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荣县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659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荣县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荣县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荣县中学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2014届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考试第卷(共51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栖息(q)倾泻(xi)窥视(ku) 锲而不舍(qi)B惩罚(chng) 胆怯(qi)贿赂(l) 彬彬有礼(bn)C阔绰(chu) 滑稽(j)轻蔑(mi) 光彩熠熠(yo)D惋惜(wn) 忌讳(hu)酝酿(ning) 不屑置辩(xi)、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渺茫热衷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B、框骗无稽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C、漫骂谄媚浮想连篇 惴惴不安D、主宰锤炼不折不绕 急不暇择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A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B死心塌地:形容人主意已定,绝不改变。C纵横决荡:形容气势磅礴。D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种种苦涩, ,历程中多少挫折, ,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A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B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C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D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B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BCD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有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位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成功。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A句B句 C句D句、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天车是盐之母,辊工是盐之父。作为专门维修天车的辊工已经“青黄不接”,该传统工艺技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这一情况有可能在“十二五”得到改变,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培养一批年轻辊工,使天车维修技术得到永续传承。被誉为“东方埃菲尔铁塔”的天车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年龄,这是一个不轻的年龄。一直以来,天车的维修工作都靠辊工们完成,但因为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危险等诸多原因,辊工目前已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这透露出的不仅仅是维护技术力量的薄弱,更是天车急需保护与利用。为了让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市文物局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在加大保护天车的同时,更加注重维修天车技术的保护与延续,培养补充一批年轻辊工,让自贡始终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辊工队伍。A天车是盐之母,辊工是盐之父。B我市将培养年轻辊工,使天车维修技术得到永续传承。C我市将培养年轻辊工,让传统工艺永续传承D“十二五”期间,让自贡始终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辊工队伍。、下列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B鲁迅的孔乙己和故乡都是短篇小说。C水浒传中,由于贪官的迫害,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北宋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二、阅读说明文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回答1013题。(12分)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A指纹识别技术的运用 B指纹的采集方法 C指纹识别技术 D指纹11第节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在说明派出所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时,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体现准确性。B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C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上的绝对区别。D将警用民用指纹识别技术作比较以突出两者要求上的差异。12根据第两节提供的信息,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指纹算法是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来确认人的身份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B因为成长发育会使人的指纹完全改变,所以用指纹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不一定可靠。C指纹图像采集可以采用光学技术,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技术。D算法和图像采集技术都是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13下列各项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中加点的字“都”说法太绝对,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B节中加点的词“往往”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C节中加点的字“最”突出强调算法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D节中加点的词“基本上”从范围上对该技术的应用加以限制,非常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论语十则,完成1417题。(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信乎?传不习乎?”(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B、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C、冠者五六人 冠者:戴帽的人。D、吾与点也 与:赞赏。15、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恕乎其:大约。在这里是表推断的语气。B、富而可求也而:而且,连词。C、执鞭之士之:的。D、风乎舞雩乎:在。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问君子 译文: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B、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D、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能如此令人兴奋。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B、论语是语录体议论文,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C、“恕”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D、(九)(十)两则讲每一个人都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感悟大自然。 第卷(共99分)四、(14分)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1)在无题中使用比喻,曲折丰富地表达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_,_。”(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现作者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的句子_, _。(3)_,中间多少行人泪(菩萨蛮)(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范仲淹渔家傲)(5)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1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做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把酒问青天 把酒:举起酒杯。B、我欲乘风归去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地上来。C、何似在人间 何似:何如,怎么比得上。D、千里共婵娟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代明月。“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词的意思是:_。(2分)判断下面对这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A、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郁,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 )B、在词中,词人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 )C、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寓人生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样,都是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婵娟”已成苏轼的化身。( )五、(22分)松子茶(林清玄)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20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4分)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答: _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答:_21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A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平凡起来了。( )B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 )C小松子有时也可以做“我们”情绪的大主宰。( )D在人心所动的那一刻,看见万物都是动的。( )2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按字数限制填入方框中。(4分)坦然地,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23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的道理是:_。(2分)2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例句: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仿句_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B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D“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E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深奥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很好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六、(63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抄袭。时下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请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挂在嘴上/不如记在心上/记在心上/不如扛在肩上/它不一定能使你的前程灯火般辉煌/但一定会/给你一分厚厚的人生礼物(责任)初2014届九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考试答题卷一至三、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四、诗词默写18、诗词默写。(5分)_,_。_,_。_。_。_。19、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词的意思是:_。(2分)判断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A、()B、()C、()D、()五、20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4分)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答: _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答:_21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A( )B( )C( )D( )2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按字数限制填入方框中。(4分)坦然地,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23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的道理是:_。(2分)2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例句: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仿句_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六、(63分)初2014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答案一、1-5 CACCD 6-10DDCDD 11-15 CBACB 16-17 DC18、略 19B 略 五、(22分)20“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能胜出不同的意义。”21ABCD。22面对生活小东西(小事物)一空2分超出1字扣1分23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的事物。2分之答出“不要忽视”给1分。24略,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得分。2分25A、C正确一点得3分。全选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