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98262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C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将“改进”改为“提高”)B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把 “再次”改为“终于”)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去掉“防止”)D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将“增强和”去掉)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阅读是一种交流、一种关注,更是一种积(1)(din)_、一种成长;阅读,让贫乏与平(2)(yng)_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好书可以重建我们的知识格局,可以重(3)(s)_我们的独立人格;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4)(zo)_,从而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有智慧,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 3 月 29 日电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的称号。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昔日肆虐的风沙,吞噬了农田,毁坏了家园,黄风吹响了生态灾害的警笛。上世纪 80 年代初,饱受风沙之苦的六位老汉毅然在联户承包合同上按上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开如,他们治沙没有经验,按土办法栽种的树苗,活下来的不到三成,六老汉的第二三代人接过接力棒,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垦 300 亩荒地,种上经济作物,以农促林,以副养林,逐渐探索出防沙治沙与产业富国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38 年来,“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 21.7 万亩,管护封沙育林 37.6 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谱写了一曲从“ ”到“ ” 的时代壮歌。(材料二)多年来,我国针对沙漠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建立了多种类型的沙漠化治理模式和沙漠化治理技术体系,总结出多基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宁夏沙坡地区地表植被稀少,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对周边地区危害极大。在多年的治沙实践中,宁夏人民创造出许多独特而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技术,形成了“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当属于麦草方格法,通过轧制一米见方的麦草方格,阻止了流沙的移动,有效解决了固沙的问题。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但水土流失严重,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分布广泛。经过反复试验,技术人员研发出飞播造林技术,选择不易被风吹走且发芽率较高的林草种子,用飞机把它们均匀撒播在规划好的宜播区。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封禁及抚育管护,形成大片防风林带,治沙效果显著。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经过长期研究时间,科技人员创造了多种苗木的播种技术。如微创气流植树法,以常水压为为动力,在沙地冲出深 1 米左右的孔洞,将苗条插入孔内,使苗条与沙土层紧密结合,挖坑、载树、浇水三步骤一次性完成。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或便于取水的地区。如果地下水住较深,通常采用螺旋钻法,利用螺旋钻打出深约1.2米的小孔,插入苗条,通过湿沙层的水分,保持墒情。这种方法解决了沙漠里种树水源不足的问题。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周围盐湖众多,沙害严重。通过考察研究,技术人员创造了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完整的防沙系统,降低了风速,固定了地表沙面,保障了铁路的安全运营。(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0 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为了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2016 年 6 月 17 日,我国发布“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启动实施“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工程。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整体得到有效 (限制控制),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趋势。同时,“绿”与“富”齐头并进,我国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果令人瞩目,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4 . 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人短语或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人退沙进 沙退绿进 控制B人退沙进 人进沙退 限制C沙进人退 人进沙退 控制D沙进人退 沙退绿进 限制5 . 多年来,我国治沙成效显著。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哪些“中国经验”。6 . “一带一路”沿线相当一部分国家荒漠化问题严重我国与其中的 A国农业部签订了荒漠化防治技术合作备忘录。如果你作为中学生代表参加了A国荒漠化治理合作论坛,你认为我国哪些治沙技术适用于 A国西部沙漠?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具体说明。(链接材料)A国,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 米的低高原,地形平缓,有河流纵贯南北。气候炎热,燥少雨。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5%,西部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分为流沙。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一)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而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伙,一望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饮纹成在想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到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养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小车站孤独地他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计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栋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千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四善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而水渗过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子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二)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换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三)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志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7 . 文中保尔写的第一部小说的题目是_。8 . 选段(一)中筑路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筑路队员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9 . 选段(二)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四次死里逃生”的经过。10 . 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选段(一)中画线句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1 . 根据选段(三)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冯骥才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40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 )太阳怎样灼热,( )站到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 )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是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呜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人们都笑起来,但无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12 . 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的关系是什么?13 . 联系上下文,给第五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然后把序号填在括号内。A尽管B只要C即使D无论E只有F特别14 . (小题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15 . 结尾句的“深层内涵”指什么?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16 . 读了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限100字以内)四、句子默写17 . 名句默写: (1)_,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2)少年辛苦终身事,_。题弟侄书堂 (3)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4) 月出惊山鸟,_。鸟鸣涧(5)不知为不知,_。八则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8 . 解释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1)便(要)还家要:(2)处处(志)之志:19 . 翻译下列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0 . 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21 . 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六、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虞:意料,预料。造次:鲁莽,轻率。拊(f):抚摩。22 . 加点文言词语释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母恚欲罚之 君宜顾之临时施宜: 肃于是越席就之23 .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备不虞”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B皆以美于徐公C可以为师矣D以其境过清24 .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因为肃画五策25 . 翻译下列句子(1)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七、语言表达26 . 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5个字)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八、作文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有很多触动我们心灵的力量: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请以“触动心灵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 X ”代替。(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