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1036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春秋时期 所作。左传原名亦称 ,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答案:左传|左丘明|左氏春秋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2概括第一段的内容?答:_ 答案:写战前,曹刿拜见鲁庄公,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解析:分析:概括段落内容,第一段写的是在战前,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讨论如何与齐军作战的条件。点评:概括文段的内容,方法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来概括。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从“请见”的原因。C“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D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D应是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点评: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肉食者鄙: 鄙: 答案:参与|(见识)浅陋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鄙”是古今异义古义是(见识)浅陋,今义是卑鄙。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 _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答案:徧,通“遍”普遍。|不|古代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徧”是通假字,通“遍”普遍,“牺牲”是古今异义,古义是古代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今义是为正义一方而牺牲生命。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等。6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 小信未孚译文: 。答案: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2)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 答案: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孚:受到信任”, “以:用,凭,靠”的意思。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7翻译下列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答案:击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击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衰退,击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 答案: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再:两次,第二次”,“间”是参与的意思。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8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答案:写战中,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解析:分析:概括段落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第二段写的是在战中,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点评:概括文段的内容,方法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来概括。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 _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答案:“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再:两次,第二次|案件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注意“鼓”作动词,“击鼓进军”的意思,“狱“古今异义,古义是案件,今义是监狱。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等。10加点字注音:曹刿_又何间焉_肉食者鄙_答案:gi|jin|b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1填空。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 ;二.是 ;三.是 。答案:以弱胜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其次要用什么人作什么事的方法来概括。点评: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是掌握方法。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何以战:靠什么作战?以: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 答案:用,凭,靠|把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以“都是多义词,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13加点字注音:牺牲玉帛_小信未孚_登轼而望_答案:b|f|sh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再而衰 再接再厉 B.弗敢加 变本加厉C三而竭 举一反三 D.问其故 无缘无故。答案:D解析:分析:A“再”的意思两次,第二次/又,B“加”虚夸/更加,C“三”第三次/多次。D“故”都是缘故的意思。故选D。点评:解释词语的意思要结合语境,注意词语的多个意思之间的区别。15文章第2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曹刿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答案:表现了他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解析:分析:曹刿选择在齐人三鼓之后选择进军,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看出他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点评: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表现来分析。16加点字注音:吾视其辙乱_夫战,勇气也_望其旗靡_答案:zh|f|m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夫”在句首时读“f”。其余读一声。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问:“何以战?”译文: 答案: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2)既克,公问其故。译文: 答案:区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1)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曹刿问”; “何以战?”是倒装句,应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的意思。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18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既克夫大国,难测也答案: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解析:分析:此题只要写出的成语包含题干所给字就行。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对照题干拟写答案即可。19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答案: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解析:分析: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点评: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20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答案:示例: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解析:分析: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21. 曹刿是怎样的人? 答案: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解析:分析:站前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把握好战机,战后分析条条如理,可以总结出曹刿是怎样的人了。点评:解答此题理解句子,梳理各段中人物的表现是关键。22.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案: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解析:分析:曹刿在战前能看到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战中,曹刿实地调查,抓准时机,结合这些来概括。点评:此题此题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表现来分析概括。23. 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答案: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解析:分析:知识迁移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少年英雄,简单写出其事迹即可。点评:开放性试题,要围绕题干来拟写答案,语言通顺合理即可。24.阅读理解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小惠未偏,民弗从也_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项是 _答案:专有|恩惠|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的理解的。“信”与现在的意思不同,这里是是“对神说实话”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的理解的。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2).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的“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此句是曹刿请见的原因,用高管的“鄙 ”从侧面衬托出曹刿的“远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虚词的理解的。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25.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答案:A解析:分析:甲文: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是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乙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也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点评:古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主旨句表现出来的,把握主旨句是关键。(2)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B解析:分析:A是倒装句,“以何战”;C是省略句,“可以(之)一战”;D倒装句,“与谁归”.。点评:文言文古代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把字句、被字句等,注意积累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