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07029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院 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 业:工商管理姓 名:赵一甲学 号:2009357770438指导老师:严若森摘 要第一章 企业家精神概述第一节 企业家及其特征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的含义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的内容及其特征第二章 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第二节 团队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第三节 公司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第四节 行业和区域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第五节 国家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第三章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 公司治理的内生模式第二节 国有企业: 产权博弈与企业家精神第三节 兼容的治理: 对于好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性探讨第四章 企业家精神与核心竞争力第一节 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价值观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价值观体系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第四节 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第五章 发扬中国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发展第一节 用科学发展观重塑社会价值体系第二节 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四节 推动企业家的市场化第六章 总结参考文献摘 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它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创造与冒险,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合作与进取,它能够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力,核心竞争力,不断驱使企业努力生存,向前发展。而在我国,由于企业起步较晚,又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制约,没有出现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企业家精神,长此以往,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发展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精神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将使企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受到长远的促进。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成长Abstract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he sourc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 inexhaustible power,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creation of enterprise and risk-taking, is reflected i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ggressive, it can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innovati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driven by enterprises in their efforts to survive and move forward. In China,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long-term by the constraints of the planned economy, there was no match and the scale of entrepreneurship, over tim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ocial to hazards.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formed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will be a long-term promotion of entrepreneurship.Keywords: entrepreneur; entrepreneurship; business growth第一章 企业家精神概述第一节 企业家及其特征“企业家”这个词16世纪出现在法语中,即指挥军事远征的人。18世纪法国人用这个词定义其它种类冒险活动的人。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1815年,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尽管萨伊忽略了资本形成的创造性和责任心企业家精神重要的两翼。1942年“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使“企业家”这一独特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最重要要素。熊比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 卡森的“企业家判断(Entrepreneurial judgement)说”。卡森(CassonMark)对企业家和企业家职能的界定。卡森认为,企业家的功能是企业家判断(Entreprenurial judgement ),企业家就是专为稀缺资源协调做出判断的人。在企业家功能上,除肯定熊彼特的“创新功能”外,提出:1、套利功能;2、创造市场的功能。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制度,促使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创新者。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直接解释:企业家就是企业中能够让企业合法经营、不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我们在定义企业家时,认为企业家是指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常人所没有的精神、品质、能力和功能的人,那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王方华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精神特征。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在所处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从事工商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优胜劣汰的心理压力下养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周健临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樊纲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汪丁丁认为,企业家精神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精神,二是敬业精神,三是合作精神,只有将三者联合起来具有的精神才是企业家精神。聂元昆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构成企业家行为动机的深层理念或思想,是一种不断地通过契约联接,将稀缺资源的创新与控制引向深入,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所以,企业家具有: 一是卓越精神,二是风险精神,三是契约精神。