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300651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新闻传播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新闻传播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传播系新闻传播学教案文化传播系 孙玉课程基本信息一、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 新闻传播学是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素质课程。它通过对新闻、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活动过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性,从宏观上把握新闻传播规律,以便为新闻专业的应用学科打下良好的理论功底。二、本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把握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闻人才所必备的新闻敏感意识和传播技巧,为提高传播工作水平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设的应用新闻学科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三、本课程重点、难点(一) 新闻传播过程,以及传播要素的基本理论(二) 新闻传播者的新闻敏感意识培养(三) 新闻传播技巧的自觉运用四、本课程课时的大致分布章 次内 容课 时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新闻本体论 8第三章新闻传播论 8第四章新闻传播者论 8第五章新闻受众论 14第六章新闻媒介论 10第七章新闻效果论 6第八章新闻调控论 4期中考试2机动4合 计68五、教材和参考教材(一) 教材: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 教学参考书:1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2美斯蒂文小约翰著: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美施拉姆著: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4英尼克史蒂文森著: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5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6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7郝朴宁等著,中国传播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张国良主编,21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使用案例教学、课堂教授、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课件。七、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作业、出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综合评价的方式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80%。第一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了解传播的概念,掌握新闻传播学的概念;了解新闻传播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定位,了解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意义;掌握学好该学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新闻传播学的概念2、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既然要学习新闻传播学这门课程,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新闻传播学,为什么要学习新闻传播学,以及如何学习新闻传播学。(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都接触过新闻传播,那么同学们理解的新闻传播怎样的呢?引出有关新闻传播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讨论时间不超过8分钟参考教材P2关于“传播”的15种定义评述学生对于“新闻”和“传播”的理解,引出“传播”一词英语“Communication”的含义:、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Communication的拉丁字源是Communi,意思是建立“共同性”。要建立共同性就必须把彼此的信息谈度等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交通,指的是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相关交通工具。、指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这三层意思是相互关联的,其中第二层意思是第一层意思的延伸,而第三层意思又是第二层意思的延伸。明确“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将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引出传播学的概念,最后明确新闻传播学的概念。导入新课一、 新闻传播学概念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这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可细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二、 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一)当今世界对新闻传播业的需求、 政治:“尼克松与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 经济:“铁人与三菱重工”、“三株与新闻报道”、 文化:“大眼睛与希望工程”、“刘翔与奥运会”、 社会生活:“千佛山公园封园”、“暖气上调” (二)当今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无处不在)、实时性:在第一时间报道,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更新、修改或删除已经发布的报道。 、小众化: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概念在网络传播时受到质疑。 、娱乐化、互动化:传者可以选择针对不同受众的需要制作不同的信息进行传送,受众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选择的接收信息或即时地反馈信息。 、个性化 :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较小和更小的群体,最终只针对个体受者对讯息的个性化需求。