀之。及长,好学。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曰:“兴范族者,必是子也。”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名理。弱冠,至京师,属苏峻作难。王师败绩,汪乃遁逃西归。庾亮、温峤屯兵浔阳,时行李断绝,莫知峻之虚实,咸恐贼强,未敢轻进。及汪至,峤等访之,汪曰:“贼政令不一,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是日,护军、平南二府礼命交至,始解褐,参护军事。贼平,赐爵都乡侯。复为庾亮平西参军、从讨郭默,进爵亭侯。辟司空郗鉴掾,除宛陵令。复参亮征西军事,转州别驾。汪为亮佐使十有余年,甚相钦待。桓温代翼为荆州,复以汪为安西长史。温西征蜀,委以留府。蜀平,进爵武兴县侯。而温频请为长史、江州刺史,皆不就。自请还京,求为东阳太守。桓温甚恨焉。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顷之,召入,频迁中领军、本州大中正。时简文帝作相,甚相亲昵,除都督徐兗青冀四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兗二州刺史、假节。既而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从容讲肆不言枉直。后至姑孰,见温。温时方起屈滞以倾朝廷,谓汪远来诣己,倾身引望,谓袁宏曰:“范公来,可作太常邪?”汪既至,才坐,温谢其远来意。汪实来造温,恐以趋时致损,乃曰:“亡儿瘗此,故来视之。”温殊失望而止。时年六十五,卒于家。赠散骑常侍,谥曰穆。长子康嗣,早卒。康弟宁,最知名。 (晋书范汪传,有删节) 【注】外家:外祖父家。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既而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 /从容讲肆/不言枉直 B既而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 从容讲肆/不言枉直 C既而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 从容讲肆/不言枉直 D既而桓温北伐/令汪率文武出梁国/以失期/免为庶人/朝廷惮/温不敢执/谈者为之叹恨/汪屏居吴郡 /从容讲肆/不言枉直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江”可特指西晋、北宋两个王朝南渡之事,本文中“过江”即指西晋王室南渡。 B古人常用“解褐”“释褐”叙述某人首次为官,若强调此人出身平民则可用“起家”。 C“侯”,爵位名,“亭侯”“乡侯”都是侯爵中的一种,三国关羽就被封为汉寿亭侯。 D“谥”即谥号,有表扬、批评和同情之分,陶渊明的谥号“靖节先生”属同情性谥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汪家道中落,托身外家,但知礼仪、勤治学。荆州刺史王澄见到他时惊叹不已,认为他必然能 够振兴范氏一族。 B范汪心系王室,颇有见识。苏峻反、王师溃,范汪却认为朝廷情势危急,苏峻败亡迹象已现,温 峤等应即刻进兵。 C范汪精通名理,兼有实才。做东阳太守时,范汪除大力振兴东阳教育外,还施行了很多德政,因 此很快就被召入朝。 D范汪心慕官爵,亦好名节。当桓温想招揽些不得意而有才干的人胜过朝廷时,范汪最初决定投奔 桓温,但最终放弃。10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然薪写书。 (5分)(2)汪实来造温,恐以趋时致损,乃曰:“亡儿瘗此,故来视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曹瞒:曹操小名阿瞒。8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5分)9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 , ”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以描写自己谪居浔阳时住处环境的诗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治巴陵郡政绩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母语文兰 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要我立即回国。我迫不及待地带上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回国之路。 我已经有八年时间没有回国看望过父亲了。这期间,父亲体恤我只身漂泊异乡,他坚持说,只要我在国外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即使十年不回去看他,他也欣慰。这八年来,我娶妻生子。妻子是美国姑娘,父亲却说她有中国古典美。我的儿子从出生起,父亲就从照片、录像、微信上看着他长到五岁。父亲是语文教师,说话特别讲究用词,可看着孙子的相貌,却说了句不雅的话:“好!好!远缘杂交,必然生出优良品种。瞧我孙儿,中美杂交的混血儿,还真是个具有中国风的洋娃娃呢!” 自父亲病重住院,他最急于完成的事就是写一份关于家产继承的遗嘱,字斟句酌,比他当年教书备课还认真百倍。 长空旅行,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失去了参照物的飞机像是定在了空中似的。妻子忽然问我:“我们很快要见到爸爸了,爸爸不懂英语,那我们怎么和他说话?” 我说:“这只能靠我翻译了。见到爸爸,千万别提外字、洋字,爸爸死记着当年外国列强欺侮中国,这些都是爸爸的死敌。” 妻子摇头,接着问:“这些既然是爸爸的敌人,为什么他会同意你学英语?还让你到美国?我就是一个外国人,爸爸对我也嫉恶如仇吗?” 我回答妻子:“爸爸就我一个儿子,中国有句古语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程,他只能选择忍耐,尊重儿子的选择。至于你,爸爸会喜欢的。” “为什么?” “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喜欢一个人,连带着也喜欢和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你嫁给我这个中国男人,也就是中国人了。” 妻子反问我:“你不是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了吗? “我是美籍华人,本质上仍是一个中国人。” “那我们的孩子呢?” “华人后裔,本质上同样是中国人。国籍可改,种族不变。” 妻子突然话锋一转:“我既然成为你这个中国人的妻子,那你为什么不教我汉语?” 我窘迫地回答:“这是一个疏忽。但是我们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供职之处,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没有处在不说汉语不行的环境,所以顺其自然地一直在说英语。” 