田贵庚、汪小亚在企业家的雄材大略 市场竞争与企业领袖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从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个体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系统而普遍意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就是敢于冒险、竞争的精神; 就是忠业敬业、永不满足的精神; 就是追求自由意志、英雄主义的精神。还有其他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具体包括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许多精神元素,但“诚信、创新、合作、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四大支柱,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我认为的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意识、思维和综合才能的表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由以上企业家定义的不同论述,企业家的特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创新精神,熊彼特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企业家是制度创新的主体。( 2) 风险的承担者,从坎特龙开始,到马歇尔都把企业家与风险承担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奈特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出发,把企业家的性质界定为承担不确定性风险的人。( 3)机会的捕捉者,柯兹纳认为企业家具有非同一般的对市场机会的警觉,由于他们在感觉和捕捉市场时机和利润机会上比常人技高一筹,这使得他们在创造市场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能获取超额利润。( 4)具有动态性,从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的定义中看到,对企业家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的含义我们在定义企业家时,认为企业家是指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常人所没有的精神、品质、能力和功能的人,那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王方华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精神特征。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在所处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从事工商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优胜劣汰的心理压力下养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周健临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樊纲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汪丁丁认为,企业家精神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精神,二是敬业精神,三是合作精神,只有将三者联合起来具有的精神才是企业家精神。聂元昆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构成企业家行为动机的深层理念或思想,是一种不断地通过契约联接,将稀缺资源的创新与控制引向深入,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所以,企业家具有: 一是卓越精神,二是风险精神,三是契约精神。田贵庚、汪小亚在企业家的雄材大略 市场竞争与企业领袖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从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个体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系统而普遍意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就是敢于冒险、竞争的精神; 就是忠业敬业、永不满足的精神; 就是追求自由意志、英雄主义的精神。还有其他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具体包括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许多精神元素,但“诚信、创新、合作、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四大支柱,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我认为的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意识、思维和综合才能的表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的内容及其特征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 “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坎迪隆(Richard Cantillion)和奈特(Frank 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 “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荀子曰:“学不可以已”。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人涉足移动通讯,但到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幸免遭到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讯。坚韧执着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摒弃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做一个服务者也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服务者,长松咨询的贾长松曾说过:“头顶着天,脸贴着地”这就是真正切切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服务好你的每一个客户。“如果你不好好服务你的客户,别人会愿意代劳”“如果你不好好服务好你的男人,别的女人会愿意代劳”。第二章 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主要集中于回答谁能成为企业家及其原因。关于“谁是创业者?”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体的个性、心理和行为因素、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和年龄等、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与专长家庭背景和社会特征等方面探讨探寻企业家与一般人的差异上。如McCelland认为,企业家的个人特征和心理特征,如成功需求、风险偏好、具有活力等影响创业后果。Amar V Bhide认为,企业家创建有前途的新企业需要一些特殊的品质,起决定作用的有:创业倾向、适应性调整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而承担风险、领袖气质、管理才能等则是次要的品质。Djanov等通过对比研究中俄的创业发展状况发现,与非企业家相比,企业家对成功的需求更大、更具冒险性并能够承受风险、更贪婪和自信、对制度环境有更好的洞察力。企业家为什么进行创业就是回答企业家创业动机的问题。Shane研究认为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受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管理经验、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文化等方面影响。Dubini归纳了项创业动机因素:成就、福利、地位、金钱、逃避、自由和效法前人。虽然企业家是整个创业活动的中心,其个人特质是推动整个创业活动成功的关键,但企业家的“特质论”遭到了理论及实证的严峻挑战。Garter指出,创业者间心理特质差异实际上远远大于创业者与非创业者间差异,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典型创业者心理特质,更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去寻找所谓会影响创业决策或创业成功的心理特质变量。