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8082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三四评价检测(I)卷一、 选择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 .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 (2分)对图中所报道会议的评论中正确的是(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走向成熟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 . B . C . D . 3. (2分)“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时至今日,深圳、浦东仍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这得益于( )A . 改革开放B . 自力更生C . 科教兴国D . 区域自治4. (2分)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抗美援朝” “一大二公” “造反有理”“招商引资”A . B . C . D . 5. (2分)新中国建国后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 中共八大召开B . 文化大革命C . 真理标准大讨论D . 邓小平南方讲话6. (2分)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 . 人民公社化运动B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D . “包产到户”的实施7. (2分)对联折射社会的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庆改革春风,昔日至今朝迎开放社会。”反映哪一历史事件?( )A . 土地改革B . 农业合作化C . 文化大革命D . 改革开放8. (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实行“大锅饭”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 增强企业活力D . 建立私营企业制度9. (2分)1978年,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 . 广东 福建B . 四川 浙江C . 安徽 江苏D . 安徽 四川10. (2分)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B . 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C . 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 . 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11. (2分)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大业由此展开。中共中央平反各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共中央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并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民教育迅速复兴。A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B . 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春天C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12. (2分)20世纪5070年代的日本和当前的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经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两国都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B . 都得到大国的扶持C . 都意识到科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D . 都重视对外贸易13. (2分)下面的哪一个少数民族形成的最晚( ) A . 藏族B . 蒙古族C . 满族D . 回族14. (2分)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 . 表明新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 . 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5. (2分)“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体现我国实行(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 政治协商制度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 “一国两制”16. (2分)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A . 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B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 . 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D . 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17. (2分)“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应用于 ( )A . 建立经济特区B . 开放沿海城市C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 .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8. (2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 . 一个中国原则B . 两种制度设想C . 政治谈判形式D . 加强联系手段19. (2分)“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A . 中美关系的新发展B . 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 . 中英关系的新发展D .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0分)20. (30分)【开放篇:筑“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古代沟通】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近代引进】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材料三:1979年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材料四:“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 其开拓者是谁?(2)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 其开拓者是谁?(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4)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5)对比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6)对比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21. (20分)探索中西方近代化历程,感悟中外文明发展的异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示意图材料二: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材料三:当代学着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1)据图所示分别写出与A,B两处及、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2)由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造成中西方近代化历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哪一事件打断了第四阶段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第五阶段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最严重挫折和错误是什么”(4)第六阶段以哪一事件为起点?这一阶段最终确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22. (15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是哪一次会议上?(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材料二 3月24日李克强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李克强表示,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以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两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请问:(1)材料一“回来吧,就缺你了!”的画中的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2)正在欢迎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他们能够回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4)从材料二中李克强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对台湾一贯的基本方针是什么?(5)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9题;共3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0分)20-1、20-2、20-3、20-4、20-5、20-6、21-1、21-2、21-3、21-4、22-1、22-2、22-3、23-1、23-2、23-3、23-4、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