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99189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 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 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 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 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 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 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4.香港近代报业的宗教类中文报刊遐迩贯珍 (1)1853年8月1日创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1856年5月停刊, 出得迟,关得早。 (2)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热点,占篇幅最多的是反映 时事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3)宗教性减弱。因为中国香港可以直接传教,不必依靠报刊。 (4)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 (5)对太平天国运动追述性报道。 5.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经过,宗旨和特点。 经过:英国伦敦布道会派来威廉米怜充当马礼逊的助手。经过八个月的考察,米 怜向马礼逊建议在马六甲建立出版基地,因为马六甲与中国很近,周围居住 着大量的华人,和广州来往方便,见中文宣传品从马六甲运到中国并非难事。 于是,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威廉米 怜自创刊起一直担任主编,并以“博爱者”为笔名。察为非卖品,主要在东 南亚华侨居住地区发散。1821年2月因米怜病重停刊。 宗旨:阐发教义,介绍圣经文章,宣传西方文化 特点(1)附会儒学,借儒学之口宣传基督教教义,认为二者相通相汇。但是并没 有深入理解儒学。 (2)文章写作运用章回体 (3)写作方法经常用自家人的口吻讲话,拉近关系。 6.简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报经过,宗旨和特点。 经过: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 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宗旨:阐发教义;宣传西方文化、 特点:(1)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自大骄傲的排外心理。 (2)用西方文明征服中国人的思想,让国人摆脱视西方为蛮夷的落后思想 观念。 (3)擅长取悦读者,以缩小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4)讲求宣传方式,如用书信的方式展示西方文明,编纂一些小故事。 7.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著有弢园文录,弢园文录外编等。 (2)论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A办报的目的和意义:是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 的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 的主要传统之一,同时也开政论性报刊的先河。B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 得以上达;君慧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请于内。C新闻自由:呼吁朝 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D报纸的文风: 直抒胸臆,词达而已。E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 广博的“通材”“不得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 “挟私人,自快其忿” 8.报章文体怎样形成,有何特点。 形成: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 的文体。首先是在王韬的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是并没有形成气候,所 以在康梁办报之前,我国仍流行的是桐城派的古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 会酝酿着大变革,这种束缚人们的旧文体,已经无法表达维新派变革的激情。 同时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名词大量涌进,旧文言文已经不能适应介绍 新知、新学的需要。于是报章文体出现了。 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常带有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 种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 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9.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开端:6月1日,苏报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 发表章士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革 命书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并以轻蔑的口 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 过程:上述断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月30日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 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进行抓捕。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开始会审“苏 报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为被告的审讯开始了。 结果: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10.时报简要介绍 (1)是戊戌政变以后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年在 上海创刊。早期的时报曾是康梁在国内的重要言论阵地。 (2)也是第一家在评论,编辑等各项业务上勇于创新的报纸。 (3)将时事短评移植于日报; (4)设置“北京特约通讯”专栏,聘黄远生任驻京记者,为其撰写新闻通讯; (5)设置报纸周刊专版; (6)采用1至6号铅字排版,用字号区别新闻重要性,便于阅读。“皆加圈点以为 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 (7)改变书本式的旧的版面模式,为对开全张的版面模式。采用两面印刷,彻底 摆脱刊的形式,报刊分家。 11.“横三民”与“竖三民”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该报编辑力量雄厚,其中宋教仁用“渔 父”,“桃园渔父”的笔名发表政论,深受读者欢迎)。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报名都用“民”打头, 创办时间相互衔接,办报精神相同,史称“竖三民” 横三民:中华民报、民权报、民国新闻 12.简述癸丑报灾的前因后果 “二次革命”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 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查封。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也被 沉寂剿灭。一些原本拥袁的报纸也因“城门失火”被殃及。在上海租借内出版的的民 立报,民权报等,袁世凯政府无权直接查封,但由内务部明令各地“禁止售卖”。 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有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 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 因而成“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打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13简述黄远生的新闻业务活动特点和新闻思想。 特点:(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 (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忧国忧民,记载重大事件,针砭时弊,经常入 木三分。 (3)文笔生动,亦庄亦谐。 思想:(1)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 (2)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3)记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做到四能:脑筋能想;腿脚 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14.邵飘萍的对新闻活动的贡献。 贡献:(1)他即办报社也办报纸;即精通采写业务也善于经营管理;即从事新闻 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并在这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称其为新闻全才。 (2)组织东京通讯社;担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负责撰写“北京特别通讯”; 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 (3)1918年10月4日北京大学的新闻研讨会成立,这是中国将新闻学视 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邵飘萍为专任导师。