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8260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指的是( ) A . 祖国大陆完全统一B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 .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 .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 (2分)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距今68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成绩的是( )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台湾 土地改革 稳定物价之战A . B . C . D . 3. (2分)美国陆军军方战史中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线时初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可见这场战争( ) A . 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B .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推行C . 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 (2分)中国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A . 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B . 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C . 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D . 中朝人民的英勇斗争5. (2分)下表为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与表中1953年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B . 第一个五年计划C . 建国初土地改革D . 人民公社化运动6. (2分)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7. (2分)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并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这评价的是( ) A . 土地改革B . 生产合作化C . 人民公社化D . 大包干8. (2分)1956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院野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毛泽东说的“飞机”制造于( ) A . 土地改革时期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 . “文化大革命”时期9. (2分)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 A . 土地改革B . 三大改造C . 一五计划D . 新中国的成立10. (2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 . 西藏和平解放B . 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 . 建成青藏铁路D . 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11. (2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 共同纲领12. (2分)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C .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13. (2分)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报告中“前进一步”的结果是( ) A . 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 .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4. (2分)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 . B . C . D . 15. (2分)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国民收入(%)商业零售(%)工业产值(%)公有制经济92.995.8100私有制经济7.14.20A . 新中国成立B . 抗美援朝胜利C . 土地改革完成D . 三大改造完成16. (2分)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一运动中?( )A . 土地改革B . “大跃进”C . 人民公社化D . 农业合作社17. (2分)2010年,一对上海夫妇给当年出生的孩子取名叫世博,反映了中国人起名往往与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社会事件有一定的联系。根据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判断他们年龄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马文革 刘建国 张跃进 季开放A . B . C . D . 18. (2分)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三年,我国实行这样的“五年计划”建设始于19世纪( ) A . 四十年代B . 五十年代C . 六十年代D . 七十年代19. (2分)观察下面示意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土地改革B . 人民公社化运动C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 改革开放20. (2分)有一首歌唱道“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你知道雷锋是什么时期涌现出的人民楷模代表( )A . 抗美援朝时期B . “一五”计划时期C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 . “文化大革命”时期21. (2分)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A . 五一六通知B . 四五运动C . 九一八事变D . 造反有理22. (2分)不同时期的口号、标语可以反映出时代色彩。“文革时期常见的口号的是( ) A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 . “中朝友谊深,打倒美国佬”C .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3. (2分)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 .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 . 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4. (2分)“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污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B . 没有制定法律C .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 .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25. (2分)不同时期流行着不同的话语。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多快好省” “改革开放” “打倒一切” “两个凡是”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3题;共70分)26. (25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什么期间?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在苏联的帮助下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哪个工业基地形成了?(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这次运动国家对哪三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什么社会的基本制度?(3)图三漫画是什么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失误?这就使得“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什么?(4)图四是四川省金堂贫农分到了土地时的欢庆场面,这一场面出现在什么时期?农民分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场运动完成的意义是什么?(5)图五所示的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发生确切时间?标志着什么?27.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材料二:材料三: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1)你知道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材料二中图二所处的时代最后是如何评价的?这一时期造成的影响是什么?(4)材料三的大改革、大开放源自于哪次会议?第一个伟大转折中经济体制是如何改革的?第二个伟大转折中开放初期的试验田在哪里?第三个伟大转折中温饱问题是怎么解决的?(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28. (20分)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今日之中国,乘开放之风,因改革而兴,秉创新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材料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创新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4年,邓小平首次来到深圳,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摘编自郴州日报2018年5月22日材料三:“农业方面,用个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那些汉化措施?(不能摘抄原文)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我国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1988,我国决定又将哪里建成经济特区? (3)根据材料三,归纳列宁在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实行的改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70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7-3、27-4、27-5、28-1、28-2、28-3、2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