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98045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受毒大米事件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产自某地的大米销量下降了一倍。B护士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了许多王护士的先进事迹。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D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而搅乱亚太格局的结果。2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每一片土地都在酝ning(_)一个季节的故事。在这个色彩斑ln(_) 的季节里zh(_)足,你会忘记流年。这里有ng(_)然暖和的绿色,有圣洁静m(_)的白色,有热情活力的红色,有高贵富有的黄色,有辽阔博大的蓝色而我要讲述的故事,却为颜色涂抹上更深的y(_)意。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泉贾平凹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还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欢喜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树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燃尽就霎时消失了。“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4 . 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 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四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6 . 小儿将树桩比作一口泉,“我”觉得小儿的发现很伟大,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请作具体分析。7 . 文章最后说“谛听”“生命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题文)议论文阅读。反对浪费是场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习近平今日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约之风已由中国最高层推动,逐渐吹向社会。它的最终效果将是这一轮官员改变作风成效的重要试金石。反对浪费在中国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中央从这里做突破改革官风,应当说下手处选得很准,很得人心。一旦有成绩,社会很容易看到,它所带来的激励力量亦将非常宝贵。反对浪费隔一个时期就应狠抓一次,这是因为生成浪费的社会条件不断翻新,对它们的铲除也必须与时俱进。浪费有着一定的世界性,但各国浪费最集中的领域不同,比如美国人用电浪费严重,普遍开高排量汽车。而中国人的浪费首先表现在酒席上,中国每年倒掉的饭菜据说可以够2亿人正常吃1年。中国官场的酒席文化应当说是社会同一种浪费的推波助澜者。而酒席浪费又是普遍浪费风的缩影。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埋了太多这样的种子。经济繁荣和官场风气不正都可以像洒过的雨水那样,让它们破土发芽。浪费风盛行的具体原因数不胜数。有人认为政府和机构的预算制漏洞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争预算时的越多越好和花预算时的不花白不花心态总是能不断扩大浪费的空间。这使这种现代管理方式总是在节约的问题上被打折扣。反对浪费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现实情况又总是千差万别,这些差别也总是给突破统一规定制造没完没了的借口和机会,这使得浪费是有着很强的反弹力。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往往比制度更好用,更有针对性,“礼多人不怪”被广泛信奉。围绕人情的浪费常被看成是“必须的”,这些认识都是浪费盛行的重要文化负资产。中国人浪费已经不仅表现在酒席,中国人现在追求住大房子,开好车,有点学美国人的那一套,这些都是浪费习气升级的征兆。中国的建筑浪费已经很严重,到处都有闲置的房子和各种公共设施,已有建筑不到使用年限就被推倒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反对浪费的涉及面非常广,需要推力的坚持不懈和不断更新。但社会的关注焦点又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一个问题上,因而怎样把集中的推力变成持久的力量就成了关键。无论有多难,反对浪费都是中国的长久大计。这不仅关系党风政风,关系国家政治的健康度。此外它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对我们的战略倒逼,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大文化前提。一个缺少节约自觉和约束的中国不可能走向发达社会,而只能在“暴发户”的阶段折腾。反对浪费因此既是改变官员作风的重要一役,也很可能成为中国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改良运动。能把节约同高速发展结合得浑然一体,将会改变中国人对财富和荣誉等人生核心概念的理解,会为中国下一步的现代化冲锋做一次扎实的思想准备。怎样去有效的反对浪费,必须有更加精细的制度设计,有严厉的奖惩措施。为让节约风向全社会劲吹,除了抓官员,还要力推从名人做起,培育与奢靡对立的新社会时尚以及新的价值取向。这次反对浪费是在互联网时代打响的,它的实施将处于前所未有的全民监督之下,相互影响的声势制造也必将是强有力的。我们真心祝愿它会促成中国社会在转型期间的一次始自官方、遍及全民的风气及文化转变。8 . (小题1)本文的主要论点是什么?9 . (小题2)浪费风盛行的原因是什么?10 .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反对浪费有哪些具体办法?四、句子默写11 . 默写1. 、五十弦翻塞外声,_。2. 、_,宠辱偕忘。3. 、醉翁之意不在酒,_4. 、_,而顷刻两毙。5. 、向来枉费推移力,_6. 、_,人约黄昏后。五、课内阅读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 .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又何间焉间:( ) 小惠未徧徧: ( )神弗福也福:( ) 望其旗靡靡 ( )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 . 第段通过“既克,公问其故”来印证文章第段中的“_”。(用原文语句回答)15 . 联系全文内容,概述鲁国取胜的原因。六、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宗怀鹞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注释)臂:用作动词,架在臂上玩赏。郑公:此指魏征,他曾被封为郑国公。逸豫:安逸享乐。微:含蓄地,此为委婉之意。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因语古帝王逸豫 (_)(2)而素敬征(_)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帝惜鹞且死。18 . 历史上唐太宗与魏征有良好的君臣关系,从文中看,唐太宗对魏征有着既_又_的复杂心理。七、语言表达19 . 仿照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划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生活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留心生活,处处都有风景: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是风景,校园中一声亲切的问候是风景,_,_。_八、名著阅读20 . 填空题。(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本书中,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2)简爱的作者是_。小说中,简爱在_庄园遇见并爱上了男主人公。九、作文21 . 作文题目:写给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写给谁呢?写给家里的爸爸妈妈?远方的同学朋友?还是在枝头瞧着你的小鸟?或者是这个美丽的春天?那就放飞你的文思吧!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0字以上。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