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033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答题共有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地方吏治废弛C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4、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D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5、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6、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7、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A.清政府屈辱外交不得人心 B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意识觉醒C.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 D. 国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8、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论及一次“中国革命”时说:“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表明这次“中国革命”( )A促进了各革命阶层的空前团结 B其首要革命目标是反对外国人侵C与民族矛盾激化有必然关系 D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和排外性质9、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10、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参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为交参议院决定,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充分说明( )A张謇、章太炎比孙中山更具有民主意识 B临时政府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的产物C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 D临时政府由于内部分歧,最终被迫解散1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2、1937年底,美国某一周刊提出“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这表明()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蒋介石主持抗日大局的认可B其对于国民政府积极抗日的态度表示赞赏和肯定C其赞赏日本能够主动承担列强在亚洲的“负担”D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1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纵向民主指的是公民“平等地”选举政府成员B横向民主结构中为竞选角力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C横向民主结构中,中国领导层以吸纳民意为决策基础D纵向民主的政治运作依赖对立的政党或政客14、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5、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1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 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17、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殖民者将大量金银运往亚洲,“在中国及印度大部分市场上,纯金和纯银的比价通常是10:1,至多也不过12:1而欧洲的比价是14:1,甚至是15:1”。这种差异()A加速了亚洲商品流向欧洲 B导致欧洲传统手工业消失C使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加快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18、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19、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说:“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之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错误的是()A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及在华垄断B客观分析了中西方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D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20、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另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D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21、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1931、1942、1950、1953年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结合历史背景可知,1950年的土地政策是( )A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保障农民及地主的地权、财权、政权C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把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2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23、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 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24、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惑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进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 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调节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 D.调整产此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5、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前所长莱斯特布朗曾撰文指出中国生态环境如土地、水资源、农药、化肥、能源、大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渲染其危及日、韩等邻国。文章发表后,西方一些国家中就掀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浪潮,该浪潮时至今日仍然存在。此论调实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和平崛起 B. 中国的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C. 西方国家固守传统的意识形态 D. 中国崛起威胁发达国家的利益26、“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27、“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28、“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文中的“它”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29、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30、“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31、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云:“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丽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零;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自是书籍科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材料认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 ) A对学者藏书和诵读产生了消极影响B极大地扩大了古籍善本的传播途径C学者因书籍易得而不重视珍藏校对D免除了学者的传录之艰和诵读困苦32、“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 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 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二非选择题(33题17分;34题20分;35题15分,共52分)33.(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11分)(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6分)3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即使以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苏松嘉湖地区而言,一方面农民应对政府强加的各种苛重的负担,逼出了一种多种经营、商品化比例较高的农业经营的新路子;另一方面这种投入市场的商品多半是基于赋税徭役、地租的原因而被动产生的,假性成分居多,穷于应付。农民与庶民地主的经济状况虽比其他地区为好,基于国家削夺性的赋役过重,剩余率与储蓄率仍偏低,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它向市场经济输送的“能量”就在这点可见的限度之内,不可能再有继续发展的潜力。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即使在王权较为强悍的都铎时代,王朝财政也一直处于拮据状态,有时难免羡慕富有的商人和企业家。据传说,一天亨利八世在伦敦街上遇到商人小约翰的运输车队,不禁满怀妒意地说:“纽伯里的小约翰,这家伙比我还富有!”伊丽莎白时期,货币贬值,但征税数额仍然大幅度下降,女王的多次抗争均以失败告终。女王深知,对于下院议员来说,牺牲他们的生命比打开他们的钱袋更容易些,所以她不得不时刻注视着政府的开支,并一再勒紧自己的钱袋,以至于周围大臣不断抱怨、嘲笑她的吝啬。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的社会影响及给我们的启示。