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548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八下龙华期中) 请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锃亮chng 朔方shu 凛洌li 迸射bng 正襟危坐jnB . 诘责ji 真缔d 缄默jin 稽首j 油光可鉴jinC . 鬈发jun 哂笑shn 吞噬sh 挑衅xn 深恶痛疾wD . 胆怯qi 禁锢g 酷肖xio 媲美p 颔首低眉hn2. (2分) (2019潮南模拟)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将“开展”与“策划”互换位置)B .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溪河水质不断改善,我区的绿水青山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改善”改为“改进”)C . 当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把“当”去掉)D .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去掉“能否”)3. (2分) (2018凉山)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C .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D . 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4. (2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 . “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 .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 .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5. (2分) (2019江门模拟) 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的艺术节表演,同学们推荐小明当导演写剧本,他说:“既然大家如此信任,当尽我绵薄之力。”剧本完成后,他请老师和同学们来看:“鄙人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按照剧本的设定,他选择了小红做主演,对小红说:“祝贺你荣幸地加入了我们的演出队伍。”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他又谦虚地笑对众多的赞美:“承蒙大家抬爱,真是感激不尽,以后请多多指教。”A . 绵薄之力B . 指正C . 荣幸D . 抬爱6. (2分) 下列各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钟头,就可以到一个邻国。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哲尔塞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A . B . C . D .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7七上鄂州期中) 按要求默写古诗句。(1)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是“_,随君直到夜郎西”。 (2) 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认为“_,思而不学则殆”。 (3) “_,江春入旧年”是游子王湾对时光流逝、归心难寄的感慨;孔子也有类似感言,他说“_,不舍昼夜”。 (4) “峨眉山月半轮秋,_”,这样优美的诗句极易让我们联想到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的山水画卷。 (5) “正是江南好风景,_”,既带有个人的身世之悲,又有对离乱时事的哀叹。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9容县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射者中,弈者胜 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B .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C . 晓雾将歇 歇:消散D . 五色交辉 辉:光彩(2) 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B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C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D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甲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B . 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C . 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D . 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甲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3分)9. (16分) (2018八上宁波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9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马建国何玲玲王俊禄美国纽约曼哈顿,当地时间26日晚,在世界瞩目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中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说,“千万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主席和万千农民携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15年前的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雨雪,专程来到浙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考察调研。当时的这个山村还没有水泥路,全村没有一个公厕,许多人家都还用露天粪缸。当时的浙江,广大农村正面临“成长的烦恼”,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等现象十分突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高增长背后,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即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5年后,湖州市安吉县递铺镇鲁家村的村民裘丽琴在联合国的颁奖仪式上讲述她的感受。“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在全场的掌声中,裘丽琴走到麦克风前激动地说,“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裘丽琴的家乡安吉在“千万工程”中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如今,这里已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一派魅力江南好风光。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人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系列生态惠民举措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彭佳学又讲起了一大串故事:在仙居县上横街村栽着花草的“花香猪舍”,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养猪变成了集中养殖、污水纳管。仙居还全面推进城区医化企业的搬迁改造,通过“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民参与治水,仙居成功创建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连续两年获得浙江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杭徽古道、浙西民俗、耕织图园、太湖源头、水韵潜川“千万工程”建设这些年,杭州市临安区农办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突出临安山水人文特色,先后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文件。从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到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建设,再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裘丽琴所在的村庄环境美化后,村民们在家里办起了民宿,并以制作手工木制品、种植茶叶、销售蔬菜等产业实现增收,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推进”,再到“深化提升”15年的持续奋斗,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稳扎稳打、坚持群众视角,是“千万工程”生动实践带来的经验。