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下创业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探寻不同情景下创业者的特征仍然是企业家精神研究的重点之一。第二节 团队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科技创业现象的增加,人们发现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创建成功的企业,如 等认为任何一种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一个创业团队而并非是一个单独的创业个体, 以上的企业是由创业团队创建。Davidson和Wiklund指出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一直忽视了团队层面企业家精神的存在,随着团队创业现象的普遍化,企业家精神研的焦点也逐渐从个体层面转向团队层面,团队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团队人口特征变量、团队构成、团队运行过程、权变因素、团队异质性、专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团队规模等因素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如Cooper认为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教育背景和种族等异质性的创业团队对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创业绩效有利。Murray认为由于稳定的环境下快速反应是关键,而异质团队需要更多的时间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在稳定的环境中异质性强的创业团队的绩效低;而Glick等认为在变化的环境下异质性的创业团队的绩效高,因为异质创业团队提供更多的决策选择以应对变化的环境。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创业团队组成的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由于团队层面企业家精神呈现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需要考虑动态环境下创业团队的多维度特征对不同类型的创业过程和创业绩效的影响。第三节 公司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公司纷纷将公司创业行动和战略作为建立和重构公司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创造新资源组合的途径,拓展公司能力范围和开发机会,并最终实现成长目标的过程。公司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从关注企业内部创业研究入手,主要集中于分析公司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如Covin和Slevin认为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为此而具有的在公司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性、开拓性和冒险性等能力。Morris等关注企业家的组织管理风格、组织及其环境的开放性互动。GerardKeijzers的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影响公司的企业家精神发展。已有研究从组织文化、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创新激励机制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企业家精神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然而公司层面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及其影响受到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组织学习在公司企业家精神和公司创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第四节 行业和区域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由于知识扩散和人力资本存在地域差异,行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竞争和进入条件,区域地理条件和行业特征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不同区域和行业之间创业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企业家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区域性现象,区域和行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区域创业文化,传统和政策环境对区域行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如Goetz和Fresh Water以美国个州为样本,研究认为创新氛围是创业活动的决定因素之一;Armington 和Acs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变化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因素是美国地区创业水平的差异的原因;Keeble和Walker研究发现私人财富和小企业环境等因素是英国地区创业水平的差异的原因;而Fritsch 和Mueller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失业可以用来解释德国创业水平的差异。Reynolds等提出影响区域层面企业家创业过程的包括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城市化、集聚和政府创业政策等个关键因素.由于各行业和地区发展阶段存在着差异,行业的发展为新企业的创立提供机会,同时新企业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因此,需要考虑产业和区域发展与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内生关系。第五节 国家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随着创业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企业家精神研究也得以在更广泛的环境(经济、宗教、政治、法律和教育等)下进行,并出现了许多跨地域、跨文化和跨国家的研究。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企业家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发现和利用机会,主要考察宏观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如Coase和North认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为创业活动提供激励。Reynolds等全球创业观察研究者开发了个影响创业机会和能力的框架环境因素;Blanceflower强调文化和制度特征的差异;Minniti和研究发现管制解除对企业家精神发展具有促进作用;Luthans和Lee分析了政治经济环境尤其是国家政治格局、经济体制和各种制度安排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Lumpkin和Dess强调了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发作用;Lee和Peterson比较分析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而Baumol强调制度安排影响创业的类型和数量。已有研究大多单独考虑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现实中企业家创业活动的决定同时受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交互作用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企业家精神现象是发生在多个层面上的复杂现象,从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果看,在现有企业家精神领域各层次的大部分研究中,普遍采用单个层面的分析方法。但单个层面分析方法存在两个明显的假定其他层次因素同质且独立,只针对某一特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结论无法解释具有跨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现象,也就限制了企业家精神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因此,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需要跨层面的研究和分析。