(三)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1、健康的人格形象2、良好的心理素质3、渊博的知识体系4、全面的能力结构三、如何学好新闻传播学(一)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解放前年代人解放后年代“文革”中断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改设新闻传播学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与传播学并可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传播学的学术地位在中国得到正式确认。截止年,由、所所,专业个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成人、自考山东:山大、山师、专科(首批、首家)(二)如何学习新闻传播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事实求是地评价国内外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特别提示:学习新闻传播学必须: 1、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2、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 3、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讲授新课 了解新闻传播学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明确这门课学习和研究的的内容;了解新闻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定位,理解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使学生全面认识该职业的就业定位,坚定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总结归纳1. 新闻传播学的概念。2. 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意义。3. 如何学习新闻传播学?4. 结合自己,谈谈你选择新闻传播专业的理由。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教授、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第二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二章 新闻本体论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起源 教学目的:掌握动机、行为、需要与新闻传播发生的关系;了解几种对新闻起源的认识,能辩驳“好奇说”和“群居说”。 教学重点及难点:、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新闻的起源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复述传播和新闻传播学的概念。提问问题同学们都接触过新闻传播,那么你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新闻活动的呢?引发学生关于新闻传播活动发生的关注和讨论,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评述学生的讨论结果,明确人的行为与动机和需要存在紧密联系。引起学生关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需要和动机。导入新课一、 新闻传播行为(一)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要动机行为目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公式:B = f ( PE ) (二)生存需要与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着重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引出关于新闻起源的历史唯物论观点: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二、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一) 关于 “新闻欲”(二) 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 明确“好奇说”和“群居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新闻观点。讲授新课 掌握动机、需要与新闻传播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理解传播行为发生原因,并且学习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新闻传播学的方法。了解关于新闻传播起源的几种认识,可以使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评对新闻传播起源的观点。总结归纳1、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2、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3、新闻传播的起源。4、对人的“新闻欲”的认识。5、“群居说”和“好奇说”的辨析。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教授、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第三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传播的四大特点,理解新闻的定义,并且能够对国内外关于新闻的定义进行批评。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新闻传播的特点2、 批评新闻的定义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回顾上次课的内容。让学生辨析“好奇说”。提问问题让学生观看近期多篇各种题材的新闻报道:如“钱江大潮分外壮观只因月亮靠近地球” 重庆昔日百万富姐今日街头擦鞋等等,吸引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然后(提问学生)看过的幻灯片上是新闻吗?然后,给学生放映另一组幻灯片:如安特尼科罗威尔的这幅作品里,一个令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肥胖巨人躺在一张圆形大床上。意大利男子科列力奥已经有很多年不能离开这张床了。他干脆让人将自己的房子打开一面窗,向游人展览自己的身体以养活自己。他大约重300公斤因为站不起来,他目前没有准确的体重数字。当人们在窗户外面定睛观看这一大堆肥肉时,这真让他们禁不住惊叫起来,他们难以置信。刺杀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凶手被刺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24日,被指控为凶手的奥斯瓦尔德在押解途中又被一家夜总会的老板杰克鲁比刺杀。一时间,形势变得极为错综复杂,至今也没彻底侦破此案。但珍贵的历史镜头却再现了刺客被刺的生动情景。作者杰克逊在得知肯尼迪被刺后,预感到事情仅仅是开始而并没有结束。因为有这种意识,他便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因而在鲁比突然刺杀奥斯瓦尔德时,他才能不失时机地揿动快门,在这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发生的因素。被刺而痛苦万分的奥斯瓦尔德正处于画面中心。由于突然,押解人尚没有反应过来,而我们的摄影师早已不失时机地揿动了快门。非洲大陆的苦难提问学生对这组图片的观感如何,让学生判断这组幻灯片是否是新闻。为什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回答“是”的同学理由是什么?