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知识点及考题.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99334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3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科学》知识点及考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神经科学》知识点及考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神经科学》知识点及考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神经科学 2016 年知识点总结 和 “ 考题 ” ( 国科大 ) 1 赫荣乔 一、 导论 1. 大脑与感觉和认知有关,而小脑主要是运动控制中枢。同时,大脑也是记忆的储存 库 。 2. 神经系统被确认为具有中枢和外周两个部分, 中枢部分 包括 脑和脊髓 , 外周部分 则 由遍布于躯体的 外周神经网络 所组成 。 3. 一些隆起(称为脑回, gyri ) ,以及一些凹槽(称为沟和裂, Sulci 或 fissure ) 。 4. 神经纤维在进人脊髓以前会分成两个分支或根。背根进人脊髓的后部,而腹根则进 人前部 。 背根内包含来自感觉器官或背神经节的感觉神经纤维,通入脊髓,故也叫 感觉根 (背 根将 感觉 传入 脊髓 )。腹根包含发自脊髓的运动神经纤维,通向身体各部 分 ( 腹 根 将 脊髓的运动 神经 传出 ) ,又叫运动根 。 5. 大脑内部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的比例约 1 : 1;E:I=8:2; 二、 当代 神经科学 1. 神经科学的 层次 :分子神经科学 ( 信使 , 卫兵, 向导 , 档案保管员 ) ,细胞神经科 学,系统神经科学(执行某一共同功能的许多神经元构成了复杂的环路 ,如 视觉 ), 行为神经科学 ( 产生协调的行为 ) ,认知神经科学 ( 高级精神活动 , 如: 自我意识、 思维想像、语言 ) 。 2. 方法 论: 至上 而下( 整体性 强 , 难以落实 ) ;至下 而 上 ( 整体性差,具体现实 ) ,又 叫还原法。 3. 同样 的梦:跳 崖 行为 是可以遗传的 。 新皮层 抑制原始 皮层,晚上 抑制减弱 。 4. Broca 区 :运动性语言区 , 能够理解他人言语,能够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 能言语 。 运动性语言中枢 中央前四下方 44 区 ,Broca 三角区 ; 听觉性语言中枢 额 上回后部 ; 视觉性语言中枢 顶下叶角回 ; 视运动语言中枢 额中回后部 三、 视觉 系统与艺术 1. 人类 视觉系统的组成 :视网膜、视束(视交叉的地方) 、外侧膝状体核( LGN)、视 放射、初级视皮层 。 2. 光 感受器有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 视网膜 中央凹 主要分布着 视锥 细胞 , 较少 细胞指 向同一神经节, 分辨率高 (白天起 主要作用 ) , 分红、绿 、 蓝 锥细胞 ,故白天对 颜 色 分辨较高 , 但可以感受微弱的光 ; 视杆细胞 主要分布在周边 , 较多 细胞指向 同一 神经节细胞,分辨率低, 对暗淡光检测有利( 晚上起 主要作用) 。 视杆细胞对明暗敏感,主要工作在黑暗条件下;视锥细胞工作在明亮条件下,主要 对 颜色敏感 。 中央 凹 分辨 率最高。 盲点 是 视神经 轴突 和血管的位置所在。 3. 马赫带: 边界处 明暗 对比加强 ,使轮廓表现的特别明显 。 侧抑制原理 和 大细胞 兴奋 的结果 。有利于 视觉从背景中分出对象,尤其在看物体的边角和轮廓时提高视敏度 。 4. 侧抑制 : 相近的神经元彼此 之间发生的 抑制 作用,即在某个神经元受到刺激而产生 兴奋时,再刺激相近的神经元,则后者所发生的兴奋对前者产生的抑制作用 ( 鲎眼 )。 5. 外膝体( LGN):信息开始分拣 。 在人类和猕猴,外膝体细胞(大细胞层)有 4 层, (小细胞层)有 4 层,共有一个 6 层结构 视觉信息加工: 大细胞: 马赫效应 ;( 明暗之间 ) 线条 ,轮廓,距离,快速, 动态 等 侧抑制效应,动感强烈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小细胞:无马赫效应; 颜色 ,静止,后期,质地,安静等 6. 视觉 功能柱 : 具有相 同感受野 并 具有相同功能 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 的方向上 呈柱状分布 ,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 基本功能单位。 Eg:方位柱: 怎么看线条 ? 