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301386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A抗日战争B抗美援朝C解放战争D土地改革2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孔繁森3 .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 . 下表是龙南县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C新中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D文化大革命5 .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物志中有一烈士的解说词:“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个伟大的名字:,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口口口”处烈士的名字应是A黄继光B邓稼先CD钱学森6 . 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报告中“前进一步”的结果是( )A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7 . 李克强总理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8 . 兰考有民谣,盛赞好书记,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了好书记,大雁展翅往北飞,捎信带给毛主席。盐碱地长出了好庄稼你永远活在俺心里。A雷锋B焦裕禄C邓稼先D王进喜9 . 美国一本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共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胜利中得到的。这些胜利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与这场战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B抗日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战争D万隆会议外交上的空前成功10 .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的票据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当时中国处于文革时期B当时中国强调阶级斗争C当时中国民主法制不健全D当时中国重视体育运动11 .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四幅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情满怀迎跃进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欢庆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ABCD12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3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番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14 . 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卡片,请你帮他完成,其空缺部分应是( ) A南京解放B北平和平解放C天津解放D西藏和平解放15 . 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它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三大改造完成B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16 .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总路线忽视了A人民的愿望和要求B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D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A十送红军B黄河大合唱C解放区的天D义勇军进行曲18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年宪法的颁布C中共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 . 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20 .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B“二月逆流”C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并被开除出党D撤销邓小平职务21 . “文革”中他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党籍,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恢复他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得以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A刘少奇B邓小平C周恩来D彭德怀22 .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主要集中的地区是A新解放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藏地区23 . 以下时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D24 .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下列事件中向世界宣告这头雄狮已醒的是A五四运动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抗美援朝的胜利二、综合题25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材料三: 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清朝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3)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4)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5)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索朗一家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26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发生在何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八年级下册教材(3)1955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业实施了什么行动?采取了什么形式?(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4)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以史为鉴)(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1)材料一中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致力于改变工业落后局面的举措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指出其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