回答“不是”的同学理由是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新闻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辨别新闻与非新闻,讨论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新闻传播的特点。导入新课一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 陈述事实2、 具有新意3、 报道及时4、 公开传播 掌握了新闻传播的特点,那么新闻又是什么呢?提问学生关于新闻一词的理解和认识,引发学生对新闻定义的讨论。二 、 新闻定义(一) 务实学派及其对新闻的定义“我的天呀” “人咬狗”(二) 理论学派及其对新闻的定义、事实说:“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实”(莫特)、报道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传播说:“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王中)、信息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童兵等)让学生对国内外各种新闻定义有总体了解和认识,能够判断各种新闻定义中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学会批判的认识新闻的含义。讲授新课掌握新闻传播的四大特点,使学生能够分辨新闻传播活动与其它传播活动。理解新闻的定义,并且能够对国内外关于新闻的定义进行批评,使学生对新闻有自己的理解,为学生将来对新闻业务的学习打好基础。总结归纳1、新闻传播的特点。2、“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3、新闻的定义以及新闻定义的意义。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四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三节 新闻信息与新闻价值 教学目的:了解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的区别于联系,掌握“用事实说话”;理解新闻价值,并能够用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判断新闻的价值。 教学重点及难点:、“用事实说话”、新闻价值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提问学生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的定义。让学生观看幻灯片,判断幻灯片上的是否是新闻。提问问题其次,提问学生事实与新闻的关系。 让学生根据教材P46P48中关于事实与新闻事实的相关论述,自己明确和理解事实、新闻、新闻事实的关系。引发学生关于事实、新闻、新闻事实关系的讨论。讨论时间不超过8分钟。导入新课一 、 事实和新闻事实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二、 新闻和新闻信息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这种存在发挥功能是与运动过程的陈述。(举例:播放歌曲、短片) 新闻信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举例:播放新闻短片)让学生观看图片、短片和教师的演示动作,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新闻,哪些仅仅是信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者总是期望将流动着的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统一起来,就出现了“用事实说话”。三、 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指在忠实的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的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式。 举例:2006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在学生与工会工人举行的抗议活动最后,一名学生向防暴警察的队伍方向走去。 (评析)图片中一个手无寸铁的学生与一群武装到牙齿的防暴警察形成鲜明对比。记者选取这样一个事实片断,所表达的主观意见是什么,同学们应该能够看得出来。(让学生说出通过图片理解出的记者的观点) 了解了事实、信息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实、信息能成为加工成新闻的原料呢?由此引出下对新闻价值的探讨。四、 价值和价值传递 新闻信息的价值,是由该信息(陈述事实变动状态的客观信息和传播者陈述该事实变动状态过程中所渗透其中的主观信息)各种信息价值总和构成的。 新闻传播中价值传递的实现,是新闻信息收受者对新闻信息传播者的价值观认同。五、 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观(一) 新闻价值: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二)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时新性:(举例)当天的齐鲁晚报头条、 重要性:(举例)选取关于自考等的教育新闻、 显著性:(举例)新闻联播中国内新闻的编辑顺序、 接近性:(举例)选取关于大学生生存状态的新闻,如“网络成瘾”等、 趣味性:(举例)选取近期的奇闻轶事根据新闻价值的定义和新闻价值判断“五要素说”为基本标准,让学生判断一系列新闻报道中所包含的各种新闻价值要素。然后,教师口述新闻线索,让学生判断哪些新闻线索由新闻价值,哪些新闻线索没有新闻价值。引出对“新闻敏感”问题的探讨。(三) “新闻敏感”:指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实事的能力。(四) 新闻的传播价值和新闻事实内涵的其他价值因素、 新闻的传播价值、 宣传价值、 审美价值讲授新课了解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的区别于联系,掌握“用事实说话”,让学生重视事实新闻的重要性;理解新闻价值,并能够用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判断新闻的价值,并自觉培养新闻敏感,这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总结归纳1、事实和新闻传播的本源。2、“用事实说话”的内涵和意义。3、新闻信息传递是一种价值传递及价值认同。4、新闻价值及其构成要素。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五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四节 新闻信息符号与新闻选择 教学目的:了解符号、系统和新闻的联系,理解传授双方的新闻选择,能够运用新闻选择的依据,选择新闻。 教学重点及难点:、新闻信息符号、新闻选择依据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让学生回答新闻价值的定义,跟学生一起复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提问问题提问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接触新闻报道的,报刊、杂志、电视上的新闻报道使用何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内容的。导入新课讨论不超过5分钟。