妻子若有所思地回过头去,而我又沉进对父亲的回忆中。 父亲一九五八年上高中,那时节,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中国的死敌,父亲除了外语,其他门门功课都是高分,考上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上了大学,直至被分配到他终生供职的那所高中,父亲依然如故地反对外语,一门心思地深研汉语,甚至和外语老师争辩:“中国十几亿人,搞翻译、搞外交的人能占多大比例?可是无论在高中还是大学,无论你要考文科还是理科,外语却是每个学生必学的主课。这简直就是浪费年轻的生命!外语能与博大精深的汉语相提并论吗?在我认为,全世界任何语言,都不能和产生、繁衍、应用、完善、丰富、臻美了几千年的汉语相媲美的!汉语用起来灵活方便,没有外语变格、变位、变这、变那的问题。汉语无论字、词、句,都是既简单明了又内涵丰富的。声、形,静、动,尽呈万象!汉字形、音、意三位一体,形美可以赏目,音美可以悦耳,意美可以感心。不管世界多么纷繁、奥妙,其中的音韵、色彩、样式、动态、内涵、情感,都可以涵纳于汉字简洁的笔画之中,这是人类任何其他语种都无法企及、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飞机终于降落了,我们来不及放行李就奔赴医院。推开病房门,我含泪站在父亲面前,叫了声:爸!”妻子、儿子也分别用英语叫了声“爸爸”和“爷爷”。父亲愣了一下,看着我们,急于挣扎起身。 我立即对儿子说:“快问爷爷好。” 儿子用英语说:“爷爷好。” 父亲听了,皱了下眉,看着我。 我立即给父亲翻译:“你孙子问爷爷好呢!” 接下来父亲问:“叫什么名儿来着?” 我愣了一下,立即翻译:“爷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儿子笑着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钟美。” 父亲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神情,说:“这回我听懂了。这个名字好!钟中同音,既好听又有意义。过去美、英等大国瞧不起中国人,现在心甘情愿把姑娘嫁给中国人为妻,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 父亲接着问:“你娶媳妇八年了,娃也五岁了,难道媳妇和娃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吗?” 我低头不语,父亲曾在电话中多次问到这个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都以沉默作答。 父亲悲伤道:“好啊,你是中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媳妇、孩子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不会讲一句中国话。”父亲说着,老泪纵横。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说:“爸,这都是我的疏忽。但自我们在美国结婚生子,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工作,一直不存在不认识中国字、不讲中国话就过不去的场合和情况,加上我忙于工作,所以就顺其自然了。” 父亲情绪激动,哽咽得无法再说话。静了几秒钟,才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先去弄口饭吃,爸这会儿感觉不太好,想静一会儿” 我惴惴不安地带着妻子、孩子,由姐夫开车送至父亲家中。行李还未搬完,姐姐打来电话,要我一个人赶紧返回医院。我脑子里轰的一下,未及给妻子、儿子安排,就立即返回医院。我飞跑进病房,见姐姐伏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待奔至病床前,见父亲已经故去。 姐姐拿出父亲的遗嘱,对我说:“弟,咱爸走了,伤心也没用了,你看看遗嘱吧。你刚离开医院,爸就抖着双手撕毁了原先千修万改的关于财产继承的遗嘱,要笔,要纸,挣扎着重新写下这份最后的遗嘱。” 我接过姐姐手中的遗嘱,泪眼朦胧地看见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大字:勿忘母语。(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父亲对儿媳的评价以及对孙子相貌的“不雅”评价,都表明了他对儿子在美国娶妻生子这一行为 感到不满。 B“晴空万里飞机像是定在了空中似的”的描写,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人公 内心的沉痛心情。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一段回忆的文字交代了父亲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经历,合理解释了父亲的 “排外”心理。 D小说情节中,“字斟句酌”“千修万改”的遗嘱被撕毁,改立成新的遗嘱,是因为财产继承问题 已不再重要。 E父子语言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不同理念间的矛 盾和冲突。(2)小说以“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如何对待汉语和外语,“我”与“父亲”的态度不同。你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和实际谈谈你的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汪道涵多维多彩的情感世界孟素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因提纲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而载入史册。他的一生,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 汪道涵,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现明光市)明光镇,原名汪导淮。