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895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鄂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鄂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八上兴城开学考) 文化积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他的诗歌作品集是白氏长庆集。B .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辞官后写成315首七言绝句,编定为己亥杂诗。C . 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一般和内容关系紧密。D . 过零丁洋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该诗作于他被元军俘虏后经过零丁洋时。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 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2) 这则消息先写西路军,后写中东路的原因是( ) A . 长江是从西向东流的。B . 西路军先于东路发起渡江。C . 西路军人员最少。D . 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固。(3) 分析这则消息报道中路军战况部分,列出这部分的六要素。 (4) 文中第_句最能反映敌军迅速溃退的思想原因。 (5) 文中空缺部分最适合填的词语是( ) A . 败退 所向披靡 消灭 占领B . 后退 锐不可当 消灭 控制C . 溃退 锐不可当 歼灭 控制D . 溃退 所向披靡 打败 控制(6) 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 (7) 你觉得这则新闻中有哪些语言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举例并作简要说明。 (8) 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谈谈理由。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7九上濮阳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 家田输税尽,_。(白居易观刈麦) (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4) 月亮,是古诗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温庭筠说:“_,_(商山早行)”;刘方平说:“_,_(月夜)。”他们都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现出夜色的宁静。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9八下慈溪期中) 名著阅读。 (1) 傅雷告诫儿子要遵循的人生原则是什么?( ) A . 亲情第一,艺术第二,真理第二,爱情第二B . 亲情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C .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D . 爱情第一,亲情第二,艺术第二,真理第二(2)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的目的或策略的不同,可以采用各种阅读方法。如西游记就适合“精读”和“跳读”。请根据傅雷家书这部名著的特点,介绍自己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 (21分) 阅读父亲的算盘,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算盘陈青延每次回乡下老家,看见老屋墙壁上悬挂的父亲遗像,我便想起了父亲用过的那把算盘。而我每次对父亲悠长悠长的思念,都是从他的那把算盘开始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在生产队里当会计,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曲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父亲每算完一家农户的分配,用手提起算盘一甩,算盘的珠子就两队裂开,整齐分到了两边,回归到了原来的档位。父亲使用算盘,加减乘除算数,娴熟、快速、准确,算盘的作用,经他的手一拨秀,被发挥得淋漓尽致。1975年下半年,大队管委会研究,抽调父亲去大队部代销店当营业员,那把算盘在他手中运用自如,四舍五入,精打细算,大小生意,从没有错过一笔帐。在他经营代销店的六七年时间里,每月关板子盘底都有盈余,做到了顾客和大队管委会双满意。在父亲经营代销店的那些年,正值少年的我,因嘴馋,经常跑到代销店玩耍,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时不时地偷点糖粒子、花根、雪枣什么的,躲着吃。父亲发现后,好几次罚我跪了算盘。直到算盘珠珠把我的双膝顶得麻木酸痛了,父亲才让我站起来,完成了他对我的处罚教育。父亲心里打的算盘就是:对孩子不能放纵,要从严教育。他常常告诫我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这种坏习惯,在孩子身上坚决不能存在,一定要戒除。可以说,在整个大队,数父亲的算盘打得最好,算盘算数最精通。大队小学里有老师生病请假,经常请父亲去当临时代课教师,指导学生的珠算课。“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珠算的口诀表,对父亲来说,已烂熟于心。那时期,社会落后,没有教学的塑料算盘。父亲把他那把木算盘挂在黑板上教学时,为了让拨上去的算盘珠子一时不掉下来,就事先到医院买了一些膏布,撕成条条,将珠子粘住,进子退子,示范教学。父亲教珠算课,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欢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教育子女的家法中,都是采用跪算盘的方式。他在心里盘算着: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不狠,孩子不强。父亲常常对家里人说,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从小就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奋发图强的精神。记得年少的时候,我有一种贪玩的野性,也就是那时人们所说的我是一匹“野马”,放学后不落屋,经常在外面“跳房子”、“滚弹珠”、“打陀螺”什么的,不到天擦黑不回家做家庭作业。每每遇到我出现这种情况,父亲就牙齿咬得格格地响,只要我等我一回来,就罚我跪一时半会的算盘,让我长记性,改掉野性,发狠读书。一生中,父亲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严格教育。在我年少的时候,有一次,我把父亲那把算盘的珠子拆了几粒下来,用一根线串联在一起,拿去“跳房子”,后来被父亲发现了,叫我整整跪了半夜的算盘珠儿,直跪得我双膝红肿,不能动弹,坐在一边不看我一眼的父亲才肯罢休。经过父亲严厉的家教,读中学后,我克服了坏毛病,刻苦读书,1979年考取了中专,毕业分配到了一家县级新闻单位,当上了一名记者。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计算都不用算盘算数了,全都是用的电子计算器了。小学里也大都没有开设珠算课了。昔日的算盘已经淡去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种即将消失的物品。现在想来,若不是父亲的那把算盘伴随他,托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也许还没有走出乡村呢。(摘自仙女湖杂志2017年第6期,有删减。)(1) 文章围绕父亲的算盘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品味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3) 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的作用。 (4) 第段写父亲罚我跪算盘、对我严格教育能否删去,为什么? 6. (12分) (2019长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张掬充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杨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我知道这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已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哈尔滨。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的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冬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淡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 给下面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 _摇撼毫不犹豫抉择蹑手蹑脚(2) 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 (3) 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4) 请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5) 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 (6) 写出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7) 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7八上温岭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 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 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遽(j):迅速,急忙。(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郑人有且置履者_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不亦惑乎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 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 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 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9八下天台期末) 任务型写作 微信已经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小文的父母希望通过微信了解小文的各方面情况,小文却试图摆脱父母的掌控,想把父母拉入“黑名单”。提示:请你试着说服小文,不要把父母拉入“黑名单”。请你试着说服小文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保持合适距离。班级同学就此现象展开热烈讨论,请你也发表自己看法。要求: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内容写作,字数150左右。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九下慈溪模拟) 下面有两段文字,请选择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二)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文章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1、2-2、2-3、2-4、2-5、2-6、2-7、2-8、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4-1、4-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1、5-2、5-3、5-4、6-1、6-2、6-3、6-4、6-5、6-6、6-7、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1、8-2、8-3、8-4、8-5、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9-1、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