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际联合质量调研试卷(期中)(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8172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际联合质量调研试卷(期中)(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际联合质量调研试卷(期中)(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际联合质量调研试卷(期中)(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校际联合质量调研试卷(期中)(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共24题;共24分)1. (1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 A . 周口店B . 元谋县C . 大汶口D . 河姆渡2. (1分)“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上文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 . 中山陵B . 黄帝陵C . 炎帝陵D . 秦始皇陵3. (1分)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可以说明( )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北京人可能会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A . B . C . D . 4. (1分)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鹿纹、鱼纹、人面纹等。它距今约有( ) A . 一百七十万年B . 六千年C . 四千多年D . 两千多年5. (1分)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出现重要标志的是( )农作物的种植;城市的出现;家畜饲养;磨制工具;聚落A . B . C . D . 6. (1分)“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 . 黄帝B . 炎帝C . 蚩尤D . 大禹7. (1分)如图中,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 . AB . BC . CD . D8. (1分)“君主”是指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具备国家雏形以后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桀 启 周厉王 汤 周平王A . B . C . D . 9. (1分)“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 . 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 . 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 . 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10. (1分)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11. (1分)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陶器 铁器 石器 青铜器A . B . C . D . 12. (1分)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 (1分)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 A . 齐桓公B . 晋文公C . 楚庄王D . 周武王14. (1分)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生动形象的历史剧。下面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小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15. (1分)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 . 齐桓公首霸B . 商鞅变法C . 秦统一六国D . 百家争鸣16. (1分)效果显著的商鞅变法出现在战国时期的( ) A . 齐国B . 韩国C . 魏国D . 秦国17. (1分)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B . 老子C . 庄子D . 孟子18. (1分)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A . 孔子B . 孟子C . 墨子D . 韩非子19. (1分)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A . 因循守旧的思想B . 宽厚仁慈的思想C . 消极避战的思想D . 贪图享乐的思想20. (1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 . B . C . D . 21. (1分)吕著中国通史讲到:“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由此秦实行( )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刺史制度D . 行省制度22. (1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郡守23. (1分)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严酷的刑罚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土地集中严重A . B . C . D . 24. (1分)“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分,共b分) (共3题;共6分)25. (2分)相关链接(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_(2)相传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是_(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_(4)西周初年,周天子为巩固统治采用的“授民授疆土”的政治制度是_(5)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_(6)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_(7)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水利工程是_(8)齐桓公为称霸诸侯,提出的对外活动口号是_26. (2分)孔子:春秋后期_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教育和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影响:孔子是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_一书。孔子的学说和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7. (2分)背景: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生活;秦国经过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_、赵、_、楚、燕、_。公元前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意义:结束了_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_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三、 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 (共3题;共20分)28. (6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材料二: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詹曝杂记(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理论提出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插图反映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什么措施?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描述的是清朝设置的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4)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9. (7.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何他们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从“穴居而野处”到“居于宫室,以待风雨”有什么重大意义? 30. (7.0分)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共24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分,共b分) (共3题;共6分)25-1、26-1、27-1、三、 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 (共3题;共20分)28-1、28-2、28-3、28-4、29-1、29-2、29-3、30-1、30-2、3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