一、符号:传播要素(一)符号一个“符号”指代它自身以外的另一个东西“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一具体的物质客体,也可以是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符号在与对象的指代联系中,在符号使用者头脑中产生某种联想,引发对某种意义的理解,这就是“阐释”。 符号是信息的携带者,是信息的载体,是传播的工具。 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人赋予符号以含义。 相当数量的符号含义为受传者所理解,是传播得以进行的基础。信号表示的与其所指代的对象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主要指代某一对象的存在与否的信息,具有物理性质。例如,打雷与下雨,红灯禁止通行。象征符号不仅指代对象的存在,还能引出关于对象的社会意义。例如,影片中出现狂风暴雨惊雷的场景就预示着灾难的到来,或是人物命运由喜到悲的转折。(二)信号的特点: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的关系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的对应关系。 (三)符号的构成要素:能指和所指 在符号的定义中,我们明确了符号是指代另一个事物的事物,符号指代具体的对象,通过符号的指代,能够引起人们的一系列的阐释,也就是说符号是在具体对象与阐释意义之间的一个中介。那是符号的一个整体的定义,但是就符号本身而言,它还具有两个具体的构成要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符号的两个构成部分是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的外在形式,所指是符号表达的内容。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让我们就福尔摩斯侦探销售中的一个场景来了解能指与所指。在“蓝宝石案件”中,华生看到福尔摩斯在观察一顶礼帽,礼帽是由一个警察带给他的。华生描述这顶礼帽:帽子陈旧,帽檐褪色,帽身还有裂缝,布满灰尘,脏迹斑斑。福尔摩斯问华生能从这顶礼帽中推断出主人的什么信息。华生仔细地观察了一遍,说他什么都看不出来。福尔摩斯接着便详细地描述了这顶礼帽主人的信息:他非常聪明,家道衰落,妻子不再爱他了,他习惯于久坐,房间里可能没有煤气灯。华生喊到:“福尔摩斯,你一定是在开玩笑!”于是,福尔摩斯向华生指出他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他仔细地观察礼帽,注意到礼貌的细节,从中推断出(描述能指中隐含的所指):能指 所指 立方体的帽子 这人很聪明帽子质地优良,但用了 他没有新帽子, 表明他家境很久 衰落 帽子很久没有刷过 他妻子不再爱他 帽子上的灰尘是褐色的 他极少外出 帽子上有蜡状污点 屋子里没有煤气灯 从这个场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推论: 适当的能指的获得,有助于对所指的理解;例如,我们在收看电视中的广告时,只有在我们接受到适当的数量的能指时,我们才可能了解广告所要传达的真正的所指。(美女与汽车的广告,其实是饮料广告) 对于能指所传达的所指的内容的解读是需要人们进行逻辑推理的。这样的逻辑推理就必然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的经验结构和文化背景。二、 新闻信息符号 (一)运用各种符号和标志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语言形式称为符号语言,它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新闻传播使用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播放新闻短片,让学生讨论其中所使用的符号)(二)讯息是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的符号系列。(编码、译码)三、 选择和新闻选择(一)系统和自组系统的选择新闻传播系统是在新闻传播规律支配下,由传播者为组织核心的自组织系统,它的组织化过程,是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新闻选择的意义 新闻选择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 (三)新闻传受双方的新闻选择 1、传受双方:传播者 受传者 尽可能方便地使受传者获得他们最关心的传播内容,从而使他们获知新闻信息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 2、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四)新闻选择的依据1、传播环境:1)媒介生态指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 2)传播生态指新闻体制、法制、规章、社会心理等与传播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及交通、通讯、物资供应等同信息物化过程相关的物质条件。2、传播控制:包括国家、政党、社会集团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制裁手段的控制,也包括社会舆论与行业组织的控制,还包括内部新闻自由体制的控制等。给学生提供提供大量新闻报道,让学生模拟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今日美国等媒体编辑,根据新闻选择的依据选择新闻。讲授新课了解符号、系统和新闻的联系,才能重视符号、系统在新闻中的作用,正确理解新闻信息符号的意义,了解文本研究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了解新闻选择的意义,理解传授双方的新闻选择,能够运用新闻选择的依据,选择新闻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总结归纳1、符号在社会传播中的意义。2、新闻信息符号的编码、译码及文本分析。3、新闻选择的意义和依据。4、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的内容和意义。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六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三章 新闻传播论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模式 教学目的:了解新闻传播的几种基本模式,掌握新闻传播的五大核心要素。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2、 新闻传播的五大核心要素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提问新闻信息符号、新闻选择依据。给学生提供提供大量新闻报道,让学生模拟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今日美国等媒体编辑,根据新闻选择的依据选择新闻。提问问题由新闻选择的依据,引出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影响和控制新闻传播的因素。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电影女友星期五中关于报社运作、新闻采访等的片断,提问学生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是谁?根据自己的经验,新闻传播活动中还有什么因素?引出学生关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参与要素的讨论。