第三章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 公司治理的内生模式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市场化改革过程, 人们可以观察到诸多形态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共存和发展( 如国有或民营资本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 的局面。不少文献指出民营企业的市场绩效显著优于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原因是两者目标或运作存在明显的差异所至。 国有企业因为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由此带来了组织的低效率。然而, 深入的个案经验则提供了另一方面的证据: 尽管国有企业承担一些如过度就业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负担, 但它们也长期获得政府多方面的政策补贴、支持以及在各种重要资源获取上的优势, 更有不少企业获得政府保护下的行业进入垄断, 这在民营企业则成为了显而易见的劣势。如果考虑到此因素, 国有企业因为社会目标而导致效率低下就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在竞争性市场, 潜在的终极解释或许可凝聚为企业之间制度或机制的差异( Estrin,2002)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最终会使得企业在发掘利用市场机会、开发新产品和市场、形成组织能力等一系列方面形成竞争优势。作为理论推断, 我们提出: 相对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得到更好的发挥可能是影响两类企业之间绩效差异的主要解释变量。关键的问题是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很好地发挥企业家精神? 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 企业所有权完全或绝对地掌握在企业家手中, 这也就是学术界常提及的企业家控制的企业, 其首要特征表现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合一。依托于该类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的治理基本无需担忧传统概念的委托代理问题, 因为其本身就不存在控制权的代理。此刻的企业家个人利益和组织的利益方向大体是一致的。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有助于形成一种内生化的自我约束机制, 这种自我约束机制最终受来自市场竞争秩序的牵制, 企业家只有遵循这种约束条件才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所谓创造利润从而创造股东或利益相关者价值才有可能。因此, 可以将这种企业家控制的企业( 周其仁,2002) 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一个极端; 在这个极端, 不存在控制权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 企业家精神受到最小约束的治理制度安排, 企业家服从的是市场竞争边界条件下的自我约束。换句话说, 宽松的约束条件使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决策经营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其企业家精神可以创造最大容量的市场租金或价值。企业家控制的公司治理在许多国家的家族企业( 特别是小型家族企业) 中是极为常见的, 在市场法律治理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社会信任体系机会主义成本很高的制度环境里, 不排除甚至大中型企业组织也可能选择企业家控制的方式来实施公司治理。企业家控制这种个人( 或家族) 通过所有权和控制权融合的方式实现的公司治理, 在不同的经济制度环境中都有着独特的经济与非经济价值, 例如不但可以充分释放企业家个人的企业家精神, 而且还兼具决策快捷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较大型企业组织中, 企业家控制型治理则必须建立由一揽子人际关系编织而成的非正式治理结构, 形成依靠所有权、威权、人际信任与非制度控制等混合治理机制, 甚至独裁乃至神化组织领袖都可能成为节省治理成本尤其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的许多大中型的企业组织中都可以观测到企业家控制型治理占主导性地位, 从比较经济制度的角度看, 这或许与市场、法制、社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关联, 但同时也可能是所有权缺位引致的一种内部人控制的表现。第二节 国有企业: 产权博弈与企业家精神与家族或私人企业相比, 纯粹的国有企业则是控制权配置的另一个极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或俱乐部产品, 即便这些企业所有权是清晰的, 但在实践中也还是变得毫无意义。作为公共产品, 国有企业所有权归国家或全体公民所有, 只因该部门或组织由无数利益者组成, 个人对其所有权的要求基本可以简化不计) 每个公民对任何一家国有企业的产权事实上不具备任何有价值的控制权和几乎为零的所有权, 国有企业收益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它所隶属的由行政权力分配的部门或组织。与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相比, 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就必然要交付给代理人, 或最终委托给代理人的代理人。这样, 企业家控制的民营企业中所形成的内生约束机制在国有企业起不到多少作用, 毕竟是最终掌握控制权的代理人( 或终端代理人)把持着产权; 也正是在这个层面, 一些学者洞察到, 国有企业的产权本质上与控制权等价( 如肖耿, 1997) 。基于此极端概念, 人们应意识到, 对控制权的控制就无异于对所有权的控制。但问题是, 由此衍生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严重不对称; 经理人没有任何法律契约承认的所有权, 但却拥有事实的对所有权接近全部的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国有股权意味着经理人和员工只是要素生产者参与分配, 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备或实施成本很高的情况下, 内部人控制的企业最优博弈策略就是隐藏企业利润或通过提高工资、福利成本来侵蚀剩余索取权。可见, 全资或高度控股国有企业的治理不外乎是一厢情愿的成本高昂的商业活动; 即便不计算成本且能够实现事无巨细的控制权监督, 其内部人的最优博弈策略也都会是减少努力程度及人为地关闭经理人的企业家精神( 周其仁, 2002) 。还需强调, 全资或高度控股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主要是依靠层层加码的监督和造成控制权残缺( 如不能解雇冗员等) 来约束控制权, 而预算软约束则软化了来自于市场竞争的硬约束。这些国有企业如果不能设计有效的经理人报偿机制并赋予生产要素( 尤其是劳动力) 充足的市场化竞争条件下的雇佣利益, 其企业家精神就可能会丧失殆尽。或者说, 这种公司治理制度的设立只会使国有企业变成企业家精神难以被激发进而产生价值的组织。很遗憾, 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都可以推定为是该制度安排下缺乏企业家精神的反映。第三节 兼容的治理: 对于好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性探讨从商业史研究给出的结论来看, 两权分离的制度演进并不是为了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代理成本是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后产生的问题, 一些观点简单地将两权分离归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错误的。两权分离是企业专业化和规模化( 包括多元化、国际化) 经营战略所带来的组织变革要求。对于上述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两个极端, 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尽管可以最大可能地实现企业家精神,但却难以同时实现企业规模成长所带来的专业化分工效率。而钱德勒意义上的管理革命(主要内容是关于两权分离以及顺带建立起来的科层制组织) 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率和技术进步, 它是企业家控制的企业所难以实现的, 但这也带来了所有权与控制权严重不对称配置时的代理成本问题。现代工商企业制度保证了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效率, 但相对于企业家控制的企业, 前者也会根本性地抑制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 代理人会滥用其控制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而不是为公司或股东创造利益。