(10分)35、(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年)弟子规总叙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材料三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2分)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2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你怎样理解康德“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3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观点有何不同?(4分)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看法。(2分)高三历史月考三答案2016.101、【答案】B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政治统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承天”,而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表明皇帝和普通百姓是有区别的,借助不同的等级秩序来强化自身的统治,正确选项是B项;君主专制体制的根源来源于经济,不是宗教,排除A项;C D项不是作者主要意图,排除。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依据材料“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可知从本质上说,美国不是专制暴政国家,故A项错误;据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可知,各州通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而不是通过“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故B项错误;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体现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故C项正确;美国通过“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阻碍近代化发展的因素,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1875年,中国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派遣驻英使臣,这是进步的,但是湖南士绅强烈反对,可见腐朽落后的观念在阻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正确的答案是C项。A项和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屈辱外交;民族意识材料没有体现,B不选。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11、【答案】D【解析】把三民主义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相一致,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把孙中山丢开,表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2、【答案】D【解析】1937年年底,抗战已经全面爆发,年底,南京陷落,美国不可能认可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态度是由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不是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决定的,故B项错误;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存在尖锐矛盾,美国不可能赞赏日本的扩张行为,故C项错误;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反映了日本将占领中国,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13、【答案】B14、【答案】C【解析】“一边倒”体现了材料中的第一个特征,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体现了材料中的第二个特征,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缓解国际矛盾等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不再是立足于意识形态对立或社会制度对立等出发点,体现了过渡性的特征,故C项正确;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务实外交的体现,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5、【答案】A 16、【答案】A17、【答案】A 【解析】按照材料意思,欧洲金银比价低于中国及印度,这就意味着和欧洲相比,同样重量的金银在中国和印度能买到更多的商品,故A项正确;欧洲传统手工业消失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和亚洲正常的国际贸易,不是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外商企业刺激、洋务企业诱导的情况下产生的,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8、【答案】B 19、【答案】A20、【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依据表格中1933-1936年以及表格中“锑、锡的输出的比重“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没有把重工业资源很好利用,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所以选C。2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靠贫雇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土改时期政策,故A正确;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保障农民及地主的地权、财权、政权是抗战时期土地政策,故B错误;C是土地革命时期;是三大改造时期。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土地改革?建内容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 C 2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传统社会价值体系问题。材料不是反映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的问题,不能选A,也不是反映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以及大一统国家的问题,不能选B、D,而只是在强调“天地君亲师”这个社会价值观念、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被认可、逐渐被确立的一个过程,故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确立27、 B 28、B 29、C 30、B 31、A 32、C33、【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推行;西方文明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5分)影响:推动中国社会法制化进程;传统的官商关系有所改变;提升了民族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不能充分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6分)(2)区别:清朝立法重在鼓励经济发展,立法程序较少体现民意;英国立法重在促进社会公平,议会立法符合民主程序。(4分)启示:法制化是历史潮流;法律建设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保驾护航;法律建设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民主政治是法制建设和经济持久发展的重要前提。(任答2点2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20世纪初时代背景、清末新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相关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对中国社会法制化、民族工商业影响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一可知,清朝立法重在鼓励经济发展,立法程序较少体现民意。根据材料二可知,清朝立法重在鼓励经济发展,立法程序较少体现民意。第二小问启示,回答如何加强法制建设。34、【答案】(1)中国:农业多样化、商品化经营;私营手工业发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活跃,市镇涌现;重农抑商,赋税沉重。西方: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加快;政府重商,保护商业;征税权受法律和议会的限制。(10分)(2)影响: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社会长期贫困;没有突破自然经济的范畴,未能实现社会转型。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逐渐建立民主国家。(8分)启示:国家赋税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促进经济发展;适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任答两点2分)35、【答案】(1)思想主张:“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4分)(2)影响: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2分)理解: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人民主权,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和违背法律,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成为人们反专制、求独立的精神武器。(3分)(3)不同:材料二肯定孔子是古代伟人,阻碍现代化进程;材料三则认为孔子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能发挥积极作用。(4分)看法: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要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曾经所起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足;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在创新中去其糟粕。(2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