引出学生关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参与要素的讨论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核心要素(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哈罗德D拉斯韦尔(Lasswell,Harlod D.)1948年于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但是,拉斯韦尔五模式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也非常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布雷多克1958年在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基础上,发展出了“7W”模式,增加了传递讯息的具体环境和传播者发送讯息的意图:(图略) (二)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1949年,数学家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及其合作者沃伦韦弗(Warren Weaver)于1949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研究电子通信过程时,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的图解模式也是一种单向直线性模式:(图略)(三) 德福勒模式:1966年,德福勒(DeFleur)在香农韦弗模式中又增加了另一组要素,从而明确显示出信源是如何获得反馈的,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使自己的传播方式更有效地适应信宿。德福勒模式将香农韦弗模式发展成双向互动模式,使其在社会传播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如图: (图略) 由此,新闻传播学五大核心要素终于全部出现。二、五大核心要素:(一) 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在特定传播活动中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工具首先或主动地向对象发出社会信息的一方。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二) 受传者。又称信宿,即在特定传播活动中运用符号并借助某种媒介工具,选择性的接受社会信息的一方。(三) 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符号系列)(四)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五) 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五大核心要素构成了新闻传播过程的基本框架,在新闻传播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讲授新课 了解新闻传播的几种基本模式,参考丹尼斯麦奎尔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打开新闻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的窗口,有利于学生开阔理论研究事业。掌握新闻传播的五大核心要素,是新闻传播模式研究的基础。总结归纳1、名词解释:五W模式 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2、新闻传播的五大核心要素。3、阅读丹尼斯麦奎尔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大众传播模式部分。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七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模式 教学目的:了解新闻传播学先驱,掌握新闻传播学先驱和施拉姆的代表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新闻传播学四大先驱的代表理论2、 施拉姆的代表理论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与学生一起复述拉斯韦尔五W模式、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德福勒模式,让学生回答新闻传播的五大核心要素。提问问题根据丹尼斯麦奎尔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中大众传播模式部分,指出,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中有四大奠基人和一位集大成者。四大先驱: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 Lazarsfeld,19011976)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19021978)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74),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导入新课三、新闻传播学四大先驱的代表理论(一)拉斯韦尔拉斯韦尔在儿童时期获得了一本弗洛伊德的书,引起了他一生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并在后来创建了政治心理学。他本科的时候学习经济学,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拉斯韦尔领导了宣传研究,并且实际上创建了内同分析的传播研究方法。他的一生共发表六百多万字的著述,代表作是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五W”模式。“五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我们上次课已经学习了这一模式。 (二)拉扎斯菲尔德拉扎斯菲尔德生于维也纳,犹太人。拉扎斯菲尔德曾这样评价维也纳“这个时代的维也纳,是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知识的顶峰,你看,政治学、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维也纳的丰富的文化成就了拉扎斯菲尔德。 拉扎斯菲尔德是一位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为而著称的社会学家。1935年,他流亡美国,主持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广播研究所,后迁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4年,该研究所更名为“应用社会研究局”。1940年和1945年,拉扎斯菲尔德领导了“伊利县调查”和“迪凯特特调查”, 提出了传播学著名的“两级传播”现象和“舆论领袖”概念。两级传播模式如图:(图略) (三)卢因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74),是柏林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他作为一个流亡者逃离希特勒政权,成为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开创了群体传播中的经典试验。 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理论 。在研究群体传播的过程时,他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关口”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把关人”模式如图:(图略) (四)霍夫兰霍夫兰1912年生于芝加哥,实验心理学家,他通过实验测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的效果。