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433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共同纲领B . 论十大关系C . 临时约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 (2分)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 . 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B .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 .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D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3. (2分)在布达拉宫广场矗立着一座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在纪念碑铭文上写着“值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谨立此碑,以志先烈,永昭后世。”你知道此碑落成于何时吗( )A . 1999年B . 2000年C . 2001年D . 2006年4. (2分)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 . 甲午战争B . 抗日战争C . 辽沈战役D . 抗美援朝5. (2分)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 . 中共一大B . 遵义会议C . 十一届三中全会6. (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四次变革,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合作化A . B . C . D . 7. (2分)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局面的改变始于( ) A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 . “一五”计划成功实施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8. (2分)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国民经济高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下列哪个工程不属于改革开放的成果( ) A . 青藏铁路B . 三峡电站C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D . 南水北调9. (2分)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 . 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B .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0. (2分)1953年,中央人民广措电台播出的新闻里,出现频率较高语句可能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一国两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A . B . C . D . 11. (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社会制度是( )A . 社会主义制度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 (2分)“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这是描述的什么时期的景象?( )A . 三大改造时期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 . 改革开放时期13. (2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 A . 1949年B . 1952年C . 1954年D . 1955年14. (2分)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A . 土地改革B . 农业合作化C . 抗美援朝D . 新中国成立15. (2分)下图是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的板书,他这节课讲的问题应该是( )A . 新中国成立B . 土地改革C . 三大改造D . 大跃进运动16. (2分)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 . 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B . 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C . 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D .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17. (2分)在研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史料时,小张读到下面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契机A . B . C . D . 18. (2分)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的含义是( )A . 一大是大家都支持,二公是公开又透明B . 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C . 一大是指人民公社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二公是一切为公D . 一大是大人都参加,二公是公共场所19. (2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此歌曲反映的是( )A . 抗日战争B . 抗美援朝战争C . 解放战争D . 三大改造20. (2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是( )A .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 乡镇的土地所有制C . 集体的土地所有制D . 国家的土地所有制21. (2分)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B . 中共七大C . 中共十五大D . 中共十九大22. (2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鹤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王进喜、黄继光B . 黄继光、董存瑞C . 黄继光、邱少云D . 邱少云、董存瑞23. (2分)50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50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兰考,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他是( )A . 王进喜B . 邓稼先C . 焦裕禄D . 雷锋24. (2分)“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件事就是( )A . “二月逆流”B . “四五运动”C . 红卫兵运动D . 批林批孔运动25. (2分)“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 .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B .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 .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D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6. (2分)彭德怀语:“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B . 解放战争的胜利C . 抗美援朝的胜利D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27. (2分)歌曲我的祖国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志愿军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A . 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B . 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C . 打击美韩侵略者D . 保家卫国28. (2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 土地改革的背景B . 土地改革的内容C . 土地改革的性质D . 土地改革的影响29. (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A . 镇压反革命B . 稳定物价之战C . 追歼残敌D . 抗美援朝30. (2分)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在( ) A . 20世纪50年代初期B . 20世纪60年代初期C . 20世纪70年代初期D .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31. (1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的政策是_。三、 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二:如图,1957196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3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请结合所学知调,回答下列问题(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被称为“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标志是什么? (4)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31-1、三、 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32-1、32-2、33-1、33-2、33-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