所谓/直接侵占以及当前部分严肃的学术论题) 掠夺( 接近于Shleifer andVishny( 1999) 提出的掠夺之手的概念) 或挖坑道现象( 见Johnson 等( 2000) )皆因应这几年公开市场上曝光的一系列财务造假0事件而生, 如安然公司伪造公司业绩案例等。优秀的企业家(作为代理人) 往往也是最难控制的。而一般控制死了, 企业也就失去了活力。这种矛盾的局面使得公司治理研究学者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在大多学者看来, 这是公司( 内部) 治理制度出现了严重的缺陷。于是, 全球范围内的完善法律监管框架以及附加的治理机制重构的努力成为公司治理演化的主导性方向。但可以预期, 更为严格的治理制度改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掠夺, 但也会削弱企业家精神。这意味着单方面地改进治理控制, 在经济绩效上可能会带来不尽如人意的后果。因而, 本文有必要探讨如何才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 其标准是什么?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的传统理论框架告诉我们, 代理成本的总和被定义为( 1) 委托人的监督支出; ( 2) 代理人的保证支出; ( 3) 剩余损失。委托人的监督支出是明显的、可计算的主要成本项目,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在给出的脚注中指出, 它包含的内容要比单纯考核和查看代理人的行为来得多。它包括, 委托人通过预算约束、报偿要求和操作规则等控制. 代理人行为的努力。那么, 企业为什么要付出代理成本? 其目的很直观, 就是期望代理人通过努力去实现委托人的企业发展和财富目标。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代理人的具体实施方案又不可能通过事前明确的任务合同来规定; 因此, 代理合同实质上是企业家合约, 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实现企业家精神在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可以抽象地理解, 委托代理过程是通过事前的委托合约和在过程中实施的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企业家精神, 从而获取代理过程的企业家租金。第四章 企业家精神与核心竞争力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价值观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在于资源、能力和制度的综合运用,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始于企业创新,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模仿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是,企业在模仿阶段还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因为简单的模仿不能产生企业的独有专长,必须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消化、综合、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力质跃到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企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要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努力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短期目标。企业必须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及自身势力的动态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经营范围、经验策略和短期目标,不断的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周而复始,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企业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应于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是企业实现理想的手段。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本质上都是受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企业行为方式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积累核心能力的具体实施,影响到核心能力的强弱和具体内容。先进的价值观或企业理念能使企业乘胜前进,借助于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战果,并为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准备,注入新的资源。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价值观体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所有者和支配者,他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的命运,而无数企业家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命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家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量。企业家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冒险精神有一位哲学家说,人类历史的本质是创造的历史,同样可以说,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发展。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决定性因素是物品的稀缺性,只有稀缺的东西才具备交换价值,才可以用来交换,生产者或经营者才能从中获取利润。稀缺性原则要求创造性,要求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这与企业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创造精神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市场是最喜新厌旧的,市场需要的是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更新,新产品每天都有大量上市,如果没有自己的创造和特色,最后终究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只有创造性的东西才有价值,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创造精神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创新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只有那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企业家才敢于承承担这种巨大的压力,不断变革创新。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都是利益关系的调节方式。竞争是动力,合作才是方向。现代经济既是竞争的经济,也是一种分工合作的经济。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论述道:市场经济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我国企业缺乏这种合作精神,其具体表现在于:个人能力强,但一合作就毫无战斗力,不能与客户合作,拿假冒伪劣欺他;不能与同行合作,是同行就相互拆台;不能与对手合手,是对手就必拼个鱼死网破;甚至也不能与同事合作,一有空子就易出花枪。这些年来,正是同事之间的分工合作,使企业攻城掠地,快速扩张,但其不合作又使我们服务受限制、质量受影响、信誉不佳;正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使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张,但其不合作又使我们成为一盘散沙,竞争出现疲软。因此,在学会竞争之前,首先需要学会合作。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彼得F德鲁克认为:“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反映或扩展,它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创造与冒险,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合作与进取。