二战时,霍夫兰受聘于美国陆军新闻与教育署心理研究室主任,主持了一系列以鼓舞士气为宗旨的有关宣传效果的心理实验,这是采用心理实验方法进行大众传播研究的最早范例。霍夫兰的代表理论是“说服理论”。说服是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种形式,是企图利用大众传播对他人产生影响,导致他人改变行为。宣传和广告是说服行为的主要代表形式。宣传可能赢得人们的热情,也可能压倒他们的理智。说服效果的研究案例有很多。二次大战中,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利用我们为何打仗、英国之战等宣传影片对美国陆军的2000多人进行了“士气”效果的调查研究。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发现了一些说服与态度改变之间的关系的规律:1、 信息来源的信誉特征:权威性、专业性、知名度、接近性等2、 诉诸感情还是诉诸理性 3、 说一面理还是说两面理 四、施拉姆(一)简介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年8月5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玛丽埃塔,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1987年12月27日逝世于夏威夷檀香山,享年80岁。(二)施拉姆的主要著作1948年,施拉姆编辑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这是传播学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1949年出版了大众传播;1956年出版了报刊的四种理论;1954年出版了传播过程和效果;1073年出版了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1964年出版了大众传媒和国家发展;1961年出版了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的教材。他的一生,留下了三十多部著作和众多的论文。他在斯坦福的18年中,著述甚丰,用坏了好几台打字机,正如他的女儿所说的“他呼吸不停,写作不停事实上,他的确是把呼吸与写作一起停下来的”。在他逝世时,其书桌案头还放着其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传播史话:洞穴壁画到微芯片的校样,该书于1987年出版。1949年出版、1960年再版的大众传播学、1954年出版的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1964年出版的大众传媒和国家发展和这些著述均被大量引用。施拉姆撰写的关于电视的六本著作和许多论文也是重要的著述,其中1961年发表的电视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尤为广受欢迎。(三)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1、整合和建立了传播学框架;2、拓展了传播学学术领域;3、奠定了传播学教育的基石。讲授新课了解新闻传播学先驱,掌握新闻传播学先驱和施拉姆的代表理论,是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同时对进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也十分有益。总结归纳1、名词解释:四大先驱 意见领袖 把关人 说服理论2、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3、理解丹尼斯麦奎尔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中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4、阅读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张洁等译,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谈谈你对拉斯韦尔宣传技巧的认识。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案例教学、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八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原则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传播的社会公益原则、集团利益原则和时效性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1、 社会公益原则2、 时效性原则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提问学生“四大先驱”、“意见领袖”、“把关人”、“说服理论”。提问问题根据所掌握的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新闻价值相关理论,要求同学思考新闻传播的规律。引导学生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原则的讨论,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导入新课一、社会公益原则社会公益原则即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都要以有益于社会公益为原则。正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放一期英国BBC的科教节目与恐龙同行反例:“黄色新闻”(太阳报)“擦边球”二、集团利益原则集团利益原则即新闻传播活动要维护它所从属的集团的利益。正例:党报、内参反例:报到事故三、时效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即时新性和适宜性。下面情况应注意:、 未澄清是否是真相的事件不能报道(举反例)、 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不能报道(举反例)、 危害社会利益的事件不能报道(举反例)新闻报道不能违反宪法和国家法规(举反例)讲授新课社会公益原则、集团利益原则和时效性原则的相对性是学习的关键。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内容。总结归纳1、名词解释:社会公益原则 集团利益原则 时效性原则2、参考一个月来的南方周末,找出哪些报道遵循了学过的三大原则,并说明理由。3、根据课堂上观赏的英国BBC的科教节目与恐龙同行,从传播原则角度写观后感。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九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原则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传播的受众最大化原则、针对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1、 受众最大化原则2、 针对性原则3、 适量性原则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让学生回答传播原则。让学生观看新闻报道,指出报道中所体现的新闻传播原则。提问问题提问学生接触过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哪些有奖收听、有奖收看活动,媒体为什么要这样做? 引导学生关于媒体扩大受众的关注和讨论,讨论时间不超过8分钟。 导入新课四、受众最大化原则(一)受众最大化原则即新闻传播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二)受众最大化是信息共享,社会民主、自由,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共同要求(结合又将收看、收听现象分析)。