方位柱上面 排列的细胞 对有 一定方位或朝向的亮暗对比 边 具有 强烈的方位选择性 。许多具有相同视觉功能特性的皮层细胞,在视皮层上按 一定的规则( 空间上的结构)排列起来 ,这种按功能排列的皮层结构共同表征线条 的朝向、明暗。 7. 视交叉 :双眼视网膜 鼻 侧 半交叉 纤维和视网膜 颞 侧 半不交叉 纤维 组成 。 8. 视野(交叉):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出交换,因此左视野为右半球(大脑半球) 所看见。左侧视神经切断仅使左眼致盲;而右眼仍能看见左侧视野的一部分; 左视束(在 视 交叉 后面 )被切断,两只眼睛的右侧视野的视觉完全丧失。如果视交 叉沿中部分开,就只有视神经的交叉纤维受损,两只眼睛的周边视觉丧失。 四、 脑的二态性 1. 性激素决定了脑的性别特性 , 女性脑是男性脑的基础 :胚胎组织在子宫中的 初期,主要是受雌激素的影响;胎龄周左右,如果是男性,就会分泌出大量的 雄激素,大脑 经过雄激素的沐浴,便形成男 性的脑 ,未经雄激素沐浴的脑,就成 为女性的脑。 2. 由于女性脑:边缘系统 未经过雄激素的沐浴 ,所以由边 缘系统主管 的人类的 原始 本能 在女性中表现的十分 活跃 ,思想和行为都更 纯真 。 男性脑:是以 大脑皮层为中心 ,大脑的许多功能都汇集在这个部位,表现在行为上, 男性为获得名誉地位而拼命工作,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 冒险或浪漫 。 男性 女性 表现在性格上 更注重理智 更感情用事 表现在注意力上 注意多定向于事 注意多定向于人 表现在记忆力上 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 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 表现在想象力上 偏重于逻辑性方面 偏重于形象化方面 3. 下丘脑控制垂体前叶的各种激素的释放。对于生殖功能来说,垂体前叶激素的释 放调节睾丸 ( 睾 丸 酮 ) 和卵巢 ( 雌二醇和孕酮 ) 的分泌。 4. 无性生殖 : 速度快 ; 需要稳定的环境 ; 无性生殖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 将 不利基因遗传下去 ; 有 性生殖: 可以混合遗传信息,产生多种多样的个体 ; 5. 驱动情绪的 边缘系统充满激素 ,从 青春期 ( 9 到 12 岁)开始加 速发育 ,并在接下 来的数年内逐渐成熟 ; 抑制冲动的前额叶皮层 ,要到 十多年后才能发育成熟 ,出 现一个过渡性的不平衡期 。 6. 边缘系统 ( Limbic System) : 包含海马体( Hippocampus)及杏仁体( Amygdala) 、 海马旁回、齿状回、扣带回、乳头体 等 皮层下 核 团 ; 功能 (生存区 ) : 1、与情绪、精神。 2、内脏活动,如进食等 3、种族延续 5、个体 生存 6. 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7. 男性也可具有雌性激素,女性同样具有雄性激素,即男性具有更高浓度的雄激素 ( androgens,或称雄性激素),而女性则具有更多的雌激 (estrogens,或称雌性激 素) 。 8. 将加压素和催产素给自然混交的高山田鼠注射,激素不能引起草原田鼠所具有的 配对结合与父母特性,为什么? 答 : 因为它们在所需部位没有相应的受体 。 9. 目前关于人“脑的男女性别 二态性 ”尚未定论,你认为是否真的存在解剖学意义 上“脑的男女性别二态性 ( 脑有不同 ) ”? 有 。 ( 1) 动物 中 已经找到一些脑的二态性,如: 鸣叫只是雄鸟的才能 等; ( 2) 人脑 的 胼胝体大小和形状 具有二态性 ; ( 3) 外周 和中枢 具有 适应 性 , 雌雄 的外周结构存 在不同,故 中枢脑 结构很可能存在二态性。 (4)虽然, 目前 发现人脑 二态性相对较小 , 而个体间的差异 大。那 可能 是 与我们的 检测手段不足 ,或者样本量不足有关 。 10. 两种田鼠的不同以及原因:(生殖行为的神经化学)(动物家庭观念的形成?) 1) 原理:单配偶与多配偶的倾向由几种简单的脑化学物质控制。某些我们熟知 的垂体激素精确地起到了这种作用(田鼠)。 2) 现象描述: 草原田鼠:有着固定的 “家庭观念 ”,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单配偶 高山田鼠:非社会性,混交。雄性田鼠不参与履行父母的义务。雌性田鼠也 只在令其后代自食其力前很短时间内养育他们。 3) 原因: 加压素和催产素 被释放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与分散在有关脑区 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而这些受体在草原田鼠和高山田鼠中的分布是完全不 同的。(其他神经递质和激素受体的分布相似) 4) 实验:通过激素与拮抗剂的作用相结合,证明激素是生殖行为变化的原因和 作用因素。 