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在一些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的魄力与能力的企业家那里得到集中体现。美国微软公司的软件技术及其开发能力和辉煌业绩令世人瞩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总裁比尔盖茨卓越的组织领导,盖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青年心目中崇拜的时代英雄。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受其重要影响,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冒险活动只能由企业家自身承担。它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因此可以说,企业家在其精神的鼓励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自身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资源、能力和制度的综合运用,再加上学习和创新,产生核心竞争力,但是当一个企业在资源、能力和制度方面都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能够不依靠尖端技术、不依靠国际人才、不依靠国际资金实力,如何在虎狼成群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何战胜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无数企业以亲身实践论证了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重大意义。证实了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最典型的例子日本,这个曾经的经济强国、美国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依靠大和民族无与伦比的钢铁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培育出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的经济巨人。在步入经济低谷的逆境中,韬光养晦,等待转机。受其启发,2002 年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华为,在进入周期性的衰退后,总裁任正非提出“在危机重重中,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又进行内部组织的调整,终于度过冬天迎来春天。第四节 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一个活跃的市场,土地、劳动者、资本等要素只有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才会真正成为财富的源泉。企业家精神产生巨大作用在我们身上随处可见:一个企业带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经理人员的更换使得企业避免倒闭的命运。在我国,浙商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道: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商的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就是一种资源和竞争力。他们每到一地,带去的是实干聪明的企业家精神,留下的是为当地创造的就业和税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和思路,是颗启蒙的种子,这是浙商对全国人民的贡献。然而,我国枪打出头鸟的文化却从根本上构成了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束缚,企业家精神本身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在旧有观念的人眼中,就是一份不安份,是对于既定秩序的一种冒犯,于是轻则予以卡压,而重则将其投入牢笼,或者进行妖魔化,先在精神中予以彻底否定。比如,对于浙江的企业的发展,先是斥之为挖社会主义的墙脚,后来就是加以妖魔化夸大其中的投机成份,甚至频频出现有商家被杀的事件,这种思想虽然仅仅存在于一部分人的心中,但是却构成了一个不利于企业家精神成长的社会环境。更为可怕的,对于企业家精神扼杀有时更来自于旧体制,有时更来自于有关的政府,孙大年案以及其他很多案件告诉我们:企业家精神依然缺乏生长的土壤。而这一切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创业意识的缺乏,很多人宁愿做一个高级的附庸也不愿做承担自己责任的企业家:因为我们社会加给他们的成本太大了。我国的现状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扬中国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发展第一节 用科学发展观重塑社会价值体系我国既往的经济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官本位”,经商则被贬到“末位”,这当然不利于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当我们看到百万大学毕业生纷纷参加“公考”,涌向政府部门,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期望从财富重新分配中得到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这样的经济将失去活力,价值创造部门萎缩,价值创造速度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重塑社会价值体系,通过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企业家之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认识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倡导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另外,我们的企业家要注意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树立产业报国的理想,一心一意将企业做大、做强,并以此回报社会,这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第二节 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 在当前打造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政府及外部环境鼓励企业创新是必要的,对那些创新企业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与优惠,可以使这类企业更好地发展。然而,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却比鼓励创新更为重要。如果一味地让那些模仿、抄袭之风蔓延,一方面会极大地伤害创新企业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不到应有的成果,逐渐丧失对创新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使模仿、抄袭者不当得利,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跟着利益走,利益跟着制度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所有制度安排中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应该说,这并不是新创造,而是一个老话题。中国自古就有“赏罚分明、重赏重罚”的为政之道和治军举措,国外早就有“胡萝卜加大棒”之说。实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关键在于两种机制的对称,即“激励=约束”。如果“激励约束”,则可能会促使企业家不负责任;如果“激励约束”,则可能会促使企业家贪污腐败搞灰色、黑色收入。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两种机制都不足,而首先在于激励机制不足,企业家、特别是优秀企业家、功臣企业家收入太低。近几年来,我国垮掉了一些知名的、甚至有过重大贡献的企业家,这对企业家的成长和自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当某个企业家垮台时,在其他企业家群中,往往产生的是兔死狐悲之感。因而,加强、加快两种机制的建设是当务之急,但首先要强化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约束机制。