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983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科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科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 . 魏B . 蜀C . 吴D . 西晋2. (2分)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霸主)。”该材料说明了东周时期( )周天子威望下降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霸主之位由秦独占A . B . C . D . 3. (2分)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宫,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 . 实行冶铁官营B .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 .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4. (2分)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进行了迁都B .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 .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 .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5. (2分)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 中华文明的起源C . 统一国家的建立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 (2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以下对印刷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 .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C . 北宋时期,李春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D .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7. (2分)清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主要是通过( )A . 焚书坑儒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八股取士D . 大兴文字狱8. (2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 . 领导阶级不同B . 指导思想不同C . 所处时代不同D . 革命前途不同9. (2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民主”“科学” 三民主义 变法图强 “自强”“求富”A . B . C . D . 10. (2分)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 .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 .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D . 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1. (2分)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五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这几十年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阐述( ) A . 微积分B . 进化论C . 量子论D . 相对论12. (2分)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组建中国同盟会B .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C . 创办黄埔军校D . 建立广州国民政府13. (2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 使中国革命面貌一新B .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C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D .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4. (2分)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 . 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 . 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D . 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5. (2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 . 1952年,小刚参加了土改,并获得了土地B . 1954年,小刚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大C . 1958年,小刚参与全民大炼钢铁运动D . 1978年,小刚回国,遭到红卫兵批斗16. (2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 . 新宪法的制定C . 一五计划的完成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7. (2分)今年是十三五计划(20162020)实施的第二年。回顾“一五”计划的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计划按期完成B .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C . 参考美国的建设经验D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8. (2分)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 . 主权归属B . 经济制度C . 社会制度D . 社会生活19. (2分)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 A .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 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 .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0. (2分)近些年,我国的国防工业发展迅速,许多高尖武器列装部队。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 . 坚持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 坚持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C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 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二、 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85分)21. (2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对外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材料三: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新中国成立后“反对以强凌弱”一例。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成功?你认为本次会议上与会国家“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4)你认为中美之间秉承怎样的原则才能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22. (15分)19世纪下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2)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1、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3)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3. (25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器物之路】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制度变革】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思想解放】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新的征程】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4. (25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材料四:(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85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3-1、23-2、23-3、23-4、23-5、24-1、24-2、24-3、24-4、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