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A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304613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光武中兴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七上汉滨期末) 下列历史朝代与建立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商朝汤B . 秦朝嬴政C . 西汉刘邦D . 东汉刘彻2. (2分) (2017襄阳) 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 )A . 刘邦B . 诸葛亮C . 刘秀D . 米芾3. (2分) (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是( ) A .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B . 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C . 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 . 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4. (2分) (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 在王莽篡权终结西汉政权后,作为汉室宗亲的刘秀能重新夺取天下,恢复刘氏汉朝的统治,不能不说是一场奇迹。他统治时期创造的奇迹在历史上被称为( ) A . 文景之治B . 光武中兴C . 文武之治D . 昭宣中兴5. (2分) (2016七上滕州期末) 东汉初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种景象史称( )A . 文景之治B . 光武中兴C . 武帝一统D . 高祖之治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共5题;共10分)6. (2分) 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当时我国正处于( )A . 西汉时期B . 东汉时期C . 秦朝时期D . 三国时期7. (2分) (2018七上东台月考) 梁冀,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梁冀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自己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 A . 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B . 外戚专权、政治黑暗C .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D . 统治阶级的派系斗争8. (2分) (2019七上奈曼旗期末)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是( ) A . 外戚专权B . 宦官专权C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 武将把持朝政9. (2分) (2019七上宜宾期末) 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绘制的漫画(见下图)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 ) A . 皇权至高无上B . 皇室权力斗争C . 宦官外戚干政D . 割据势力膨胀10. (2分) (2019七上云安期末)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深B .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 .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三、 黄巾起义 (共5题;共10分)11. (2分) (2019七上来安期末)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原因不包括( ) A . 外戚专权B .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C . 宦官专权D . 绿林起义12. (2分) (2018七上岳池期末) 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 . 秦朝B . 新朝C . 西汉D . 东汉13. (2分) (2017七上孝南月考) 发生在东汉后期的农民起义是( ) A . 太平军起义B . 绿林军起义C . 黄巾军起义D . 陈胜、吴广起义14. (2分) (2016七上南阳期末) 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 . 外戚权利的膨胀B . 宦官把持朝政C .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 . 王莽施政的危害15. (2分) (2018七上孟村月考)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是( ) A . 东汉连年灾荒B . 陈胜、吴广起义C . 东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D . 黄巾起义四、 材料探究 (共3题;共35分)16. (15分) (2018七上河南期末) 某校七年级(2)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农作物图片。(1) 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_(填字母序号)。 (2) 战国时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 (3) 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东汉时,哪位皇帝统治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4) 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5)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7. (10分) (2019七上景县月考) 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材料二: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材料三:光武中兴太短暂,宦官和外戚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1) 材料一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光武帝调整统洽的措施有哪些?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东汉政治的状况。并分析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东汉灭亡的原因,谈谈你的感想。 18. (10分) 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帝王篇】材料一:【专权篇】材料二:【反抗篇】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材料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后汉书皇甫嵩传(1) 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2) 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3) 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给东汉政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 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5) 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光武中兴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共5题;共10分)6-1、7-1、8-1、9-1、10-1、三、 黄巾起义 (共5题;共10分)11-1、12-1、13-1、14-1、15-1、四、 材料探究 (共3题;共35分)16-1、16-2、16-3、16-4、16-5、17-1、17-2、17-3、17-4、18-1、18-2、18-3、18-4、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