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说,如今,无论是什么季节,行走在浙江大地,都会发现一道道旖旎的美丽乡村风光接连呈现,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选自新华网有删节)(学习消息以后,小文和小涵针对上文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1) 【拟写标题】 小文:看了上面的文章,我感觉很兴奋。家乡的前所未有的美,让世界震惊。我想用我看见未来世界的模样作为文章的标题,以表达我内心的激动。小涵:你拟写的标题很有诗意,让人向往。可是我觉得标题最好根据导语来拟写,能够概括主要的事件,我想用_作为标题,它更能表现出我作为浙江人的骄傲和自豪。小文:嗯,从消息的构成这一点看,你拟写的标题很契合内容。我为你点赞。(2) 【发现背景】 小涵:我还有一个发现:背景材料暗含在主体当中,它介绍了“千万工程”启动的缘由。小文:我也发现了,就是第段中“15年前的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雨雪,专程来到浙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考察调研”这一句话。另外我还发现这一段还介绍了当时浙江农村存在的两大问题:_;_。(3) 【设计提纲】 小文:副省长彭佳学和村民代表裘丽琴在世界的瞩目下接受采访,我能采访他们该多好。小涵:那我们针对文中划线句对不同的人物拟写采访提纲,好吗?小文:好的,每人选一个人物提两个不同的问题。小涵:开始吧。请填在我设计的表格内。我采访的人物是:_问题1_问题2_(4) 【梳理信息】 小文:通过采访,我了解到治理改变落后面貌的过程太艰辛。我们一起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阶段整体规划具体策略第一阶段示范引领_第二阶段_第三阶段_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历史文化村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美丽乡村创建全面铺开。小涵:久久为功,15年的坚持和付出,缔造了今天浙江美丽的乡村。(5) 【选用插图】 小文:“千万工程”缔造大美浙江,可惜这则消息只有文字没有美图,不能目睹。小涵:这有何难?我在网上找了四幅图,配合本则消息使用。请你从中选择两幅来展现浙江新农村的不同面貌,并结合图片及文本说明你的理由。小文:_小涵:小文,你说得有道理。看来,经过学习,我们已经出色地掌握有关消息的知识。真棒!10. (21分) 阅读漫话溜索一文,完成小题。 漫话溜索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连接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的“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连接两岸,也称“索桥”。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族群的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勾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勾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缘。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时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1) 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 (2) 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 11. (16分) (2019黄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张慧历经千年的野生果子奇异果的第一站从它的发源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开始。谁是尝鲜这种果子的第一人已无从得知,然而它流传最广的名字却是“猕猴桃”:一说是,这种果子外皮一层绒毛,状似猕猴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是因为生长在山间的果实常被猕猴食用。这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发源于夷陵山间的猕猴桃,在数千年间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向西南去往贵州、云南和四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区雾渡河最为多见。虽然历史记载源远流长,但我国的猕猴桃却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野外的猕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们摘去果腹;即使被少数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猕猴桃也只是用来观赏而非食用。归根结底,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_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透露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1904年,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另一边的船票。这年,一位来自苏格兰教会的女教师凯特,在原产地湖北宜昌第一次与这种果子相见。随后,在姐姐伊莎贝尔来探望她的返程行李中,加上了猕猴桃的种子,伊莎贝尔带着它们漂洋过海到达新西兰,并将其交给植物学家栽植培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猕猴桃很难授粉的问题在新西兰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决。由此,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与此同时,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1966年左右,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随后新西兰奇异果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_现如今,猕猴桃的商业化生产不再是新西兰的专属。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办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参会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在国际上坐实了猕猴桃的原生地。同时基于丰富的品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从四川湖北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品种中,培育出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不。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稳定产量、强劲有力的培育研发力量与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时一百多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的猕猴桃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B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拥有适宜猕猴桃种植的有利条件。C . 猕猴桃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很像。D . 中国猕猴桃商业在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培育研发力量和消费市场等四个方面位居世界第一。(2) 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猕猴桃,其作为知名水果的历程可谓“奇异”。请根据你的理解,将文章第二,三部分标题填写完整。每个标题不超过15字。 (3) 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简要概括猕猴桃远渡新西兰后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 读完全文,“猕猴桃”和“奇异果”这两种水果名,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五、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1、7-2、7-3、7-4、7-5、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7分)8-1、8-2、8-3、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3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五、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