第四节 推动企业家的市场化无论公有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导人才应按市场机制运作,即企业经营领导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等,应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英国学者诺兰说:“没有不断的竞争威胁,生产者就会固步自封,其商品就会以次充好,他们也就再无降低商品价格的积极性。竞争是对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强烈刺激。它鼓励而不是阻止个人对其行为负责,培养一种切实可行的责任体系,并给人强加一种首先责任感,以作为维持生活标准的一种条件”。市场是培养企业家的伟大学校;竞争是造就经理人的伟大杠杆。企业负责人是在企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营者,是企业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生产要素均已市场化的情况下,唯独企业家人才不市场化,是违背现实需要和客观规律的。建设好企业家队伍,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要真正承认企业家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和稀缺的社会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活动;正确评估企业家的市场价值,并为其实现价值创造必要条件;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实现价值的市场机制。要培育和完善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打破经营管理人才身份、地域、所有制和国籍限制,在人事档案、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向企业家倾斜,消除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发展和规范中介机构和竞争、使用、测评等机制,探索建立经理人才公司、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中心、企业家人才资质评价认证制度,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企业家人才网络,促进供需之间的对接和平衡。结 语总体而言,我国极度缺乏真正的“企业家”。股市、期货这些商业工具均由西方企业家发明并兴盛于西方,而非我中国。然而,今天的中国商人大多复制西方、抄袭古人,非但如此,就连复制也没有复制到位,以至于“毒米”、“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频频发生,严重违背了商业的伦理与道德。“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JP摩根重组了新大陆。”华尔街。 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企业家的价值绝对不亚于政治家甚至科学家。飞机、冰箱、电视、计算机、手机这些改变现代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产品,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冒险投资并适时投入市场就不可能得以如此迅速的普及;甚至有许多产品还是企业家根据市场的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后才得以发明、创造和生产的。所以,企业家的重要性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当今我国社会,人们都急功近利、金钱至上、人心浮躁这种环境导致了我国商人创新思想、冒险意识的淡薄,担当精神与开拓精神的缺失。而且,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政策层面,中国企业家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都不宽松,也成为了中国商人蜕变为企业家道路上的一颗“绊脚石”。企业家在中国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健康开放的商业环境、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文化和氛围。 首先,我们要尊重企业家。我国自古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都倡导和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始终处于较低层级。并且,当今社会人们尊重的并非企业家,而是在信奉“拜金主义”。当今中国,仕贵商贱的思想可以随处可见,比如: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地位就要明显地高于私有企业领导人。因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带有“官”位;而在国有企业之中,央企领导人的地位又高于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人,因为央企本身的“官”阶又高于地方企业;甚至连艺人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也远远高于企业领导人,如演员杨幂的微博粉丝约1310万,是知名企业家史玉柱微博粉丝的三倍,尽管后者的微博内容更有价值。 其次,我们要容许失败。企业家注重的是长期的利益,而非急功近利。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工程、项目带有冒险性,谁也不敢保证说就一定会成功;而且,有时为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家们必须冒着失败的风险,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于企业家们而言,任何失败都能被他们消化为可观的精神财富。对于那些身处逆境却仍坚忍不拔的企业家们来说,今天的失败,很可能就是明天成功的预告。古今中外也都不乏这样的例子:“股神”巴菲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华尔街之子”JP摩根等人,无一不是在经历失败的洗礼后成就了的显赫商业传奇。 因此,我们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心怀敬意的同时,对一个一时失败的企业家也要给予足够的大度与宽容。社会的宽容与大度,正是企业家们成长的重要条件。然而当今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说白了就是企业家素质的综合再进一步地升华之后便凝结为宝贵的企业家精神。上文已说过,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冒险、担当、创新、开拓的精神,当然这四个词也就是所谓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精神”也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如果“企业家精神”能在社会上得以大力推广与发扬,毫无疑问将推动全社会的创新与进步,进而会对整个国家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面对当今我国社会现状,还是那句话:“企业家”在我国属稀缺物种,我国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参考文献1 旷锦云. 企业生命力内涵研究J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6) .2 吉姆柯林斯. 基业长青M . 中信出版社,2008.3 张志华.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J . 华东经济管理,2009,( 7) .4 朱乾, 杨勇, 陶天龙, 等. 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综述J.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 014.5 聂锐,王元地. 现代企业理论M .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6 李建桥.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 商业时代, 2006, 9: 051.7 美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8 美弗莱姆兹.增长的痛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9 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0 赖明勇, 包群. 关于技术外溢与吸收能力的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 2003, 8: 75-79.11 王北辰,李士瀛,张霁野.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战略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12 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