当一对草原田鼠交配时, 加压素(雄性)和催产素(雌性) 的水 平显著上升。若在交配之前给雄性草原田鼠以加压素拮抗剂,可以阻止它交 配(催产素拮抗剂不行) ; 当一只雄性鼠 面对一只新雌性鼠时,给以加压素, 立即表现出对雌性鼠的强烈喜爱。催产素在雌性建立其对配偶的喜爱中是必 须的。加压素作用很小。激素还参与父性和母性习惯的形成加压素增加雄性 草原田鼠做父亲的倾向,使它花更多时间在幼仔的身上催产素增强雌性草原 田鼠的母性行为。对高山田鼠做实验,没有对应的结 果(配对结合和父母特 性)。因为它们在所需部位没有相应的受体。 2 李岩 一、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 1. 参看 买的 笔记 和 PPT 习题 2. 脑电 检测: 1) Structural Imaging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共振 成像; 2)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术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正电子成像术 。 脑磁图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 注明 : fMRI 和 PET 等通过测量脑血 流量、脑耗氧量等脑代谢水平来间接推测大脑的功能,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大 约为 0.1 毫米) , 时间分辨只有秒级。 MEG 直接检测神经元的电活动,其时间 分辨率为 1 毫秒 。 二、 脑和行为的化学控制 1. 内分泌 系统的 来源 ?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2. 主要 哪些 分泌中 枢 ? 性腺 、甲状腺、肾上腺、乳腺,垂体,下丘脑。 3. 调节 支配 方式? 垂体前叶分泌 的垂体激素作用于 性腺、甲状腺、肾上腺、乳腺。但是垂体前叶受 到 下丘脑的调控 ,故称为下丘脑为主控腺体。 4. 脑和脊髓都是受到脑脊膜保 护,由外及里分为三层: 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 5. 脑脊液在哪里产生?在它被吸收到之前流经哪些部分?请说出这些部位的名称。 ( 1)脑脊液由 脑室中的 脉络丛 生成。( 2) 侧 脑室 产生 的脑脊液 , 经 室间孔 流至 第 三脑室 ,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道,经 中脑水管 流入 第四脑室 ,再汇合第四 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流入 蛛网膜下隙 ,然后,脑脊液再 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透到 硬脑膜窦 ,回流入血液中 。 3 王晓群 一、 神经干细胞 1. 约 N=2*1010 神经 元, 1000*N 个突触 。 皮层 E: I=8:2 2. 大脑的 皮层 是 精神活动 区 : 负责 意识、 学习、 记忆、语言、运动、感觉。 3. 干细胞 的分裂 ( 有丝分裂 ) 方式: 不对称分裂 : 只有一部分子代细胞保持与父代细胞相同的干细胞特征,另外一部分 则丧失了干细胞的功能 ;使得 有细胞 仍然 保留有分裂能力 ; 对称 分裂 : 双极性分布 , 分裂 后两个细胞的 分裂能力都 消耗 殆 ; 4. 干细胞分类 : 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如 胚胎干细胞 ) 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单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 5. 神经干细胞分类 : 神经管上皮细胞:分裂能力最强,只存在于胚胎时期,可产生放射性胶质神经元和 神经母细胞; 放射性胶质神经元:可分裂产生本身同时产生神经元前体细胞或是胶质细胞; 神经母细胞:成体中主要存在的神经干细胞,可产生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元和各类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各类神经细胞的前体细胞。 二、 脑皮层发育及功能 1. 所有的 脊椎动物拥有相同的基本皮层亚区, 它们 的基础是拥有 皮层 原本相同的转录 子编码 。 2. 大脑的分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知道对应位置) ; 3. 模式 动物:线虫,果蝇,斑马鱼、 小鼠 、猕猴 (生长 周期短,性成熟快 ) 4. 