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检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532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y)干涸(h)莅临(l)微不足道(wi)B确凿(zo)截然(ji)虐待(n)拈轻怕重(zhn)C坍塌(tn)澄清(chng)派遣(qin)咄咄逼人(du)D鄙薄(bo) 滑稽(j) 贮蓄(ch)漠不关心(m)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B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造成的。C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 .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夜栏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栽空悠悠。D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刘瑜“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真相,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你可以不勇敢,可以不说真话,可以逃避;但是不要阻止那些善良而又有勇气的人们说话,以及为了他人而付出的血汗。当一些人为了这个社会在付出的时候,请不要嘲笑他们的“卑微”和“愚蠢”。应该谨记: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节选有删改)4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B沉默在根本上都源于怯懦,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C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有时候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保持沉默。D直视沉默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等。5 .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6 . 文章、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原因。7 . 以下事例,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请简要阐述理由。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大声地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指出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被家人和村人当作是发了狂的疯子。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完成下面小题。耐心成就人生之美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总之,一言以蔽之,没耐心。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甲)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乙)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丙)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 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8 . 本文的中心论点什么?9 . 根据文意,将下列语句填入(甲)(乙)(丙)处,恰当的一项是 ( )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ABCD10 .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11 . 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放到第段中?请说明理由。(材料一)爱迪生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没有希望了,但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材料二)古时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四岁前从没有见过笔墨纸砚。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爸爸对此感到惊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从此以后,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他不仅能够立刻完成,而且所做的诗很有文采和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功利性阅读:贻害无穷吴越人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果真如此吗? 一件事的黑与白,常常极不分明地搅和在一起。细一分析,国人的自豪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恐怖小说这一类阅读,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长大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一项针对上海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说,43%的孩子“写不出”中国和外国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却填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徐根宝;就是填写正确的孩子,也只是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名 我们真的愧对4月23日,这个全世界读书的节日!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消解中国孩子阅读的乐趣以及对大师的尊重? 我们可以继续谴责应试教育的无孔不入,也可以谴责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生活方式。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在指责,同时却都在心安理得:大环境如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能不能反思一下,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吗?何以各地都热衷建豪华的楼堂馆所,而所费无几的社区图书馆却长期付诸阙如? 如果是出版界人士,能不能反思一下,儿童书籍的贪大求贵,愈演愈烈的跟风炒作,是否也对消解阅读习惯、败坏阅读品位推波助澜?如果是教师,您有没有用作业“侵占”过孩子们的“阅读课”,是否没收过孩子的课外读物?如果是家长,您有没有检点过自家的书橱,是否应试读物占了一大半,而且还在不断地为孩子买进家门?如果您是学生,有没有反思一下,是不是过于亲近电子游戏而远离图书?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为书香的渐渐消散,担着一份责任。(选自中学生,2018年第8期,有删节)12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13 . 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4 . 纵观全文,第段所述学生写不出中外著名作家名字有哪些原因?15 . 根据第段内容,说说第段所述担当的“责任”有哪些?阅读下面的课外实用类文本,回答下列小题。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大脑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6 . 对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所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下定义)B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举例子)C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列数字)D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作比较)17 . (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的一项是( )A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B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C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D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18 . (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不属于“数字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大脑”的依据的一项是( )A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B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C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被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道路的方式也改变了。D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三、情景默写19 . 默写古诗(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蕴含生活哲理的对偶诗句是_,_。(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点明时令,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3)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4)遥怜故园菊,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6)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8)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栓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栓皆弱而多病,栓每病,母即抱栓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俊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栓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栓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士栓忠雅堂集(注释)锉:作者蒋士锉自称。吟哦声:读诗的声调。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扑之:责打我(锉自指)。20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与锉皆弱而多病B复力争之C先府君在客邸D数日不及一言21 .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暇更录唐宋人诗 (2)先府君苟有过 (3)侯怒少解22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栓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23 . 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五、语言表达24 . 你的同学小张认为语文学习就是为了分,既没用,也无趣。作为他的好朋友,请结合你学习语文的经历或感受,说一段话,帮助他转变认识。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得体。字数在150左右。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六、作文25 . 请以“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3、4、三、情景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语言表达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