他的名著实际应用 新闻学也是讲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的。 15.简要评述新青年的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的贡献。 创办经过: 三阶段 (1)1915年9月1917年12月:陈独秀主撰阶段。 (2)1918年1月1920年5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 (3)1920年9月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机关刊物 贡献: 三破三立 (1)立民主,破礼教。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 道德,批判中国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的尊孔复辟逆流展开 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2)立科学,破迷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主要倡导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 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和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愚昧现象。 (3)立新文学,破封建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1917年,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帷幕。 16.工人报刊 (1)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 人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音、劳动与妇女等刊物,这是我 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2)劳动界该报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 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以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为榜样,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 结斗争。还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的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 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信息,促进工人觉醒。 (3)劳动音着重反应工人受压迫的悲惨生活,发表评论,给予支持,并指导 工人正确斗争的方法和途径。 (4)劳动者向工人宣传只有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 到解放。最早翻译了国际歌歌词。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 存在无政府主义倾向和工团倾向。 (5)劳动界被工人看作是政府的喉舌,工人解放的明星。这批刊物吧宣传马 克思列宁主义和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 17.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 1918.3.4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1919.2.7北京晨报副刊晨报副镌,为发展新闻学做出了贡献。 1919.6.6上海国民新报副刊“觉悟”,这个副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的阵营。 1924.12.5京报副刊。 【传播新思想,新知识起到了巨大作用;对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封建主义的桎 梏,推动历史前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8.简述中国广播事业情况 早期 外国人办:(1)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 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但没有经过中国政府 的批准,故被取缔。 (2)同年五月底,美商新孚洋行也在上海办起广播电台,因经费拮据 而停办。 (3)美商开洛公司又在上海法租界办起一座广播电台,并与申报合 作,是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座。 国人自办:(1)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这是我国政府自 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年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同年9 月北京广播无线电台播音。 (2)在上海北京等地很快出现了几座中国自办的民营广播电台,其中 最早的是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创办于1927年3月18日。 后期:(1)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并开播。呼号为XNCR。 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 (2)1943年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因大型电子管被烧坏而不得不暂停播音, 直至1945年9月5日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后其开播日被定为中国人 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19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 的诞生。毛泽东提出要在延安创办无线电台,以打破国民党与日寇对根据地的封 锁,让各地人民群众听见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周恩来亲人广播委员会主任。这是 党新闻宣传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 20申报六十周年革新 加强新闻,改进本埠新闻报道,在南京、汉口等29个城市设分馆,增加各地 通讯 改革副刊“自由谈”(1919),把它办成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文化园地,这项改革 措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推动力了杂文的发展,鲁迅用40多个笔名在该 刊上发表了140多篇杂文 改进副刊和增刊,以适应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它的副刊和增刊有综合性的(业 余周刊)文艺性的(春秋)知识性的(医学专刊)各自特色鲜明 出版书刊,有申报月刊申报年鉴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兴办社会文化事业,有流通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申报服务 部等 21范长江的新闻采访 (1)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信员名义离津南下,沿途写“旅行通信”。 (2)后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沿途撰写的旅行通讯陆续在大公报上发 表。西北之行结束以后成为大公报的正式记者。 (3)1936年他将这次旅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 (4)西安事变后他从绥远前线取道宁夏、甘肃,后到达西安。到达上海后的第二 天,上海大公报发表他的时事述评专文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5)随后他又写了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等多篇通讯。 22.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 (一)经过:解放日报解决, (1)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2)克服国内外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和做法对他们的影响。1942年4月1日,解 放日报改版。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 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改版前,解放日报过量的刊登国际新闻,严重脱离了延安解放区的实际和群 众生活的实际。 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 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 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 (二)意义: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 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三)收获或成就: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 用。表现在, 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 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 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基础,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 出它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哲学,是极端唯心主义的愚民哲学。 