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思想进步、开明、为人正直,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 汪道涵是家中长子,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昂,汪道涵和同学秦其谷、李正恩等十几名青年学生上街进行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正值学校放暑假返乡的汪道涵与数名有志青年商议,很快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同时还决定创办抗日快报,报道抗日消息和日军的暴行,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1980年后汪道涵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之后,年逾古稀的他在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 然而,在海峡彼岸发生的事,却促使汪道涵在垂暮之年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 那是在1990年10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辜振甫出任董事长,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中国内地理所当然作出回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以促进两岸交流。于是,在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时,中国内地遴选一位能与辜振甫旗鼓相当者来提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重任,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首先想到的便是汪道涵,汪道涵堪称最佳人选,义不容辞。 于是,晚年的汪道涵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以 76岁高龄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受到举世瞩目。他务实、理性、勇敢,先行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他说:要多多出台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不管台湾是谁执政,我们是对全体台湾人民的,要主动释放善意。 已经76岁的汪道涵和74岁的辜振甫,双双成为两岸和谈第一对手。1993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及双方会务诸问题进行了磋商。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随后在1998年10月,二老又在上海会晤,进一步商谈有关事宜。 汪道涵在处理台湾事务之中,思想活跃,善于异中求同。两岸争议的焦点乃“一个中国”。汪道涵为求双方能够对“一个中国”取得共识,曾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向来,大陆方面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则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民国,而汪道涵则提出,“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无奈好事多磨。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原定汪道涵访台化为泡影,“汪辜会谈”无法继续。 (选自世纪采风,有删节) 【材料链接】 他深情地说:“故乡总是令人回忆的,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缅想之中。在报章杂志和安徽来人中了解一二,便感欣慰。”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 (人民政协报汪道涵的故乡情) 南山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汪道涵为人儒雅,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一身笔挺的西装,印发光亮整齐,有着学者睿智的风度,虽然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汪道涵的父亲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对汪道涵有较大的影响,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 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B抗日战争期间汪道涵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 “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C汪道涵先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 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 D1990年10月,“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中国内地由汪道涵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以促进两岸交流。 E汪道涵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文章正文部分以此为重点又选取了其他的有代表性的事件突出 汪道涵的伟大人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6分)(3)汪道涵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4)有人评价汪道涵“言行乃同侪之表率,品德为晚辈所景仰”,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读了考生甲那篇讨论宋襄公是仁义还是愚蠢的文章,王教授不禁拍案叫绝。 他是个地道的封建正统派,无论作者如何地为他乔装打扮,总掩盖不住他的真实面目。 说到中国前段时间在南海造岛设防一事,他理直气壮地表示支持。 某些国家不断挑起地区争端,妄图阻止世界和平进程,这不是螳臂当车吗? 正当校团委为“129”歌唱比赛主持人发愁时,张老师毛遂自荐,说本班有个同学可以胜任。 他没事儿就找我的碴儿,说我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要培养小孩的动手能力等,我不厌其烦。 A B C 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将加大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将在更广领 域、更深层次深化各界交流合作,助推科技城建设。 