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0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特训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138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0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0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30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特训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30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限时特训 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5潍坊一模下图是16世纪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B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C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D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答案B解析解读题意,可知反映的是天主教会把灵魂带向地狱,是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A项错误,B项正确;16世纪宗教改革只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不是要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22016临川月考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威廉一世提出:“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B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C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D德国统一后君主立宪政体专制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 “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表现之一。而根据这是“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可见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32016山东临沂质检“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 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 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斗争的对象是专制王权和教权主义,因此“近世的传统”是指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42015广东中山调研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B与上帝直接对话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D批判神权统治答案C解析启蒙思想家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还要求人本身的解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A项指的是智者学派;B项是宗教改革运动;D项是三者的共同点;C项正确。52016遵化质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自由不等于放任。放任就会使一部分人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这表明洛克的观点是()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B只有分权才能防止专制,保障自由C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D只有通过新的社会契约,才能实现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观点。根据材料“自由的真正含义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而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制”说明洛克强调法律是保障自由的前提,故本题选择C项;A、B、D三项都未紧扣材料,从法治层面回答问题。62016惠州调研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写道:“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欧洲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的信息:“陈独秀和新青年”及“德、赛先生”联系所学知识,知道“德、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三项均不符合,排除A、B、C三项,只有启蒙运动的“理性”包含民主和科学精神,故选D项。提能题组72015广州模拟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我不接受教会的权威,我的良心只系于福音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A BC D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的核心宗教思想是“因信称义”,他主张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虔诚的信仰,即信仰得救;他宣扬圣经为人们信仰的唯一权威和依据,认为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信仰上帝,与上帝直接交往才是正道。这同天主教主张的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必须靠繁缛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灵魂进入天堂的说教不符,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神圣至上的地位。强调教会的神圣地位,与马丁路德的观点相矛盾,故答案为C项。82016衡水中学一调考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人文主义者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可得出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反理性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故A项错误。路德教、加尔文教属于教会中的新教派,而人文主义者受到新教和旧教的共同排斥,故B项表述错误。新教主张“因信称义”,故D项表述错误。92016金华十校联考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这些思想主张表明了伏尔泰()A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B主张为统治阶级服务C强调宗教的社会功能D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题干内容可知伏尔泰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而不反对宗教本身,即承认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进步作用。A项正确叙述了前半部分内容,但不完整,排除;伏尔泰认为统治者可以利用宗教来统治人民,B项正确叙述了后半部分内容,但也不完整,排除;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102015黑龙江双鸭山期中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A维持原有的社会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分析。从材料“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可知,社会秩序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故选B项。112015郑州模拟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思维着的悟性”“平等和人权”可知该运动为启蒙运动,该运动提倡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成熟,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打击的对象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故D项错误。122016淄博模拟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猛烈抨击君主专制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主张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是三权分立,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而黄宗羲的思想并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两人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反专制的要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3题26分,14题26分)13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12分)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背景:海洋资源丰富;思想开放;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民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第(1)问,主要考查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产生的主要背景。第(2)问,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即“因信称义”。第(3)问,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注意要求回答的是“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142016南通调研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6分)答案(1)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法国深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2)前提: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理解: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自由应该由法律或宪法来保证;要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3)促进思想解放;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生;影响公民法治社会的构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联系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法国的现状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直接根据材料信息“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等信息概括。第(3)问历史作用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在思想政治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从思想解放、冲击专制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等角度进行归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