23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 (1)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观点研究,探讨新闻本质与特点,重申了党报的性质, 特征和任务。 (2)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 (3)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 (4)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 (5)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 (6)发扬党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 的三大文风。 24.评述“拒检运动”等国统区新闻出版社争取新闻自由斗争的经过与结果。 实质: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起因:(1)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在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 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 的序幕。 (2)延安归来翔实记载了中共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解放区政治经济军 事各方面的成就,揭破了国民党对中共领导下解放区的造谣,为避免遭国 民党书刊检查机构的无礼删节,决定不送检查,自行出版。 过程: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起草了重庆杂志界拒检声明。8月17日正 式声明东方杂志等16家杂志社不再送检,得到了重庆文化界的支持和 响应。 发展:在中共支持下,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了笔的解放而斗争,9月重庆 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结果:通过废除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和办法。 25.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经过:194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为了改革报纸存在 的弊病,以适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报上节载 前线中有关描写“客里空”的章节,呼吁编者、作者严格揭露与检查采访、编 写中的“客里空”作风。该报在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的标题下,连续编 发读者的反映和报社的调查材料。同时,公开检查土地改革前期宣传中的失实报 道,分析导致报道失实的不良思想作风和原因。8月底,新华通讯社播发该社编 辑部文章和社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学习晋 绥日报的自我批评。人民日报(晋冀鲁豫)、晋察冀日报、山东大众日报、陕 甘宁边区群众报、新黑龙江报等各解放区报纸和新华社各分社迅起响应,在 各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当中掀起了一场反对“客里空”的运动。 意义:由纠查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深入到检查新闻工作者立场与作风。 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26.毛泽东、刘少奇讲话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 毛泽东:198.4.2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对晋 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 展现的斗争作了全面的总结。从马列主义理论高度阐述了几个问题(无产阶级 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无产阶级办报路线与方针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党报工 作者的学习与修养) 刘少奇:1948.10.2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在 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微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 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时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 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马列主义的修养政治路线的知识 正确的基本态度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 【两次谈话共同构成解放区新闻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 27.评述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 经过:1956.7.1人民日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宣告改版。在改版社论致 读者中阐述了改版的目的、意见和重点。 1956年七八月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为标志,广播工作改 革,全面发展。 重点:扩大报道范围“社会中的重要的新的事物,人民希望在报纸中多看到一 些” 开展自由讨论“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 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字应该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成章” 意义: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 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创新,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大公报专题 第一阶段:19021916敢言,清王朝内部消息 第二阶段:19161920 第三阶段:19261949“新记大公报时期”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发行,现如今也在发行。 1949年重庆大公报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12月1日回到人民政府,1952 年8月5日停刊。之后创刊重庆日报。 天津版:1949年1月15日停刊,2月恢复,更名进步日报。 1949年6月上海,保持原有报名继续出版,1953年1月1日迁往天津,两份 报纸合并大公报。 1956年在北京出版,1966年9月停刊。 1948年至今香港大公报。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三驾马车”: 张季鸾(文章):留学日本学习政治经济学,1912年1月-1912年4月任孙中山 先生秘书,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1926年后与吴鼎昌、胡政之一起接办 天津大公报,任主笔,得到蒋介石的特殊待遇。 胡政之(管理):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1918年欧洲战争结束后,以大公报 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当时唯一的中国记者。 吴鼎昌(资金):盐业银行总经理,“生在金融界,但有长远的眼光。” “四不方针”: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新记大公报约定: (1)资金由吴鼎昌宜人筹集,不向任何社会组织借钱 一切节省,绝不敢浪费 经营得好继续扩大,不好赔光到底 (2)要专心办报不担任国家体制人员 (3)三个人各占1/3的股份,除吴鼎昌之外,二人以劳力入伍 (4)吴鼎昌:社长胡政之(总经理,副总编辑)张季鸾(副总经理,总编辑) (5)三人组成社评委员会 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笔名:记者 论述了办报思想,帮人们了解“纲”和办报的指导思想 叙述了民国以来,中国报业失败的原因(政、财)中国报业岌岌不可终归 论述了报纸天职(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为国民贡献知识)(有益于国家) (本文重点):四不方针不党、不私、不盲、不卖 新记大公报 (1)使文人论政理论化“四不”是资产阶级报业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又是大 公报的实际总结“四不”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 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 八字办报方针。 (2)编辑部、经理部并重的管理原则,使文人论政实施具体化,商人办报经理 部高于编辑部,政党办报编辑部高于经理部。 文人论政: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立德、立言、立 功三不朽)(基本目的:参政) 党人办报:为党派的利益做宣传(中国报业的主流)中国新闻事业是宣传为主导 的事业。 商人办报:旨在盈利,从经济上赚取利润,迎合读者。 文人办报: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盈利,以言论报国代民众讲话。 如何看待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 含义:在政治上“小处批评,大处帮忙”在目的上,以小骂的手法起到了大帮忙的 作用。 大公报的新闻特色: 勇敢泼辣,有见地的言论,颇具时效而有血有肉的新闻通讯;与时俱进而多姿 多彩的副刊周刊 法规的严肃性与执行的灵活性结合,不拘一格,造育人才 为社会服务,文学与活动并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