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I)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301455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历史经验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两党“合则两利”的有( )北伐的胜利进军 红军的长征 抗日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ABCD2 . 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 )A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B思想落后,害家凶国C足不出户,五谷不分D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3 .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4 .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歌声。歌曲唱到:“亚东开发中华早,集美追欧,旧帮新造,飘扬五色旗”歌词中的“旧帮新造”是指( )A中华民国的成立B维新变法的颁布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 . 下图是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其中,该校从沈阳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6 .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英勇无畏,战绩辉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独立团的领导人是A蒋介石B董必武C李达D叶挺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B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C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D它是袁世凯颁布的8 . 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接提示在题表的、处填写最佳答案( )A洋务运动孙中山陈独秀B五四运动孙中山曾国藩C五四运动曾国藩胡适D洋务运动陈独秀梁启超9 . 1915年,青年们能够阅读并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师们作近距离交流的杂志是A民报B申报C新青年D时务报10 . 在北伐战争中为中国革命献身的东阳籍人士是A钱兆鹏B金佛庄C吴晗D陈大成11 .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自强、求富民主、科学三民主义变法维新ABCD12 . 陈凡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历史的转折”是指 (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役进攻D国共之间的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3 . 直接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事件是( )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投降ABCD14 . 在抗日战争中,在共产党领导下,金华人民也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下史实不符合这一论述的是A金兰战役B萧皇塘战役C塘西桥战斗D潘村伏击战15 . 宁波四明山区曾是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诞生是A革命统一战线后建立的产物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C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产物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产物16 .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下面的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17 . 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A九一八事变B甲午中日战争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8 . 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B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二、选择题19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因为这场革命( )A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B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三、非选择题20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请回答:(1) 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 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3) 材料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指的是哪一年?(4) 依据材料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5)为什么说该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1 . 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材料三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2 .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谈谈该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2)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材料三: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3)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始于哪一事件?2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今天我们到各国使馆要求各国主持公道,务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材料三图片(1)材料一歌词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为什么说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3)材料三这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要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材料中的“自相残杀”和“运动”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3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千米近3000个(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中的哪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有什么意义?材料三:“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咨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意接受其联合公告。” 终战诏书(3)材料三中“联合公告”指什么?请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与材料三情景之间的关系。(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三、非选择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