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测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296774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里是一片绿色的海,这里是一首绿色的诗。 。清晨,当一缕阳光掠过这片沉睡的大地时,我开始从绿色的梦幻中醒来。远远一环淡紫色的山, 。A它有诗的激情,有海的韵味拥抱着这块渗透着溶溶绿色的宝石,舒展着柔和的曲线,像两条长长的臂膀B它有诗的激情,有海的韵味拥抱着这块渗透着溶溶绿色的宝石,像两条长长的臂膀,舒展着柔和的曲线C它有海的韵味,有诗的激情像两条长长的臂膀,舒展着柔和的曲线,拥抱着这块渗透着溶溶绿色的宝石D它有海的韵味,有诗的激情舒展着柔和的曲线,像两条长长的臂膀,拥抱着这块渗透着溶溶绿色的宝石。2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糜子(mi)行辈(hng)狩猎(shu)戛然而止(ji)B幽悄(qio)斡旋(w)锵然(qing)争讼(sng)C萌发(mng)两栖(q)鸟臀(tn)怅惘(wng)D农谚(yn)追溯(sh)腐蚀(sh)龟裂(jn)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B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是现在。C嘉陵江渠江流域旅游深度开发,不仅要有纵横南北的水系开发,但还应该融入山水相连,横贯东西的丘陵美景。D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4 .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文言作品中,有远大志向的形象很多。如范仲淹虽政治失意,但坚守着“先忧后乐”的理想;愚公面对高山,仍坚持移山直至感动天帝;陈涉虽为“佣耕”,但不坠青云之志。B经典小说构思往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如安恩与奶牛中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散心,又如窗的结尾处费尽心机的病人看到的只是一堵墙,都体现了这一点。C悲秋是古诗文的传统情调。如秋词中刘禹锡被贬的抑郁,渔家傲中范仲淹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苦闷,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羁旅漂泊的凄凉,都是因秋景而生悲情。D童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萧红呼兰河传中对儿时后花园自由生活的眷恋,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中对孩子们言行的理解与呵护,都让我们倍感童心之可贵。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挑捡(jin)蜷伏(qun)温驯(xn)咄咄逼人(du)B确凿(zo)云宵(xio)怂恿(sng)参差不齐(cn)C澄澈(chng)缥缈(mio)粗犷(gung)大相径庭(jng)D莅临(l)贮蓄(ch)搀和(chn)骇人听闻(hi)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6 . 选文第段的主要内容是_,其中“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_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4分)7 . 文中说“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请你结合文章具体说明是怎样配合布置的。8 . 选文第段语言优美,请举一例具体分析。9 . 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10 . 中国艺术讲究对比映衬美,园林、书画如此,诗歌亦如此,请从你熟悉的写景古诗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病隙随笔(节选)史铁生十二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別地得到强调。对于此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四十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这两种消息几乎同时到来,都在他二十一岁那年。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的先迎来了残疾无论怎么说这一招是够损的。我不信有谁能不惊慌,不哭泣。况且那并不是一次光荣行为的后果,那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事件,普通得就好像一觉醒来,看看天,天蓝的,看看地,地也并未塌陷,可是一举步,形势不大对头您与地球的关系发生了一点儿变化。是的,您不能再以脚掌而是要以屁股,要不就以全身与它磨擦。不错,第一是坐着,第二是躺着,第三是死。好了,就这么定了不再需要什么理由,我庆幸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要点:没有理由!你没犯什么错误,谁也没犯什么错误,你用不着悔改,也用不上怨恨。让风给你说一声“对不起”吗?而且将来你还会知道:上帝也没有错误,从来没有。十三残疾,就这么来了,从此不走,其实哪里是刚刚来呀,你一出生它跟着就到了,你之不能(不止是不能走)全是它的业绩呀,这一次不过是强调一下罢了,对某一铁生而言是这样,对所有的人来说也是这样,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它如影随形地一直跟着我们,徘徊千古而不去,它是不是有话要说?它首先想说的大约是:残疾之最根本的困苦到底在哪儿?还以史铁生所遭遇的为例:不,它不疼,也不痒,并没有很重的生理痛苦它只是给行动带来些不便,但只要你接受了轮椅(或者拐杖和假肢、言杖和盲文、手语和唇读),你一样可以活着,可以找点事做,可以到平坦的路面上去逛逛,但是,这只证明了活着,活成了什么还不一定。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像风摧不死沙打不枯的一棵什么草,几十年如一日地运转就像一块表我怀疑,这类形容肯定是对人的恭维吗?人,不是比牛、树和机器都要高级很多吗?“栗子味儿的白薯”算得夸奖,“白薯味儿的栗子”难道不是昏话?人,不能光是活着,不能光是以其高明的生产力和非凡的忍受力为荣,比如说,活着,却没有爱情,你以为如何?当爱情被诗之歌之,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时候(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却有一些人活在爱情之外,这怎么说?而且,这样的“之外”竟常常被看作正当,被默认,了不起是在叹息之后把问题推给命运。所以,这样的“之外”,指的就不是尚未进入,而是不能进入,或者不宜进入,“不能”和“不宜”并不写在纸上,有时写在脸上,更多的是写在心里,常常是写在别人心里,不过有时也可悲到写进了自己的心里。(节选自病隙碎笔,第二章)(注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生动通俗。(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1 . 在这两节随笔中,史铁生主要谈论了有关_和_的话题。12 . 画线句中说的“这样的之外”指什么,你怎样理解它“更多的是写在心里”。(品味细节,感受语言)13 . 请从两节随笔中各摘录一段能体现该类文体“语言生动通俗”特征的文字。十二:_十三:_14 . 作者常用第一人称的“我”或第二人称的“你”表达情感或发表议论,但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采用了“史铁生”、“某一铁生”这样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请阅读下面的“知识卡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知识卡片)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好处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最后,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拓展阅读,对比思考)15 . “人,不能光是活,不能光是以其高明的生产力和非凡的忍受力为荣。”经历了变故的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叙述了自己从“光是活着”到“好好儿活”的心路历程。请结合以上两节随笔和秋天的怀念,思考,史铁生是怎样理解“好好儿活”的。三、文言文阅读16 .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_四、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现荷于胡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大白诗云“清水出笑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7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陶后鲜有闻(3)便欣然忘食(4)余以为妙绝18 .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甚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19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20 . 读文赏荷。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赏荷,可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花为“_”。(用原文填空)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注释)袁枚:清朝诗人。此诗是诗人61岁时怀着“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心态所作。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晚上派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一天:满天空。21 . 本诗中“吹灯窗更明”的原因是什么?22 . “十二月十五”的“夜”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3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综合性学习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纸质书阅读率的回暖,实际上跟近来国内倡导走进书店、阅读实体书的理念有一定关系。”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指出,长久以来,一些读者对“数字阅读”以及“纸质书阅读”的认识可能有一点误区,“二者不是相对立的、冲突的。恰恰相反,根据我们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纸质书人均阅读量是增长了的”。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摘编自上官云数字阋读率攀升的当下,纸质书回暖只是因为情怀吗?)材料二: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数据印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这当然令人欣慰,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景观。这也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都很暖。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着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摘编自胡印城纸质书一直都很“暖”)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25 . 填空。(1)文学常识填空。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朝代)大诗人_。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_诗人,有_。(2)用原文语句填空。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七、作文26 . 作文。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难忘的经历,有时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或做法。有时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再胆怯,大胆面对;不再放弃,咬牙坚持;不再沉沦,奋力拼搏请以我不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