先 形成的细胞在皮层外面,后形成的皮层在 里面。 三、 神经干细胞与皮层环路发育 1. .脑的构成 : 端脑 :皮层 ,胼胝体,等 间脑 :又 叫丘脑; 小脑:协调我们的运动; 脑干 (中脑、脑桥、延髓) :控制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活动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2. 神经细胞 发育阶段 : 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突触产生、神经细胞消亡、突触重排。 先 发育的 神经 元 在外 ,后发育的神经元在内。 4 刘 力 一、 味 觉 与嗅觉 1. 五种基本味觉 :酸 ( sour);甜( sweet);苦( bitter);咸( salty);鲜( 谷氨 酸 钠, 即 :味精,鸡精 ) ; 2. 辣是 味觉吗? 不是 ;辣是一种 痛觉 , 遍布全身 的神经末梢都能 感受到辣 和 痛觉 ; 辣 没有 独立 的感 受器和神经通路 , 而是 一 种 痛觉刺激 。 3. 味觉 是 同侧传递,视觉是 对 侧 传递 ; 4. 转导:环境刺激在一个感受器细胞内引起的电反应的过程叫做转导。 5. 味觉 转导 机制: 1) 咸 味和酸味 : 味 质 直接 作用于受体细 胞的离子通道 ( Na,H), 使得味觉受体细 胞膜电位 去极化 ,进而影响 钙 通道 , 促进 递质释放 , 传入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 2) 苦味、甜味和鲜味 :味 质与 G 蛋白偶联受体结合 , 触发 cAMP 的 合成,导致钾 通道关闭 , 味觉受体细胞膜电位 去极化 , 进而影 响钙通道 ,促进 递质释放 ,传 入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 6. 人体 味 觉受体细胞不是 神经细胞 ( 没有 树突和轴突) , 但是可以释放递质 , 产生动 作电位。 但是 , 嗅觉 感受 细胞是真正的神经元 , 可再生。 ( 嗅觉细胞实质上 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的整合体 ,前端为嗅觉感受 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 ;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 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才能 实现转导 ) 7. 果蝇 :全 身 都有味觉感受器 ,且 是真正的神经细胞。 8. 嗅觉、味觉传导通路( 嗅觉 不 在 丘脑 换元, 其他 所有感觉的传导通路均在丘脑内更 换神经元 ,而后投射到大脑皮层 .,所以下丘脑损害后,只有 一般嗅觉不受影响) : 1) 味觉信号传导通路:气味分子经味觉 感受细胞感受 后, 转导 后 ( 直接引起离子 通道打开或者激 与 G 蛋白偶联受体 结合),促进 递质师 释放)将 化学刺激转化 为电信号,电信号经味觉神经纤维传导到第一级神经元胞体所在地孤束核,换 元后由孤束核神经元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再次换元后投射到味觉中枢(岛 叶、顶皮层),此外,孤束核的神经元还投射到下丘脑和杏仁核。 2) 嗅觉信号传导通路:有气味的物质进入鼻腔, 嗅质刺激嗅觉受体 细胞 , 它进行 嗅觉转导产生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嗅觉神经轴突投射至嗅球,经过嗅球处理后, 汇入嗅束。每个嗅束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内的初级区域,丘脑以及边缘系统, 并最终投射到嗅皮层,从而形成嗅觉 。 9. 为什 蚊子总咬我 ? 气味 +呼吸的 CO2 +温度 共同作用; 二、 脑的躯体感觉系统 ( 触觉 和 痛觉 ) 1. 痛觉、触觉 的关系: 1) 相同点 : 躯体感觉系统的亚系统 , 都由三级感觉神经元传入大脑 ; 2) 不同 点: a) 信息传递通路不同 : 触觉信息 : 从外周感受器经由传入神经传至 脊髓 背侧 ,在脊髓 同侧 上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升至 背索核 ,是为第一级感觉神经元;随后跨过 脊髓中线, 上行 至丘脑,是为第二级感觉神经元; 再从丘脑传至大脑皮层,是为第三 极感觉神经元。 (上 行至延髓再交叉 ) 痛觉信息 : 从外周感受器经由传入神经传至脊髓 背角 ,是为第一级感 觉神经元; 之后 直接跨过脊髓中线 , 在脊髓 前侧 上行至 丘脑 ,是 为第二级感觉神经元; 再从 丘脑传至大脑皮层 是为第三极感觉神经元 感受器不同。 (在 脊髓直接交叉 ) b) 感受器不同 : 触觉感受器为分布于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的四种细胞, 分别为梅克尔触盘,迈斯纳小体,帕奇尼小体,鲁菲尼小体,感受不同的 触觉信息。而 痛觉感受器为游离于表皮层的神经末梢 。 c) 到达的大脑皮层区域不同 ; 三、 脑的运动控制系统 1. 感觉 皮层定位 图 中 手 和 嘴 占 区域 最大 ,且 倒置 的 。 运动 皮层 定位图也是 。 2. 运动 的三种类型:反射, 自主( 有意识 ) 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介于 前两种之间,如: 走路 ) 3. 脑 的运动调控系统 ( 5 部分) : 大脑 、 小脑 、脑干、 脊髓 、基地神经节 。 4. 运动 控制形式: 1) 前馈 控制: 开环 控制, 感觉信息 ,经过处理后, 经过 前馈控制器 ( 如 : 凭借 记 忆) 直接 到运动 执行 机构 ; 2) 反馈 控制: 闭环 控制, 感觉信息 ,经过处理后 与 控制信号求得误差后,经过反 馈控制器作用于 运动 执行 机构。 3) 一般 是两种的结合:如接球 (前馈记忆 和 反馈 调整 共 接球, 同时接住 求后的缓 冲也是反馈 ) 5. 脊髓 背角:感觉神经输入;腹角 : 运动神经输出 ; 6. 三种 反射的 感受器 : 1) 牵张反射 (肌肉拉长) :肌 内 梭 纤维 ; 2) 反牵张反射(肌肉压缩) : 肌外梭 纤维 ; 3) 屈曲和交叉伸展反射 (同时 压缩和舒张不同肌肉 ): 高尔基 腱器官 (监测 肌肉 的 收缩力和 牵 张 力)。 7. 自主 运动 由 大脑皮层 运动区 计划 和 发起 , 运动指令发至脊髓的同时也发至小脑 ; 小脑 完成大部分的 运动控制 和 调节 , 但 精细运动由大脑皮层 直接 控制 。 追随矫正 :小 脑将来自大脑皮层的运动指令与实际执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差误, 然后通过小脑一大脑皮层联系传回至皮层以校正运动。 基底神经节 接收来自 大脑皮层非常广泛区域的传入 并通过丘脑反馈到大脑皮层的 前额叶, 控制随意 运动的计划和发起 ; 8. 脑 轴突 的 下行 脊髓通路 ( 运动控制系统 ) : 1) 腹 内侧通路 ( 脑干通路 ) (控 制 躯干 姿势 和 抗重力肌肉 , 如头部平衡 ): a) 前庭脊髓束 (起源于 延髓前庭 ) b) 顶盖脊髓束 (起源 于中脑上 丘) c) 网状脊髓束 ( 抗重力 作用) 2) 外侧 通路 ( 皮层通路 , 控制远端肌肉的随意运动 , 负责 自主运动的计划、发起 以及命令 ) : a) 皮质 脊髓束 (起源 于皮层 )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b) 红核 脊髓束 (起源 于 中脑 红核 ) 9. 小脑 : 1) 三个 皮层 a) 皮层小脑 : 受皮层输入,调节高度精细运动; b) 前庭小脑,接受脑干前庭神经核输入,调节姿势与平衡; c) 脊髓小脑,接受脊柱输入,控制远端肌肉侧部及近端肌肉中部的运动,控 制某些动眼运动; 2) 三个 深部 核团: 齿状核( Dentate nucleus),顶核( Fastigial nucleus),间位核; 3) 三个脚 : 上 脚,中脚和下 脚 ; 10. Purkinje Cell:小脑中 的一种 GABA 能 神经元; 目前 已知的最大的神经元之一,有大 量的树突。 11. 基底神经 节: 控制 随意 运动的 启动和表现 ,以 去抑制的方式调控 运动 ,与帕金森和 舞蹈症有关 。 四、 节律与睡眠 1. EEG:脑 电测量皮层众多 椎体 细胞树突的兴奋 时 的电流, 主要 反应神经元活动的 同步 性 。高频 低幅度 节律通常 表示警觉和觉醒( 积极 信息处理,活动精细,同步性低) 或做梦 , 低频 高幅 常常 代表睡眠和昏迷 。 2. 睡眠的 阶段: ( 1) 觉醒 : 高频,低幅 , “” 和 “”(贝塔)脑电波,其频率为 8-14Hz 和 14 100Hz。 ( 2) 非 快 动 眼睡眠( 非 REM) : 无快速 眼 动, 低频,高幅 。 因为 此时 ,深度睡 眠 无太多 精细的信息处理,神经元发放的同步性高; a) 非 快 动 眼睡眠 ( NREM) 第一 期: “”(西塔)脑电波,其频率 4-8Hz, 睡 眠的初期阶段 , 介于全醒与全睡之间的过渡区域 ; b) 非 快 动 眼睡眠 ( NREM) 第二 期: 偶发性 梭形波 (丘脑 起搏器产生 ) 和 K 复合波的高幅 尖波 ; c) 非 快 动 眼睡眠 ( NREM) 第三 期 : ”(得尔塔)脑电波 , 其频率为 小于 4Hz, 和第 四 期都属于慢波睡眠 。 d) 非 快 动 眼睡眠 ( NREM) 第四 期 : ”(得尔塔)脑电波 , 其频率为 小 2Hz, 幅度 更大 , 属于慢波睡眠 , 且最深度睡眠 。 ( 3) 快动 眼睡眠( REM) :快速 眼 动, 高频,低幅 ,通产 伴随 着 做梦 。 “”(贝 塔)脑电波,其频率为 14 100Hz。 ( 4) 周期 : 1,2,3,4,2,REM, 3. 