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591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一般的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1、下列对陶渊明的“人生的两大支柱”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的结论。D在“人生的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自己的性情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因此,他鄙视出仕,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B陶渊明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决心像他们那样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因此,即使贫穷到了挨饿的地步,他仍一以贯之地将贫富问题置之度外。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也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来说,这样做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含义是一致的。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甚众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旧唐书忠义传) 辛酉,冯立、谢叔方皆自出;薛万彻亡匿,世民屡使谕之,乃出。世民曰:“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释之。(资治通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武艺,略涉书记 书记:抄录书写公文书信B汝在东宫,潜为间构 间构:挑拨离间C太宗闻而嘉叹 嘉叹: 叹息D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 黩货:贪图钱财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冯立“知恩图报”和“清廉”的一组是( )A遂解兵遁于野 在职数年,甚有惠政B有武艺,略涉书记 遂毕饮而去C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 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D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立身怀武艺,偶尔也做做抄抄写写的事务,曾侍奉隐太子李建成。太子被杀之后,太子左右的侍从都逃跑离散了,只有冯立率领士兵进行反击。B冯立杀了军将敬君弘后,已经逃跑到了野外,可不久又回来向太宗请罪。太宗对他一番训斥,又宽赦他后,他决心痛改前非,一心一意为太宗效劳。C文中写冯立经过贪泉,发表一番感慨,并大饮一顿才离去,是以吴隐之作对比,更加突出冯立的清廉之志。D资治通鉴认为冯立自动出来请罪,是义士之举;从旧唐书所写看,不仅可看出冯立知恩图报的品质,同时也可看出他憨厚的性格。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2)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知来者之可追。(2) ,鸟倦飞而知还。(3)木欣欣以向荣, 。(4)潦水尽而寒潭清, 。(5) ,秋水共长天一色。(6) ,彩彻区明。(7)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8)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来,一些厂商宣传时,总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尽善尽美,并且在广告中大事利用名人效应,可实际质量一般,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消费者十分反感。B同样是种子,有的悠闲地躺在泥土里无声无臭地腐烂掉,有的则倔强地从山石缝隙中挺身而出长成参天大树。C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王刚在为希望工程捐款500万人民币后,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得不抛头露面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D小李说:“目前工作中虽然有许多困难,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合力,就一定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B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D王治郅的自传心灵独白刚刚面世,就在美国引起强烈轰动!书中揭示了“不归”真相,以及从“天之骄子”到“国家罪人”的心路历程。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想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B. C.D. 1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4分)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 ;U ;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五、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必修5月考1答案1.A 2.C 3.B 4C 5D 6B7 (1) 怎麼能在太子活着时接受他的恩典,而在他遭难时逃走的道理!(5分)(2) 我应当汲取而食用,何止一杯呢,它怎麼能改变我的心性呢!”(5分) 8.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5分) 9.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 11B(A“挂羊头卖狗肉”意为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干坏事,此处应用“拉大旗,作虎皮”,比 喻打着权威者的旗号保护自己,吓唬别人。B“挺身而出”意为在困难、危险面前,勇敢地站出来,此处是拟人化的写法,恰当。C“抛头露面”指某人公开露面,多含贬义。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12D(A杂糅,将“所”改为“的”;B“补品和保健品”重复,删去一个;C动宾搭配不当,13.D14、(4分)O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想一个空水杯,我们要不断吸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形式上采用比喻,内容上紧扣青年的特点)附译文: 冯立,同州冯翊县人。有武艺,略识文字,隐太子李建成援任为翊卫车骑将军,当做可以依托的心腹骨干。李建成被杀,他身边的人大多逃散而去,冯立感叹说:“怎麼能在太子活着时接受他的恩典,太子死后却逃避他的灾难呢!”於是率兵进攻玄武门,苦战了很久,杀掉屯营将军敬君弘,对他自己的部下说:“可以稍稍报答太子了厂於是扔掉武器逃入荒野。不久又前来请罪,太宗数落他说:“你在东宫,暗地裹离间中伤,阻隔我们的骨肉之情,是你的罪过之一。昨天又出兵来战,杀伤我的将士,这是你的罪过之二。怎麼能逃脱一死!”冯立回答说:“献身侍奉主上,希望能舍命报效,在任之时,是没有什麼可顾忌的。”於是伏在地上抽泣,悲哀不能自已。太宗慰勉了他。冯立回去,对亲信说:“受到莫大的恩典,有幸得到救助,终生应当以死来报答。”不久,突厥来到便桥,冯立率领数百名骑兵与虏兵在咸阳作战,杀死并俘获很多虏兵。太宗闻讯而赞叹,拜授广州都督。以前做州牧的,大多因贪污纳贿而被蛮夷所厌恨,因此屡次因怨恨而反叛。冯立到任,不经营产业,衣食取其够用而已。曾到贪塞。感叹说:“这是吴隐之酌饮过的泉水,饮一杯泉水,哪裏值得一提呢!我应当汲取而食用,何止一杯呢,它怎麼能改变我的心性呢!”於是全都饮下而去。在职数年,很有德政,后死在任上。辛酉(初五),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薛万彻逃亡躲避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晓示他,他也出来了。李世民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于是都免除他们的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