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6888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祝考试顺利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宗教神学 B自然哲学 C社会现实 D民主与科学2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3南宋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说:“自道德性命之说一兴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在这里A反理学而讲求功利 B主张为官治学要知行合一C批判社会道德败坏 D反思阶级矛盾尖锐的原因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5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6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7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8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人物的主张较为吻合的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9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10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11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219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的发生、发展的过程。20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与这一变化最相关的科学理论是A进化论与相对论 B进化论与科学社会主义C经典力学与电磁学 D电磁学与信息技术13瓦特研究蒸汽机用了20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1773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至1800年。马克思也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说明书中。”由此说明推动当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源于英国A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C较早形成的专利制度 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14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 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C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 D针砭社会时弊,注重实学15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 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16190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某一政治派别作出这样的述评:“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其)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下列属于这一政治派别的人物是A严复 B左宗棠 C蔡元培 D邹容17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18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19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向”指的是A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20如果说中国从汉代起两千年的思想基本上是以儒学经典的弘扬为其主干的话,那么,民国以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猛烈冲击。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C主要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 D有助于近代思想格局的多元化21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2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23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是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A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D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24下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时间 地区 作者 书籍 记载的地理范围 15世纪末到 16世纪早期 威尼斯 撒贝里克 恩耐阿德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 风教通义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19世纪 德国 朗克 世界历史 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 鸦片战争前后 清朝 林则徐 魏源 四洲志、 海国图志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A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B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C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D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26(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图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27(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种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牛顿革命”。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所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因而在起正面作用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种种负面后果。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牛顿的科学成果对欧洲思想界产生的重大影响。(9分)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ABADCCBBB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CABDADBADD 二、非选择题25. (1)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勉进取,守信坚韧;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推崇理性、参政议政。(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意义: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有利于工业革命时代到来;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7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2)特点: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欧美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旧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政局动荡更迭;留学风气盛行。(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6. 评分标准:(观点2分,说明8分,结论2分) 第一等: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912分) 第二等:观点较正确,史实基本准确,基本能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晰(68分) 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史实欠准确,不能史论结合,条理不够清晰(35分) 第四等:观点不正确,史实错误,或史实不能论证观点,缺乏条理(02分) 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一主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2分)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8分)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2分) 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2分)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8分) 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2分) 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 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2分)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8分) 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2分)(其它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27. (1)背景:文艺复兴促成人的理性觉醒,引发对自然科学研究趣;伽利略等开创观察和实验方法,在自然科学面做出重大贡献;近代的诞生。(6分) (2)影响:科学成就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一步解放;动摇传统宗教信仰,唯物主义潮盛行;使启蒙运动兴起,强调理性;(6分)受牛顿学说影响的启蒙运动也有其弊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