睡眠 调节的 神经机制 : ( 1) 基底 前脑促进 NREM, ( 2) 脑桥 触发 REM, ( 3) 脑干 网 状 结构促进觉醒; ( 4) 下丘脑 食欲肽分泌神经元调节上述三个结构控制睡眠和觉醒的周期。 4. 睡眠 障碍:失眠,发作性睡病,梦游 (异态睡眠), 呼吸暂停 。 5. 昼夜 节律 性 : 生物体温 ,血流,尿量,激素水平等 随 着日节律的变换而变化 。 6. 生物 钟:生物内 源的 时间线索; 环境 钟 :环境钟各种提示时间的线索( 如 光,温度) ; 生物钟和环境钟有一定的同步机制 。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7. 昼夜节律 的神经 基础 :下 丘脑的视交叉上核 ( SCN); 光线 的同步基础 : 视网膜到 SCN 的 下丘脑 束 。 5 孙 坚原 一、 神经电生理 1. 电生理 的参考电位, 一般 选择 细胞液 作为参考 电极 。 2. 神经元上信息传输:动作电位;神经元之间信息传输是突触传递; 3. 对于单个 通道 离子 通道是全或者无,但是多个 同类 通道 依概率打开就 构成了曲线。 4. 并不是 所有神经细胞 都能 产生动作电位 ,如:视杆细胞,胶质细胞 5. 离子泵 :是一 种酶类 ,可以 使用 ATP 分解 的能量跨膜转运 离子 ,如:钠钾泵 6. Nernst equation(扩散力 与 电动力 平衡 ) : 计算平衡电位 (反 转电位 ) ; 1) E=2.303(RT/zF) lg(Co / Ci ) , Z 是离子价数 (有正 负 ) , R 是气体常数 8.31, T 是绝 对温度, F 是法拉第常数 96500, Ci, Co, 为胞 内 内离子浓度 。 2) 若按照哺乳动物体温 37计算,公式可转化为: E=( 62 /z) lg(Co / Ci ); 一般而言( 37), K+的平衡电位 (细胞 内多 ) 为 -80mV, Na+ 为 62mV(细胞 外多 ) , Cl-为 -65mV, Ca2+为 123mV; 静息电位 RP 为 -65mV(膜 对钾通 透性更高,使得其更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 ,峰电位为 +30mV; 3) 哺乳动物体温 25 时: E=( 58 /z) lg(Co / Ci ); 7. Goldman 方程 ( 计算膜电位 ) : 是 lg 不是 ln; 分子:胞 外正电荷 和 胞内负电荷; 人体 37 时 Goldman 方程 : 8. 动作 电位的产生部位: 靠近 胞体 轴突 的 起始段 ; 传导方式:借助 郎飞氏结跳跃式传导 , 传导速度快 ; ( 结间区的电阻极高,而在结区的 电阻极低,并且轴突膜仅在结区可接触细胞外液,所以,局部电流必须在兰氏结处穿出 膜在髓鞘处形成回路,进行跳跃式传导 ) 9. 动作 电位 产生的 离子通道开关过程: 1) 阈值: 当膜电位上升至此电位,电压 门控 钠离子通道打开, 进而 产生动作电位 2) 起始相:一个刺激使得膜电位去极化逐渐达到钠通道开放的阈值。 3) 上升 和 超射:钠离子通道大量 打开后, 钠离子悬殊的浓度差 , 钠离子很快进入细胞 内,形成了升支和正位的超射 ,直到 一个接近钠离子平衡 电位 的值( 一般 比 0 大 ) 4) 下降相: 在 膜电位到达最大正值之前, Na 通道已经开始失活, K 通道 开放,钾离子 外流,电位下降。 5) 回 射: K 通道 开放 , 加之,静息状态钾离子的通透性高,故会产生一个超极化的回 射; 6) 绝对 不应 期 : 膜 被去极化时,钠通道失活,不能再次被打开。直到 , 膜电位再次变 负,使之去失活才可以 再次 打开。 7) 相对 不应期: 膜 超极化时, 需要更 大去极化电流才可以 使得 膜电位达到阈值,产生 动作电位; 10. 神经 元的电子线路描述: 电池 +电导 :离子通 道 ; 恒流源 , 泵 (未 画出 ) ; 电容 ,膜电容;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二、 突触传递 1. 突触 的类型 : 轴突 -树突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 . 轴突 -胞体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 . 轴突 -轴突突触: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丘或轴突末梢相接触 . 2. 神经递质 : ( 1) 氨基酸 类 : 1) 谷氨酸 ( Glu) 是 一种兴奋性递质 : 突触后受体有: NMDA(门控 允许 钙 和钠 离子 通透) 、 AMPA(允许 钾和钠 ) 和卡英酸 ( kainic acid) , 前 两种 共同 介导大部分快熟 兴奋性突触传递; 卡英酸 功能 尚 不清楚 ; 2) GABA(氨基丁酸)是一种 抑制性神经递质: 受体 为 GABA 受体 , 介导大部分 抑制 性 突触 传递; 其余 由 甘氨酸 介导; ( 2) 单胺类 及其他生物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 3) 其他: 乙酰胆碱 ( Ach, 神经 肌肉接头处 ) 3. 