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6336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017年高考命题预测】(1)重点会考查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基本史实,比如时间和国别。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同时特别注意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2)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深远。会侧重于考查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能够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特别需要到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因此,特别需要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会着重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等)。【2017年高考考点定位】(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突出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着重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等)。【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名师点睛】多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亚非拉人民的反抗具有正义性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密切了各洲之间的联系;殖民扩张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进一步拓展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促进了落后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近代化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试题演练】1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答案】C【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考点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影响1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1)前提和条件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英国最具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2)生产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3)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侧重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4)世界影响方面: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前者影响下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后者导致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前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后者导致企业日趋国际化。【试题演练】11602年,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它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集中的资本,然后派遣更多更大的商业船队前往南洋,通过买卖交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欧洲贵金属货币短缺C.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 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C 【解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荷兰考点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许多学科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战前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求的推动,它决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人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这次科技革命。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实质及动力? 提示:(1)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2)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试题演练】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对英国茶叶消费变化的原因,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英属殖民地扩大了茶叶的种植范围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三年高考】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16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40)大航海时代(25分)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问题:(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6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15分)【答案】(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2)水平1: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水平2: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其他答案。(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对中西方两种模式作深刻反思 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得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水平2: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平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评分项三: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是将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进行了对比,材料一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规模上的差别。从材料中分析可以得出郑和船队的规模比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要大很多,这种规模的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有船只数目上的差异、也有人数上的差异,也有航行范围的差别。(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主要针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这种对比分析得出的差异来分析。回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的不同,概括出这种不同的深层含义。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材料加衣辅证,把文化差异的原因挖掘出来。最终得出的结论要停留在物质和文化层面,这样才具有概括性。【考点定位】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明清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A BC D【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荷兰和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荷兰殖民扩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易,17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2.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海盗国家”。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早期殖民战争英国对西班牙的胜利,实质上体现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实质上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英国能够战胜荷兰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胜利,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发达,而荷兰过分注重商业发展。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答案】(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的答案可以从材料来概括,本题是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这种迁移的变化,考虑变量有三个,也就是从地域和时间以及规模三个角度来概括人口迁移的特点。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期间,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数居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欧北美,人数逐年增长。【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名师点睛】移民问题一直都是历史和现实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有移民出现,东南亚、日本都是我们移民的主要地区。到了近代移民开始增多,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都是移民的主要地区。各个地区对待中国的移民态度也不尽一致,诸如美国曾经颁布过排华法案,抵制华人的移民。在欧洲大量的中国移民成为欧洲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一战和二战期间都为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到了现代,改革开放后的移民也逐渐增多,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4.(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名师点睛】本题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推理的能力。工业革命是教材主干知识和全国以及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要考查,因此要求我们老师要复习备考时要重点讲解和训练。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答案】D【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是高考常考的重要知识点,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要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串起整个专题的内容,明确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过程。二要注意总结规律,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次: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之后,火车经过的道路上树木一片焦黑。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工领域迅速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化学污染,伦敦的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俣病都是化学污染的直接体现。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开始注重环保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劣势,如何平衡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本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6.(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的工业革命。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联系到教材内容,美国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在南北战争之前,出现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应该选A。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排除C。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D。【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粮食总产量增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世纪60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在教学中除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外,还要深挖了解一下美国工业革命的概况。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不能照本宣科、浅尝辄止,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给出“时间”类试题的解法,一定要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最能考出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7.(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名师点睛】人类历史上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中期,它使人们进入“蒸汽时代”,他也是影响人们生活最深刻的一次工业革命,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他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还是建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基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我们目前还在进行中,它对人类的生活也是一场彻底的改变,信息化成为最主要的标志。8.(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概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 C D【答案】A 【解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本题也是一道排列组合式的选择题,试题以英国工业革命的隐含知识,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有深刻的认识。解答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在通读题干的基础上,四个备选项进行分析,找出一个错误的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本题好在可以通过排除,直接获取正确答案。9.(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6分)(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答案】(1)动力:工业的发展。(2分)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4分)(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4分)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2分)(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3分)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3分)(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4分)【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城镇化是集中建设,瑞士农村城镇化是相对分散。第二小问再结合中国和瑞士的制度因素回答,前者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政府主导,后者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个性化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城市化的作用、影响城市化的因素以及城市化模式的类型等角度归纳回答。【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城市化。【名师点睛】本题以中外城市化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第(1)问可根据时间信息,结合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分析作答。第(2)问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分析作答。第(3)问可从城镇规模的角度分析特点,并且结合土地制度的不同予以分析。第(4)问属于认识启示类问题,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2015年高考试题及解析01(2015年广东卷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材料形式考查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影响。