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108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州二中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卷一 (共16分)一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与此吻合的历史时期应是( )A秦朝初期 B秦朝末期C西汉初期 D唐朝初期4.唐朝中央的三省中,负责审议的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中书门下省5明内阁和清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8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御史台 都察院 刺史 中书省A B C D卷二 (共34) 本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4分。二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9.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10.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1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C. 皇权至上 D大一统12.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在咸阳为他们建造了新的宫殿把他们置于中央政府的监视之下。秦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 )A.集中全国优势人才资源 B实现权力和社会财富均衡分配C促进咸阳经济发展 D全面推行郡县制,巩固秦统治13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14“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中的省略号应是(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15赵冀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 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主要体现出“军机处”的特点是( )A. 行政效率较高 B. 机构键全庞杂C. 人员位卑权重 D. 监察功能强化16.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指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三非选择题(18分)17.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8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这种制度的影响。(6分) 卷三(共50分)本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4 选择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19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0.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B.制度创新C.修筑长城D.严刑峻法21.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22.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在此强调的是:()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3.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禁锏了人们的思想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2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25.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26.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7.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28.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据此推断当时()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 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2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0.明朝开国第一考,中进士的全是南方人,结果引发北方士子的强烈不满。朱元璋亲自督导彻查此案,结果并未发现科场舞弊,最后只能以增设北方士子恩科来平息骚动。这一事件反映了()A.科举制难以选拔实用型人才 B.科举制不利于教育公平C.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水平 D.专制体制容易引发科场舞弊31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五非选择题(2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请回答:(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9分)(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9分)高一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卷一 :一1.B 2.A 3.A 4.A 5.C 6.A 7.D 8.A卷二二9B 10. C 11.C 12.D 13.D 14.D 15.A 16.B 3 材料题17.(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4分)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4分)(2)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分)(3)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6分)卷三四18.D 19.C 20.B 21.B 22.C 23. C 24.C 25.A 26. A 27. D 28.D 29.C 30.C 31.D 五材料题32.(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4分 )(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行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9分 )(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9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