递质 对 突触 后 的 作用到底兴奋 , 取决于( 1) 突触 后神经元被 钳制 的电位 ( 2) 可用 的离 子通道的 反转电位 ( 平衡 电位 :钳制 膜电位为 不同 值,测定细胞电流,当电流由内向电 流变为负向电流 时 对应电位就是 ) , 这个 电位 由 Nerst 方程确定 。 4. 中枢抑制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 : 1) 突触后抑制 : 兴奋性神经元必须先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由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因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 ; 2) 突触前抑制 :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抑制,故称为突触 前抑制。其结构基础是轴 轴式突触 。 5. 囊泡释放 的机制 (胞吐 和 胞吞 ):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激活电压 门控钙离子通道 ,使得 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进而触 发突触囊泡膜与突触前膜 融合 ,囊泡内的神经递 质被释放 至突触间隙, 与 受体结合 引起 突触后神经元反应, 形成 跨膜电流 ( 去极化的跨膜电流造成兴奋性的突触后电位( EPSP), 超极化的跨膜电流造成抑制性的突触后电位( IPSP) ) , 融合到突触前膜的囊泡膜会再入 胞,萌生形成新的囊泡 ; 6. 囊泡循环 的过程: (1)锚靠: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起始接触,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锚靠在突触前膜的活化带; (2)激活:囊泡必须经历一成熟过程,才可在钙离子内流的触发下实现与突触前膜的快速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融合; (3)融合 /出胞:突触前膜动作电位使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囊泡膜与突触前膜 融合,神经递质被释放至突触间隙; (4)入胞:神经递质释放后,囊泡迅速内在化(首先由笼形蛋白包裹排空囊泡形成凹陷小 泡,继而形成包被囊泡); (5)移位:包被囊泡除去外衣,酸化后移位至轴浆中成为循环中的突触囊泡; (6)内 涵 体融合:循环的囊泡与内 涵 体融合; (7)出芽:从内 涵 体萌生形成新的囊泡; (8)神经递质摄取:囊泡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将神经递质摄入其内。也可不经过 6/7 步,直 接进行 8; (9)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重新移回突触前膜的活化区,参与下一次循环。 7. 突触可塑性: ( 1)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short-term plasticity, STP) : 传递效能随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 性而改变影响的时间范围是十毫秒到几分钟的现象 . 1) 连续发生的动作电位一方面 使 能立即释放的递质总量可能减少;另一方面会引起其 突触前膜上 Ca2+ 的暂时性累积, Ca2+ 的增加会反过来导致神经递质释放概率的 增大。递质总量减少导致突触传递效能可能降低,而 Ca2+ 的增加又使得突触传递 效能可能增强 。故 有四种 ( a) 一直呈现短时 抑制 (short-term depression, STD);( b) 一直是短时程易化 (short-term facilitation, STF); ( c) 先易化 (STF),后抑制 (STD); ( e) 先抑制 (STD),后易化 (STF) 2) 释放概率和 递质 重量 的计算: EPSC1=RRP(readily resource pool)*Pr; EPSC2=( RRP- EPSC1)*Pr;故 可以解得: 释放 概率 PPR= EPSC2/ EPSC1=1-Pr ( 2)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long-term plasticity, STP) : 维持达数小时至数天 1) 突触 后 钙离子 水平 和 动作电位 时序,共同决定 长 时 程 可塑性是 LTD 还是 LTP; 2) Fequency dependent: 低 频率 放电 ( 5Hz) 、 低钙离子浓度 产生 LTD; 高 频率 放电 ( 50-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100Hz) ,高 钙离子浓度 产生 LTP; 3) Time dependent :突触 后放 电 在前 : LTD;突触 前放电在前 , LTP ( 3) Spiking-timing dependent plasticity(STDP),分类 的 角度 不同而已; Fequency dependent plasticity 8. 