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99614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图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的示意图,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除十月革命外,还有A京师大学堂的开办B中国同盟会成立C五四运动的推动D国民革命的开展2 . 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份,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篇小说A作者是陈独秀B是新文学的典范C是长篇文言小说D发表在民报上3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具体内容是A平均地权B打土豪,分田地C减租减息D耕者有其田4 .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A广州B厦门C台湾D香港岛5 .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图一 黄埔军校图二 南昌起义图三 重庆谈判图四大决战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国共关系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6 . 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鸦片战争 末代皇帝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ABCD7 . 如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国货”“中国出口”“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舶来货”汪洋大海上前行。该漫画反映的是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罪恶行径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阻碍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8 . 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请按下图上标号顺序,回答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上的下列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不符合事实在是( )A长征起点:井冈山根据地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巧渡金沙江江,飞夺泸定桥。D陕北吴起 ,胜利会师9 .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0 . 下图反映的史实A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B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C加速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扩张D暴露了侵略者反人类、反社会的种族灭绝政策11 . 下列太平天国的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金田起义永安封王天京事变天京陷落ABCD12 . 在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列强是A英国B日本C俄国D法国13 .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B攻占长沙C攻占南京D永安建制14 .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武昌起义 黄埔军校创办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ABCD15 . 10月18日至19日,一位军官这样描述当时浓烟蔽日的情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这两天里,营地和圆明园之间,日光被天空的浓烟所笼罩,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该材料描述的应是A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B可能出自日本军人的日记C发生在1901年的北京D是对文明的一次严重破坏16 . “此日漫天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请写出这位英雄的名字( )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康有为17 . 中国近代史即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事件有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辛丑条约的签订 新中国的成立ABCD18 .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ABBCCDD19 .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ABCD20 .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每周评论申报新青年民报ABCD21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2 .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C中华民国成立D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23 . 年代尺是为了方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以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对以下年代尺的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B中国人民的抗争史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史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24 .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屝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A徐悲鸿B聂耳C冼星海D田汉25 . 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顺序排列( )鸦片战争武昌首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ABCD二、综合题26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青年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请你回顾中国古代史所学内容,写出汉朝开辟的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的名称。(2)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我们的梦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起来抗争、探索、奋斗,“中国梦” 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请你写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史实两例。(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成立了新中国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想一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我们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请你回顾中国现代史写出20世纪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的三件大事。2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下图。(1)从图一到图二,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史实标志着什么?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人们“揖美追欧”,为民主不懈奋斗。1912年1月,终于“旧邦新造”,3月,“揖美追欧”的奋斗成果又以宪法的形式最终固定下来,从而把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推向了一个依照宪法实施民主共和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高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选编自360个人图书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两个重要成果。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材料三中,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同逆时代潮流”的“势力”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怎样?28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带领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主要任务进行了有效地探索。材料一: 陆定一曾经指出:“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钱例的。(中国)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夺取全国政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 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此刻开始的。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材料三: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问题一:中国共产党“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是在哪一事件之后?该事件的领导人是谁?建立了哪一根据地? 问题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哪一计划开始实施的?该计划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是指什么? 问题三: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做会发展的更好?三、论述题29 .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盖棺尚未定论。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80字)。材料一:学者翁飞指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古今中外有很大不同。赞之者,如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贬之者,则多以“卖国贼”三字以蔽之。材料二:凤凰网专栏作者王龙说: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材料三: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写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败的大手笔非但没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伟人。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3、三、论述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