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547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A农奴起义 B克里木战争 C农奴制改革 D“十二月党人”起义22005年6月8日莫斯科为一座塑像的落成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仪式致辞中提到“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3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上的改革不包括()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C在全国各地废除等级审判制度 D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为()A颁布“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土地改革5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A扶持奴隶主贵族 B扶持贫苦农民 C扶持中农 D扶持富农6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长及各省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咨议会没有实权 B维护专制集权 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 D改革了政治机构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有()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都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都创办了学校都创建了新式军队A B C D8下列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是()A推动埃及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B改革性质为封建改革C改革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D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9他被誉为“埃及的彼得”,仿效欧洲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他()A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B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肤浅的C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10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波及英国的殖民利益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A B C D11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任何国家都不与日本往来 B出现了和平的环境C维护了日本的独立 D造成日本的落后12下列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逐步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B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C取消了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教学内容D教育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13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A使“臣民”变为“公民” B没有任何进步意义C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巩固了封建君主政体14下列关于日本天皇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时代的天皇具有绝对的权威与实权B近代的天皇受到内阁和军部的控制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保护下,日本保留了天皇制D当今天皇已不再是国家元首15“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16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其相同的历史条件是()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借鉴别国受辱教训C经济落后于西欧国家 D当权者腐朽与无能17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保国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颁布变法法令 D强学会成立18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A设立京师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 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19上图为戊戌六君子被杀时的新闻报道,这也宣告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这场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促进了思想启蒙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20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A B C D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材料二讽刺政府钳制自由民权舆论的漫画。请完成:(1)据材料一指出“文明的火炬”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去”说明了什么?(7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件?结果怎样?(6分)(3)据材料一、二分析俄日改革具有局限性的相似原因。(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岳麓版选修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光绪大事汇鉴卷九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明治天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中日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23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请回答: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4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此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4分)(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该主张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3分)(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点?(6分)答案1B“文明”是指西方国家,“与文明的这场斗争”指的是克里木战争。2D3C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虽然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但在很多地方仍然按照以前的习惯法来处理诉讼。故C项符合题意。4A“解放”法令使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还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定的土地,这是俄国走向近代化的基础。5D6B穆罕默德阿里规定各部长及各省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免,体现了阿里实行的专制集权统治。7D通过知识的再认再现可知,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未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故排除。8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封建主推行的以富国强兵为根本目的的改革,改革没有改变埃及的社会性质,不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类型。9B阿里改革只是学习了西方政治体制的形式,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埃及的社会性质。10D利用排除法。土耳其与英国是竞争对手,不可能存在共同的利益。11D日本的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日本的独立,锁国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正是由于这种政策,造成日本的落后,出现了挨打的局面。12C本题为否定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重点掌握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3C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它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4C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二战后,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15C材料是在讲有关工业的政策,所以只有C项与之相符。16C经济落后成为两国改革之前共同的背景。17B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D废除科举制度不属于百日维新的内容。19B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思想启蒙。20D维新派进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戊戌变法还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21(1)“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去”说明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要受到严惩。同时也说明了改革的不彻底性。(2)自由民权运动。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3)改革的领导者是原有封建势力的代表。22(1)不同:俄国改革原因是与英法争夺殖民地战争的失败,暴露出农奴制的落后,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改革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相同: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发展了本国经济;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第一、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第二、日本从封建统治阵营中分化出的改革派实力强;第三、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第四、日本明治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得以真正实行;第五、有比中国较有利的国际环境。23.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解析本题是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考查。第(1)问,“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旨在“除旧布新”,中国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内外因角度考虑。第(2)问,是考查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24(1)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奴进行的残酷掠夺。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份地。(2)措施:文明开化,即生活习俗西化。作用:促进了日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3)君主立宪;孟德斯鸠、三权分立。(4)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都有利于各国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