B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味甘酸而性寒的柚子之所以有着很好的健胃、化痰功效,主要是由于在柚子 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等物质所致。 C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未来几年,高校将进一步扩 大招生规模,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互联网巨头和大型企业对于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扩建不会停止,存储服务器厂商必须继续对产品 进行升级,才能满足未来客户对服务器的真实需求。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即使也但是甚至都而且B假使也另外就是也并且C即使那但是就是也而且D假使那另外甚至都并且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冬天刮风时,为什么人总会觉得特别冷呢? 。比如说同样在10的气温中,刮不刮风都是10。但是,刮风却可以让体感温度降低。我们身体平时感受到的温度(即体感温度), ,而是身体周围那一层薄薄包裹的空气层(简称“小气层”)温度。天冷时,气温比体温低,而小气层温度比气温略高、比体温略低。 ,你身体加热好的小气层就一下被吹跑,换成温度低的“新”小气层过来罩着你,你自然就觉得冷了。17阅读下面“学习程度(100%、150%、200%)、学习后间隔时长(1天28天)和知识保持率(20%、39%、50%)对比表”,概括其所显示的三条主要含义,要求:表述不能出现数据,每条不超过25字。(6分) 1天2天4天7天14天28天1天100%20%14%5%2%2%2%150%39%30%27%21%20%19%200%50%40%32%28%25%24%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对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用规范的简体汉字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绵阳南山中学2016年秋季高2017届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1B(金沙玉璋才色彩绚丽,雕琢精美,并非所有玉璋皆如此。此项错在“混淆范围”。)2C(“牙璋”才是一牡一牝。此项错在“偷换概念”。)3A(诗经中所写并无重男轻女观念。此项错在“曲解文意”。)4C5D(“靖节先生”是表扬的)6C(“因此”错,原文并未指出范汪的被召入朝是因他治东阳的政绩。)7(1)庾氏家里贫穷,拿不出什么去资助他,范汪于是在园子中搭建草房,穿粗布衣服,吃粗粝饭食,晚上燃起柴禾照明抄写书籍。 (“资给”、“庐”、“布衣蔬食”、“然”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范汪本来是来拜访桓温的,但又害怕世人说他趋炎附势以贬低他,就说:“我有个夭亡的儿子埋在这里,特意来看看他。” (“造”、“趋时致损”、“瘗”、“故”各1分,大意1分,共5分)8(5分)同:都是要用来作反衬(1分)。 异:苏轼词是要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2分),戴复古词是要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2分)9对周郎及其功业的赞美。上片以“气吞区宇” 写周郎志气豪迈,以“万骑”“卷长波”二句写周郎军容之盛、破曹之速,可见词人对周郎及其功业的赞美。时无英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的悲叹。结句“问摇金缕”,词人反问道旁杨柳,英雄已逝,为何依旧春来生机勃勃,词人以无心赏景之语,透出心底时无英雄的悲凉。兴亡盛衰的感慨。下片“形胜地、兴亡处”二句,词人感叹赤壁地形险要,兴亡所系,可略窥词人兴亡盛衰之感。 (每点2分,情感、分析各1分,意思接近即可)10(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3)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皆不得分)11.(1)(1)E给3分,C给2分,A给1分;B、D不给分。(A项,“他对儿子在美国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心理分析不完整,有不满的一面,也有 “欣慰”的一面,具有复杂性。B项,“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分析过度,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表现出主人公对未来的担忧;D项,“已不再重要”错误,财产继承问题在母语传承问题面前退居其次,并非不再重要。)(2)情节上,“母语”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夫妻对话、回忆父亲、父子对话、父亲离世几个情节,使小说情节连贯、内容完整;人物上,围绕“母语”,通过回忆父亲、父子对话和父亲立遗嘱塑造了极度热爱“母语”的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主题上,父子对于“母语”有着不同态度,通过矛盾和冲突,点明并深化了小说“勿忘母语”的主题。 (1点2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3)爱子心切:欣慰于儿子的发展,尊重儿子的选择,离世前立下遗嘱对儿子寄予厚望。 热爱母语,民族意识强:上学和工作过程中对祖国和母语充满热爱之情。过于传统,有点顽固、偏激:过度排斥外语,思想保守,不够开明。工作认真、投入:分配到终生供职的高中后,一门心思地深研汉语。 (1点2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4)观点一:认同“父亲”的态度。汉语底蕴丰厚,博大精深,应该报以热情,深入钻研;作为中国人,母语传承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因国籍的改变,生活工作环境的限制而忽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遗忘母语,我们在文化传承中就会缺位,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失落。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决定了适用何种语言,个人应当顺应环境来使用语言;语言是表达交流的工具,各种语言之间并无明显高低、优劣之分,无须强烈排斥外语;随着国际交流的推进,语言文化势必会相通融合,对于使用什么语言,我们应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1点2分,2点5分,3点8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12(1)E 给3分,B给 2分,C给 1分。