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9330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1840年1842年,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揭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 中法战争2. (2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B . 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C . 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D . 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3. (2分)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世界各大洲都建立了殖民地是在( ) A . 17世纪以后B . 18世纪以后C . 18世纪中期以后D . 19世纪中期以后4. (2分)“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仿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内容应出现在( )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5. (2分)成龙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其故事情节是围绕生肖铜首的争夺与保护展开的与生肖铜首的遗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2分)近代史上,一位日本企业家在重庆开办纺织厂。你认为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前B . 甲午中日战争后C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 . 鸦片战争后7. (2分)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英国都参加的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 B . C . D . 8. (2分)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鸦片战争 末代皇帝 甲午风云 火烧圆明园A . B . C . D . 9. (2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 A . 都建立了较强大的政权B . 都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本国的封建地主阶级C . 都有反抗外国侵略者D . 都曾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10. (2分)下列历史事件和思想主张对应错误的是( ) A .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B . 戊戌变法-“民主”、“共和”C .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D . 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11. (2分)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 公车上书B . 强学会成立C . 万国公报创办D . 保国会成立12. (2分)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B . 清帝下诏退位C . 武昌起义的胜利D . 临时约法的颁布13. (2分)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 )A . 领导工人运动B .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C .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14. (2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 实现了三民主义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5. (2分)“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歌词中“南湖的红船”代表的事件是( ) A . 中共成立B . 井冈山会师C . 遵义会议D . 延安抗日16. (2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 )A . 民主与法制B . 民主与科学C . 民主与自由D . 博爱与人权17. (2分)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 A .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 .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 .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 .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18. (2分)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请你想想,这个“焕然一新”开始于哪一年?( ) A . 1919年B . 1921年C . 1937年D . 1949年19. (2分)下图是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某军校的图片。该校创办于( )A . 1912年B . 1921年C . 1924年D . 1927年20. (2分)孙中山教导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大家来到这所学校,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这说明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根本区别在于( )A . 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B . 聘请苏联教官执教C . 是培养神枪手的军事学校D . 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21. (2分)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内容,按其形成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两弹一星”精神 延安精神 大庆精神 井冈山精神A . B . C . D . 22. (2分)每年的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A . 秋收起义B . 南昌起义C . 井冈山会师D . 红军长征胜利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身份? (2)材料一,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列强是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 24. (15分)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材料二: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25. (25分)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6年中共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日出东方】【艰难历程】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感悟历史】学子梦,则中国梦;学子的未来,则中国的未来。“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1)图一、图二宣告了中共一大的召开。这个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2)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主派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什么人的利益?(3)材料一的起义指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4)材料二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23-1、23-2、23-3、24-1、24-2、24-3、25-1、25-2、25-3、25-4、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