(三)辨析“窄播”五、针对性原则(一)针对性原则即传播有针对性的新闻,针对性地传播新闻。(二)针对性原则的原因:1、受众个性和需要多元(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说)2、传者意图多层次(举例)3、传播生态环境相异(举例)六、适量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即信息量要适应受众对新闻的感知、消化能力和满足需要的程度,以及可供使用的时间。注意:1、信息量不足(异质信息不够,高质深层信息不够)2、信息过剩(迷失信息海洋,通知信息过剩,单位时空信息倾泻使受众疲劳而减损传播效果。)讲授新课如何把握受众的最大化这一传播原则,是新闻传播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应将这一原则运用和新闻传播的直接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总结归纳1、名词解释:受众最大化原则 针对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2、如果让你创办一份在本校园发行的大学生生活报,你将用什么方法扩大读者群?3、阐述新闻传播的原则。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十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四章 新闻传播者论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掌握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2、 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内容,让学生回答新闻传播的原则。提问问题让学生谈谈对未来工作的设想,谈谈对记者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对新闻传播者的关注和思考。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明确几个概念。一、社会角色1、角色: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的行为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组织的基础。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社会角色: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地位与身份。3、角色期待:群体中多数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4、角色冲突:指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社会角色时,有时发生的内心冲突与矛盾。注意:举例说明角色冲突的表现方式。二、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形象概括的比喻,赞美,“无冕之王”,“第四权力”,“斗士”、信息流通的动力“活跃因素”、意见交流的桥梁“耳目”,“喉舌”、监督权力的镜鉴“守望人”、“道德法庭”、社会民众的教师“文化传播者和保存者”三、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优势:接触社会广泛;思维敏捷;教育者使命;政治倾向;写作能力;传播技术手段不足:不直接参与实践;“浮光掠影”;表面性;片面性缺乏:长期调研;学者化探讨研究原因: 、物质条件制约:A事物多样性;B事件复杂性;C事件紧迫性;D受众多层次性、新闻记者能力与职责矛盾职业特征: 、阶级性、政治性强;、永远创造性工作;、脑力与体力劳动;、受到公众的监督讲授新课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和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是职业新闻传播者的基本常识。总结归纳1、名词解释: 社会角色 角色期待 角色冲突2、阐述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3、阐述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十一次课教案年级 班 20 年 月 日星期 章、节及题目: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与修养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传播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了解新闻传播者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修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新闻传播者的业务素质2、 新闻传播者的修养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回顾上次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提问问题指出学生以新闻记者为理想职业,那么是否知道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呢?评述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新闻传播者基本条件的讨论,让学生思考在学校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讨论时间不超过15分钟。导入新课一、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一)政治素质(端正入党态度)(二)业务素质1、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人虫”)2、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方法)3、较强的新闻敏感(采访工具随身携带)4、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熟能生巧)5、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方正飞腾、Primer、3Dmax)二、 新闻传播者的修养新闻传播者的修养是指新闻传播者为了工作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一)理论修养1、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理论联系实际(举例)3、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功底(精神交往理论)(二)知识修养 包括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三)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1、社会责任2、真实全面3、客观公正4、遵纪守法5、廉洁奉公6、增进友好7、团结合作。讲授新课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与修养,政治素质应该在培养业务素质时着重提高。总结归纳1、阐述新闻传播者应具备的素质。2、阐述新闻传播者应具备的修养。3、阅读一期新闻记者,写读后感。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布置作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第十二次课教案年级 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