15世纪左右西方进行了新航路的探索,其中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于1492年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后发现美洲新大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者进行了残酷地掠夺,对殖民者来说,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被殖民地来说,造成了学生的灾难;对整个世界来说,加剧了世界各地间的交流和融合,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本题就是考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对殖民地带来的后果。备考中对历史事件可以多角度分析评价。02.(2015年上海卷历史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答案】B【考点定位】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的开辟【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和史实理解的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时间的技能和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特征的能力。本题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1500年前后社会转型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航路开辟是在公元1500年前后;圈地运动兴起于15世纪末的英国;宗教改革开始的时间是1517年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 “社会转型”是全国各地高考的重点之一,因此复习备考时我们对历史上重大的社会转型事件要重点讲解。03.(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主要表述了从1650年到1750年之间,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得到了普及,从贵族发展到社会各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茶叶进入到英国市场,茶叶价格大幅度下降,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所以本题选C。A项与饮茶的普及没有必然联系。B项航海条例是英国在17世纪中期针对荷兰提出的,是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两个时期英国国内饮茶习惯的对比,意在考查世界贸易的发展。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是答对题的前提条件。如:本题中涉及的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通过时间我们可以排除一些备选项,提高做题效率。04.(2015年福建卷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A【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名师点睛】选择题注意审清题目的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代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本题显然属于第一种情况,有明确的时间限制“17世纪上半叶”, 只要学生能记起17世纪时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不难得出答案,当然这也说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仍然需要学生花时间去记忆掌握。05.(2015年海南卷历史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C两项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AC两项错误。“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B项正确。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错误。【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名师点睛】历史思维之一是把握因果关系,尤其是区分原因和表现。“为什么”是原因;“为什么说”是表现。另外,分析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一定要全面。本题中“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美洲原住民减少,二是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要选择的答案必须考虑这两个方面。06.(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名师点睛】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本题着重于工业革命对东西方的变化的影响。茶叶只是一个引子,它代表着东方的物质和文化,茶叶在西方的普及说明东方物质和文化在西方广泛流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给世界造成的重要影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07.(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图表显示四国在1870年到1913年的总产值虽然随着时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70%以上的控制地位,所以不能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由盛转衰,因此A选项排除。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结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而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特点,因此D选项不选;材料中只给出资本主义强国的数据,没有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不能反映出世界这一概念,故C不选。之所以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有所发展,虽然发展不明显,但也在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与影响。【名师点睛】分析表格的问题,关键是找出表格中的变化。第一步要先看表格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再接着看主要项目,最后看表格中的发展变化。内容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主要项目是时间和比例,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比例减少,但减少不多。这样就将所有信息得到,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08.(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答案】D【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对英国工业革命弊端的认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文学【名师点睛】本题以高考重要考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相关内容(英国工业革命)作为素材。本题考向把握准确,学生容易把握到,但具体考查点较为细腻,审题时要把握住“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人文问题”立意,同时兼顾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从而,此题呈现“大考向,小视角”立意。平时在复习和备考中,要加强对“大考向,小视角”题型的把握。09.(2015年海南卷历史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80341536620630中国33329819712562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答案】D【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分析表格数据,一定不能忽视表头,搞清数据所涵盖的范围,依据材料得出有效信息,本题A项的结论即使是本身正确,也是不能依据材料得出来的。另外,解答客观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两个选项含义相反,意味着答案很可能是其中之一;两个选项含义相近且并列,意味着两个选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两个选项呈现因果或包含关系,答案即作为原因的选项和内涵更丰富的选项。10.(2015年海南卷历史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中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本身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B项错误;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再到1900年,这个时间段涉及到德国统一,统一后数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对推动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D项错误。【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分析材料,务必确定材料所涵盖的范围,依据材料得出有效信息,本题B项的结论即使是本身正确,也是不能依据材料得出来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英国资本主义早期政府推行的“重商主义”和较早建立的代议制;美国内战防止了国家分裂;德意志的统一;俄国政府主导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政府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11.(2015年海南卷历史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答案】C【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都来自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和技术工人、工程师长期的经验积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带动了技术的创新,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第一次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后,科学与技术结合得更紧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更快,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日趋显露。12.(2015年上海卷历史17)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态势。由图表中的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乙国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技术革新落后,逐渐失去领先优势,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也是下降的,故B项错误;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1871年德国统一,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呈现上升趋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史实理解、材料处理以及历史阐释的历史思维能力,即提取图片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欧洲三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图示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主要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图片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乙国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历史图表类试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直是上海卷命题者的青睐,我们在复习备考是要注意多加训练。13.(2015年上海卷历史21)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答案】A【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列强瓜分世界【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重要事件及其特征和获取材图片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以1885年某幅漫画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漫画信息,即“1885年”、“瓜分世界”、“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答出。漫画类题材在上海卷中经常出现,这类题型较好的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加强训练。14.(2015年上海卷历史22)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时代的来临.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历史阐释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重要事件及其特征和推过推理的方法理解历史的能力。本题以19世纪末资本家选择建厂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即“19世纪末的西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即可。创设新情景是上海卷高考比较拿手的命题方式,较好的考查了考生历史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平时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工业革命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时也应重视。15.(2015年上海卷历史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答案】B项3分,A、D项1分,C项0分【考点定位】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史实理解、材料处理以及历史阐释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主要历史事件、获取图片信息以及运用推理的方法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以某历史论文的提纲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片信息并进行比较鉴别。最佳式选择题是高考上海卷命题的亮点,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卷在全国高考中的导向性和探索性。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选项具有程度性,较好的考查到了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很好的区分了考生的水平。最佳式选择题解题技巧是反复比较,所选选项要全面反映材料主旨信息,建议平时复习备考时对这类题型要反复训练,掌握历史概念或事件要完整、全面。工业革命作为近代化典型的标志,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6.(2015年山东卷文综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 科学革命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答案】(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6分)(2)不同: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4分)(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分)【解析】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的有关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分析认识,从两本著作的内容安排上分析比较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定性及评价:前者是作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开端认识的,而后者仅仅作为这一变化中的一次政治革命而已。【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政体;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影响与认识;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全球史观。【名师点睛】一般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本题以此为出发点,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英国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之后的其他国家的变革基本上都受到它的影响,尤其是工业革命影响更大。设计的三个题目角度不同,难度不一,有层次性,能够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前两问属于对考生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考查,最后一问考查了考生对各种历史观点的分析与认识能力。回答这类题目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历史理论功底,这就要求平时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必要地历史理论知识的积累,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17.(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