学 习 记忆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 一般认为 ,突触 可塑性 和学习记忆 相关 ;但是 并不是 ,说 LTD 和 LTP 一定 对应着记忆的 减弱和加强。目前 认为 , 记忆是分 散 存储在大脑皮 层,但其具体的 代表形式并 不 知道 , 可能是突触、神经 元 群体、网络状态等, 所以 , 记忆 加强和减弱与突触可塑性 增强 和减 弱并 不一定有一一对应关系 。 注 1: 设计实验都是去掉某种物质功能丧失, 再 补充 回 该物质,功能恢复了。说明 该 物质 与该功能有关 。 E xtrac ellular C on ce ntra tion Intrac ellular C on ce ntra tion Na + 14 5 mM 15 mM K + 4 mM 15 0 mM Cl - 11 0 mM 10 mM A - 10 - 7 M 10 - 7 M Re s t i n g p ot e n t ia l : T =25 o C : E k = ( 58/ 1) l o g ( 4 / 150 ) = - 91 m V T =37 o C : E k = ( 62/ 1) l o g ( 4 / 150 ) = - 98 m V R e s t i n g p o t e n t i a l o f G l i a l c e l l ( r e st i n g ch a n n e l s a r e se l e ct i ve f o r K + o n l y ) 注 2: 几个混淆概念 1. 中枢 ( 1) 灰 质 :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 胞体 和树突聚集的地方; ( 2) 白 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 纤维 聚集的地方; ( 3) 神经 核 : 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 元 胞 体聚集成团块; ( 4) 纤维 束:中枢神经系统内, 纤维聚集成 纤维束; 2. 外周 : ( 1) 神经 节: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胞体 聚集成团块的地方; ( 2) 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成条索状的 结构 ; 注 3: 2016 年 考题( 全凭考后 记忆, 后来者 请 酌情 参考 ); 实践证明请师弟师妹们务必注意 老师最后 一 节课的重点,务必( 最好 录音 , 一定要找到啊, 我 就是太自信自己的 手速和 听力 了 ) ; 1. 田鼠 家庭行为的差异和原因; 2. 名词 解释: 侧抑制 ; 马赫带;外 膝 体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3. 视网膜 细胞 类型 ,由外到内; 4. 视杆细胞 和视锥细胞 结构 和功能的差异; 5. 第一 和第二视觉通路; 6. 边缘系统组成 和 功能 7. 味 觉 的 五种 ;及其转导机制 8. 辣为什 不是味觉,至少 3 点 9. 运动 控制的下行通路及功能; 10. 睡眠分 哪些阶段, 各 阶段脑电的 特点 ; 11. 囊泡 循环 12. 反转电位 和控制电位和离子通道电流的关系; 13. Nerst 方程 14. Snare 蛋白 的组分 15. 神经 环路形成的几个阶段:细胞增殖,分化。 16. 胚胎 神经干细胞的类型 , 结构和功能特点; 17. 新皮层的 6 成 结构及特点 18. 垂体 前叶和后叶神经支配的 区别 ,简述加压素和促 肾上腺 皮质激素的分泌控制过程; 后话 :题目年 年 变,但是老师最后 一 节 课的重点真的很重要 , 我们 这年估计 都是从卷子 上直接画 的 ! ! 申明 : 知识点 系本 人 结合 以往 前辈资料 和 上课 笔记 总结, 本人难以保证 所有 知识点的 准 确性和全面性 ,尤其是 在 本人还 不 是 学生物的情况下 (哈哈哈 ) 。请 各位 以老师上课讲 授为准 ,酌情 使用该资料 。 Copyright 2016huguyue.uc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