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习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752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习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习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习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1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习题 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固基题组12015广东十二校联考1979年,深圳的缪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由题干的时间和凭票购买肉、豆腐和鱼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物质条件落后,急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A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0年,深圳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题目中的时间“1979年”不符,C项错误。2.2016南昌模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答案B解析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依然归集体所有,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多劳可以多得,故D项错误。32015北京朝阳二模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地推动中国的改革。那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A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B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D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发表的南方谈话,时间晚于题干,故A项错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晚于题干,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扎实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故C项错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中心转向城市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42016江西联考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由材料信息“1992年”“中国改革的分水岭”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主要是指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故答案为B项。52015枣强中学期中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四个特区不包括海南岛,故排除A。“有利条件”不包括高度自治权,故排除B。当时没有涉及“上海浦东”,故排除C。故只有D是正确的。6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注意对外开放的时间和各阶段内容的准确识记。1980年开放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故答案为A项。提能题组72016江西横峰月考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答案B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农村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远远高于城镇。再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段时间农村已经开始了改革,而城市没有。可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B项为正确答案。82016济南模拟下列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A项是表格反映的变化,不是原因,排除;C项说法错误;D项包含在B项之中。故本题选B项。92015泉州质检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四川试点,继而推广到全国;对外开放格局是在经济特区试点后,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故正确;没有试点,故不正确;由此分析,C项正确。102016吉林汪清月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我国没有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建立。根据材料不能判断这是私营还是国营,故D项也排除。计划商品的减少,说明了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故B项为正确答案。112015武昌调研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一帆风顺找到了正确的道路A正确,不正确 B正确,不正确C都正确 D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说明是正确的;通过不断实践,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成熟,说明正确。122015资阳诊断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数据只涉及所有制比重的变化,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多种所有制并存,反映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故B项正确;C项为图中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集体工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占较大的比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3题20分,14题2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2分)答案(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解析第(1)问“原因”可以借鉴邓小平的观点,“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政策”要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材料三则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要求;第(3)问注意对材料四的高度概括;第(4)问需要联系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2001年)续表分析上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至少两个方面),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变化一: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说明: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层逐渐实现由终身制到任期制的平稳过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变化二: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多个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人民生活水平由贫困到实现小康。(其他如答“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等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是政治方面: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一国两制”的提出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二是经济方面: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