(A“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C“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不准确,文中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所以1分;D“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错误,应是先组建之后任命汪道涵为会长。)(2)交代汪道涵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负责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概括汪道涵主要的思想品格: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统领全文,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1点2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3)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负责“汪辜会谈”;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参加两次“汪辜会谈”商谈海峡两岸有关事宜;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1点2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4)热爱祖国: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热爱家乡: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情系海峡两岸、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负责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为人儒雅:有学者睿智的风度,虽届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 (1点2分,大体意思一致即可)13A(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乔装打扮:指人进行伪装,隐藏身份。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言行因而有气势。 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毛遂自荐:指自告奋勇要求担任职务或工作。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14D(A“加大进程”搭配不当。 B句式杂糅。“之所以是由于所致”。 C偷换主语(主语残缺)。“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15A。16刮风本身并不会让气温降低 并不是真实的大气温度 如果此时一阵大风吹过(第句由“比如”句可推知,“比如”为举例词;第句由此句之后的文字可推知,后面有“而是”,前面就应该有“不是”与之相照应;第句由紧接的“你身体加热好的小气层就一下被吹跑”及首句可推知。) (第一句1分,后二句各2分,意义大体接近即可)17学习程度越高,知识保持率越高。学习后间隔时长越长,知识保持率越低。学习后间隔时长越长,知识保持率下降越慢。 (1点2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超字数扣1分)18阅卷标准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范汪,字玄平,雍州刺史范晷的孙子。范汪的父亲范稚很早就过世了。范汪很小就做了孤儿,六岁时因西晋灭亡过长江投靠外祖父新野庾家。范汪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在守孝期间能竭尽礼仪,亲人和邻居都很可怜他。等到长大后,范汪非常好学。荆州刺史王澄见到范汪后很惊讶,说:“振兴范氏家族的人,必然是这个小孩儿。”庾氏家里贫穷,拿不出什么去资助他,范汪于是在园子中搭建草房,穿粗布衣服,吃粗粝饭食,晚上燃起柴禾照明抄写书籍。抄完了之后,又诵读一次。范汪因此学问广博,懂得很多,又善于谈名理。二十岁时到京师,刚好碰上苏峻起兵作乱。朝廷的军队大败,范汪于是往西边逃跑想回家。庾亮、温峤的军队驻扎在浔阳,当时使者到不了,信息不通,不知道苏峻的虚实,大家都害怕苏峻势力大,不敢轻易进军。等到范汪到来,温峤等去问范汪,范汪说:“苏峻的军队政令不统一,贪婪暴虐,肆意妄为,灭亡的迹象已经出现,虽然强大但是容易攻打。朝廷如今处在如倒悬一般的危难困境中,应该及时进军讨伐苏峻。”温峤很认真地采纳了范汪的意见。就在当天,护军将军、平南将军两个地方请他去做官的命令先后到来,范汪这才开始从政,做了护军将军的参军。苏峻被平定后,范汪被朝廷赐予都乡侯的爵位。接着又参庾亮平西军事,从庾亮征讨郭默,又进爵为亭侯。接着被征辟司空郗鉴的掾属,接着担任宛陵令。后再次参庾亮征西军事,接着转为州别驾。范汪做庾亮的佐史十多年,很受庾亮的尊重。桓温代替庾翼管辖荆州,又让范汪担任安西长史。桓温征讨西边的蜀地,把留守荆州的职位交给范汪。蜀地平定,范汪进爵武兴县侯。桓温多次请求范汪担任长史、荆州刺史,范汪都没有同意,而是请求回到京城,请求担任东阳太守。桓温非常遗憾。范汪在郡大力兴建学校,有很多惠及民生的政绩。不久,范汪被召入朝,多次升迁后相继担任中领军、本州大中正。简文帝当时为丞相,与范汪关系很近,接着范汪担任徐兗青冀四州以及扬州晋陵诸军事都督、安北将军、徐兗二州刺史、假节。不久桓温北伐,朝廷命令范汪率领文武官员从梁国出发,因为错过规定的时间,范汪被免职成为平民。朝廷害怕桓温的权势,不敢抓范汪去受审,谈论这件事的人都因为这件事而叹息怨恨。范汪在吴郡闲居期间,从容不迫地在讲堂里讲学,不讨论世事的错与对。范汪后来去到姑孰,拜见桓温。桓温当时正想招揽一些不得意的有才干的人妄图胜过朝廷,心想范汪从很远的地方来投奔自己,就很高兴的期盼范汪的到来,对袁宏说:“范汪来了,可以担任太常卿一职。”范汪来了之后,刚坐下,桓温就对他远道而来的深情厚谊表示感谢。范汪本来也是来拜访桓温的,但又害怕世人说他趋炎附势以贬低他,就说:“我有个夭亡的儿子埋在这里,特意来看看他。”桓温非常失望就没有说什么了。六十五的时候,范汪在家里去世。朝廷追赠他散骑常侍的官职,给谥号为“穆”。长子范康为范汪继承者,很年轻就去世了。范康的弟弟范宁,在他们兄弟中最有名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