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5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198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5 (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5 (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5 (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7届) 历史学科第三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至深切著名也”,“君子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行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D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2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3历史上的改朝摸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A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B君权神授深入人心C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D阴阳五行相生相克4.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 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被分封分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砚点一致的是A.汉初都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 B.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C.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D.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5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 B城市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 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6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71911年10月13日,申报对辛亥革命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了英国的殖民主义立场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9. 下表是1912 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的简况。它可以用来说明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为学宗旨A.当时民主共和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B.妇女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杜会成员C.开办各类女校提高了女性政治地位 D.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得到发展10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11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 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 C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2.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13.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14.“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 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保证了公民参政机会平等 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15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选举落下帷幕,被主流舆论视为不靠谱的民粹代表特朗普击败政治精英的代表希拉里,赢得大选。实际上,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信奉精英政治,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设计了一种制度以防止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该制度设计是A政党制度 B任期制C间接选举 D地方分权16.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此举主要目的在于 A.防止议员腐化堕落 B.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C.完善议员选举制度 D.保证议会机构独立1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C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18“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19.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A.提高了英国农业机械化程度 B.实现了英国向工业国转变C.引起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变化 D.改变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20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 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 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2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22.1932年12月27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在全国实行身份证制度,惟独不给农民发身份证,理由是:“防止广大农业居民在国内各地不受控制的移动”。这一做法A.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长 B.保证了工业化顺利进行C.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 D.维持了工农业均衡发展 23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段话A批评国家压迫企业的行为 B认为政府干预将扼杀企业活力C意在论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要性 D主张企业发展应摆脱政府干预24.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并且是新货 币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举措认识不正确的是A.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地位C. 完善了国际货币体系 D.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25由于在欧盟建立“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开征金融交易税以及欧盟中期预算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英国民众的“疑欧”“退欧”情绪高涨,乃至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宣布退出欧盟,材料反映英国退欧的主要原因是A“孤立主义”政策的深远影响 B欧盟移民挤占了英国的就业机会C欧盟及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日渐不满 D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边的半个中国,这在后来遭到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严厉谴责。这种批评固然正确,但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也是事实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在这几个世纪中,出现了佛教经文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像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被用来印制大量佛经;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它们至今才被充分理解。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却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依据。(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方式与传统大国的不同之处。(4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弄清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有利于掌握经济规律,认识经济体制。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摘编自黄达金融学材料二 (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和衰落的原因。(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6分)28.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有学者认为认为宋代的福建是当时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材料一宋代福建书院分布状况简表宋代福建进士分布图宋代福建书院分布状况简表州军名福州建州兴化军泉州南剑州邵武军漳州汀州总数量50562212129113宋代福建进士分布图材料二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1)根据材料一,比较宋代福建书院与进士分布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7届)历史学科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2=50)12345678910DCAABBACBB11121314151617181920CADBCDBCBB 2122232425CBCAD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26. (1)依据:程朱理学发展儒家思想;文学艺术历史等文化成就;手工业水平高;三大发明等科技成果;商业革命与对外贸易发展;海上交通取代陆路成为东西方主要贸易通道;逐渐摆脱对外国商人的依赖。(任答六点12分)(2)不同: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向世界各地进行商品输出与资本扩张;积极扩充海上实力,但不与传统大国军事争锋。(4分)27. (1)形成:新航路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分)衰落: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提高银价,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统一货币。(6分)(2)特点:从目标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过程看,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从手段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行。(6分)28. (1)特点:地域分布北多南少,东部多西部少;进士分布与书院发展相匹配(书院数量和该区域的进士人数相匹配)。(4分)(2)特征:成为文化大省,领先于全国;各领域成就非凡;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古代福建文化的高峰。(任答3点6分)原因: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等著名人物的推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推动。(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