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4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877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4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4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4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理)期末考试注意:本试卷6 页,32小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参加学校运动会 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购买蔬菜、水果 某国议员竞选A、 B、 C、 D、2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表示,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文化,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这启示我们要( )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享受外国的一切文化 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3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4.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既包括物质的富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有,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说明(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是一样的C、文化决定经济 D、综合国力的竞争仅仅是文化的竞争5.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 深远持久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6.如今,学校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因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决定学生的命运A B. C. D.7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中国的长城 九寨沟的自然风景区埃及的金字塔 司马迁写的史记A. B. C. D. 8.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 9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 继承传统 C. 博采众长 D. 推陈出新 10.“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 的原则。( )A.一律平等 B.同步发展 C.优胜劣汰 D.日渐趋同11.近年来,国产电视剧芈月传琅琊榜甄擐传等一批国产剧在海外热播,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华流”。国产电视剧海外热播( )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融合表明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潮流 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和共享的功能A. B. C. D.12.一千多年前,犹太人被逐离中东后,有的到了欧洲,有的到了中国。一千年后,犹太人在欧洲仍是犹太人,处处受人歧视,最终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而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已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材料说明( )A.犹太文化具有独立性 B.欧洲文化具有排他性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1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历尽坎坷垫底出线,淘汰赛疯狂逆袭,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排精神。一个民族总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她自强不息。对中国人而言,这种力量就包括女排精神。在中国,女排精神( )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的运动基因之中,需通过夺冠表现出来是激励女排队员在竞技赛场谱写壮丽凯歌的最重要精神支柱曾经成为推动全国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智力支持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助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 B C D14“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理解个性,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A B C D 15.2016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作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真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 B. C. D.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地传播“绯闻轶事”;有些部门何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据此回答16、17题。16.产生这些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市场的开放性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17.上题中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要求我们( )A.让文化市场自由发展 B.加强管理、正确引导C.取缔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我们对于腐朽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进行批评和教育C.说服教育和正确引导 D.予以改造或剔除19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凋查,其中崇拜对象的统计结果如下表:对象科学家时代英雄娱乐明星体育明星自己反面人物无偶像其他人数1087964314813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 )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 )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D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举办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弘扬主旋律的精神品牌,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这一活动 ( )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彻底消除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A. B. C. D.22.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2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24. 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 2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6.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气者,理之依也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 B C D27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能解开社会历史的奥秘,它的基本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实践的观点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了( )A人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任何事物都是人与自然的统一C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整个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29.2016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5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遗产是因为(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B. C. D. 3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说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A. 深远持久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二、问答题(3小题,共40分)29. (12分)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创新有什么意义?(12分)30. (16 分)2015年10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全面启动。这是央视举办的第十四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过去十三年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评价为“中央电视台第一品牌”。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6 分)31(12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 (12分)高二政治理科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1-5 ABDAB 6-10 AABAA 11-15 CCDAC 16-20 DBACB 21-25 BABDD 26-30 DCDDB二、问答题(共42分)29、(12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4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分)30、(16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4分)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分)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分)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4分)31、(12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6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正确的指导作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它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推动作用。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