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719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了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2.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中国古代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B内阁机制未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 C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4. 德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俸。”他的意思是A.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统治B.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C.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D.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5.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 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任期制和发放“观剧津贴”6.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及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7. 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享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该规定旨在A实现权力制衡 B维护国家统一 C扩大议会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8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9 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10.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是A主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B符合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愿望C主张人人平等,消灭封建等级制 D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1. 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中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2. 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B.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D.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13.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可以作为开端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1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A制定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健全组织 D领导农民减租抗捐15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其主要目的是A.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B. 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C. 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 维护国共合作16.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所选择的A. 江西的瑞金 B. 贵州的遵义 C. 湖北的武汉 D. 甘肃的会宁17. 以下词组分别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按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B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辽沈开决战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辽沈开决战D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18.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A打土豪,分田地 B工农武装割据 C纠正“左”倾错误 D开展武装斗争19.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B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C林则徐中的场景(1843年上海):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D亮剑中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 20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 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 1949年4月20日晚,中路大军的突击队首先发动渡江战役,一声令下,在水面待命的解放军部队千船竞发。第27军某团5班的渡船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冲锋,第一个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登上长江南岸,成为“渡江军一船”。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是A抗战胜利,日本在南京接受投降 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22. 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 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B. 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 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D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23.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24.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 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 推翻了沙皇的统治C. 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 开创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25.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26.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B中国与苏联建交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建树是 A. 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8.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胜利成果。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A. 反对法西斯主义 B. 谋求和平、民主C. 美苏实力均势D. 两大阵营的对立2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 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共同体 C.组建北约组织D.发表铁幕演说30.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D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第卷二、 材料解析题:本卷共两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31.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西方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 之处。(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对你有何启示?(4分)32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材料三 (中美)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摘自中美联合声明(1997年)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 (4分)你认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答案:1B 2D 3B 4A 5A 6C 7A 8B 9A 10D 11B 12C 13D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C 21B 22D 23B 24 D25D 26D 27D 28C 29A 30B 31.(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任意三点即可)(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4分)(2)特点: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对你有何启示?(4分)(4)过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具有时代性、阶级性。32.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不正确。因为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美国是因为敌视、遏制新中国,因此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变化:由敌视新中国转变为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句,4分)你认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交流的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由单纯的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发展到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等问题;由不同渠道、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到两国政府官员定期互访。(4分)国家利益。(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答出任意2点即可)数学试题 第2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