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701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大考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九下凤山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B .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C .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D .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B . 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C . 张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D . 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3. (2分)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风过处,白杨和柳树的叶子片片凋零,墙角下的蒿草们_。白露过后白杨和柳树洗净铅华,素面朝天。每一棵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树都是一幅生动的炭笔画。季节确实是的大师,她默默地为这酷寒的北方点染了一抹简约的韵致。A . 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不动声色B . 日渐流露出枯败的容颜变幻莫测C . 日渐流露出枯败的容颜不动声色D . 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变幻莫测4. (2分) (2019自贡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B .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C .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D .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5. (7分) (2019九下下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ch)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绿色的大屏(zhng)。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_,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节选自丰子恺梧桐树,有删改)(1) 依次给文中划线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 查 zhu 嶂B . c 查 ch 障C . c 察 zhu 障D . z 察 ch 嶂(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 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部署)均匀而带幼稚气。B . 有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C .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坦荡)。D . 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寥若晨星)。(3) 根据语境,在(甲)处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表达清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_,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 (2分) (2018八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有删减)材料二:长征的统计数据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一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有删减)材料三:大火封住了桥头。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火海。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接着突击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中。(节选自长征王树增著,删减)(1) 选文描写了什么事件?并结合红星闪耀中国简要概括这事件。 (2) 试分析选文中划线字词以及选文中具体数据的表达效果。 (3) 比较选文,你更喜欢哪一种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说明理由。 (4) 根据选文概括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全书中毛泽东的形象分析他在中国革命的“奇迹”中的重要作用。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9七下余杭期中) 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1)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_,_。(木兰诗) (2) 草树知春不久归,_。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 (3) 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主题。如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直接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其挂念的复杂情感;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_,_”,则由己及人,想到听闻笛声的游子也被唤起浓浓思乡之情。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9南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 .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 .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D .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2)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8广州) 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1) 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 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 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0. (13分) (2017九上崇明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注释】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针黹(zh):针线活。假寐:不脱衣服小睡。(1) 解释文中的划线词。比相见 比:_故走觅兄 故:_(2) 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B . 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C . 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D . 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3) 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_、_两处。 (4) 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 ) A . 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B . 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C . 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D . 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11. (16分) (2019九上河源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 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泉香而酒洌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伛偻提携_(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B .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C .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D .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12. (20分) (2018张家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别让速成毁了匠心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_。有此匠心,才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节选自人民日报)(1) 文段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先用俗语引出观点“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再_,最后强调“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2) 在文段空白处补充一个论据,你认为下列哪项最合适?( ) A . 荣氏集团的奠基人荣德先生从一名学徒做起,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实业巨子,拥有亿万财富,而在他的居室里却挂着一幅亲书的横幅:“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B .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曾说过:“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苦力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就是二十年,怎么着也能够弄点东西出来。”C . 法拉第要求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无味,不久就离开了。凭着强大的决心和毅力,法拉第却矢志不移地坚持了10年,最终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有了重大的发现。D .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3) 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 13. (20分) (2019绥化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火山喷冰伴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声,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那是阿胡那火山在爆发喷射。这个庞然的山峰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约为30千米,体积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奇妙的是,阿胡那火山喷射的不是热浪滚滚、灼人赤红的岩浆,而是白色的、冷气逼人的冰岩浆。这种含水、氨、冰、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能量推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瀑布似的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了形态各异的固体。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是冰呢?原来,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阿胡那火山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上最庞大的山峰,而谷神星则是围绕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运行。可是,阿胡那火山与人类先前见过的所有山峰全然不同,它的山体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年轻垂直的条状结构。冰火山是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火山很相似,它们在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当喷发时,会爆发出四处流淌的液体。但与地球火山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异景观。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压力和密度差造成的。当岩浆温度比周围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释放大量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十分相似。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如果这时,上部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会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不过,虽然阿胡那冰火山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无独有偶,在冰岛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曾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冰火山爆发场面;从火山口喷射出来的不是灰、砾,也不是岩浆,而是大量透明洁净的冰块。那次爆发持续了两周,每秒钟喷射出的冰块约有420立方米,在火山特大爆发时可达2000立方米。那次爆发抛出的冰块约有13万立方千米。据记载,冰岛的火山喷发冰块现象,古代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这是高纬度冰层广布地区火山爆发所特有的现象。(选自2018年第9期奇闻怪事)(1) 文章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事例做简要说明。 (3) 文章第段中的划线词语“通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4) 文章第段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4. (20分) (2017七上泰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子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1) 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_描写,它的作用:_。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的表达效果。(3) 第段说“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蒲公英”和我的母亲哪些地方相似? (4) 本文第段画曲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不少于600字。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7分)5-1、5-2、5-3、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1、6-2、6-3、6-4、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1、9-2、七、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10-1、10-2、10-3、10-4、11-1、11-2、11-3、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12-1、12-2、12-3、13-1、13-2、13-3、13-4、14-1、14-2、14-3、14-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