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01548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2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2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2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中考说明文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分类,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1、中国的石拱桥2、故宫博物院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4、苏州园林5、向沙漠进军,辨析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练一练,6、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7、统筹方法8、死海不死9、人类的语言10、松鼠,辨析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练一练,三、明确说明对象,1、什么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文章中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2、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于说明对象,注意事项:,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中心句或关键词,对有关内容加以浓缩。答题方式: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这篇说明文介绍了的特点。)事理说明文:这篇说明文说明了的道理。,四、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说明对象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要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3、并列式,五、说明文的结构,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具有总提、过渡、总结作用的语句。,六、理清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3、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等。,(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练一练:,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答一: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二: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段落语句顺序:1、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2、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看云识天气),相关考点链接,六、辨别说明方法,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方法:注意语言标志,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列数据:数词(与年代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也、相对于、较下定义:是、叫(判断句)打比方:像、如、仿佛列图表:表格、插图,、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练一练: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列数字引用打比方分类别,练一练: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体现关键词举例子: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列图表:直观形象引资料:具体摹状貌:生动形象,答题方法,说明事物特征,七、说明语言准确性,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XX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七、说明语言准确性,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七、说明语言准确性,练一练: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至少”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练一练: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题型4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体会段落作用,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试题一: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设问句故事或神话传说古诗文,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兴趣,引人思考,增强文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