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554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 . 创办京师同文馆B . 创办京师大学堂C . 派遣留学生D . 废除科举制度2. (2分)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A . 察举制B . 九品中正制C . 科举制D . 内阁制3. (2分)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孙悟空出自的小说是( )A . 西游记B . 水浒传C . 牡丹亭D . 红楼梦4. (2分)长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象征,我们现在的见到的长城主要修建于( )A . 秦朝B . 汉朝C . 明朝D . 清朝5. (2分)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 )A . 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B . 限制富农经济,中立富农C . 保护民族工商业者D .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6. (2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公车上书揭开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序幕B百日维新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C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A . AB . BC . CD . D7. (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这一战略中,作为奠基工程的是( )A . 学前教育B . 九年制义务教育C . 中等教育D . 高等教育8. (2分)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 . 8月15日B . 9月2日C . 9月9日D . 10月25日9. (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总的特征是“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对此正确的分析有( )A . 两次合作的目标都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B . 两次合作的方式都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行合作C . 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两党的阶级属性D . 两次合作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中日民族矛盾10. (2分)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 .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 .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 .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12. (2分)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价某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该运动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B . 启蒙运动C . 文艺复兴D . 西欧城市兴起13. (2分)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 A . 权利法案B . 人权宣言C . 独立宣言D . 共产党宣言14. (2分)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加强合作的愿望。决定建立该组织的会议是( )A . 巴黎和会B . 华盛顿会议C . 慕尼黑会议D . 雅尔塔会议15. (2分)“宅男宅女”“网上饰品店”“提倡低碳环保”,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科技革命( )A .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 . 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C .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二、 判断题 (共1题;共40分)16. (40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科技革命与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完成相关内容(1)工业革命兴起于哪个国家?写出该国与近代中国第一次较量的战争名称(2)工业革命兴起于哪个国家?写出该国与近代中国第一次较量的战争名称(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进入这一时代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名称(4)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项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的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进入这一时代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名称(6)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项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的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7)曾经错失良机的中国已经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8)曾经错失良机的中国已经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三、 填图题 (共2题;共10分)17. (5分)指出下列材料中的错误,并给出理由。唐朝时,泉州书生李明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顺便买了一本活字印刷的金刚经准备送给信佛教的妈妈。18. (5分)材料一:一百多年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历史,也是抗争历史材料二: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以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材料二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2)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有什么关系?为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四、 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105分)19. (40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朝代产量(市斤)两汉140唐154宋185(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三:欧洲著名城市规划家罗斯穆森认为“整个北京城乃至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2)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3)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4)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5)除北京城外,列举我国古代工程领域另外两项“世界的奇观”。(6)除北京城外,列举我国古代工程领域另外两项“世界的奇观”。(7)“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8)“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20. (20分)(2017黔东南)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友好的交往,又有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 我们将永远不敢懈怠。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漫延和右翼分子的嚣张,我们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 19世纪60 年代,日本为成为“强大日本”而进行了社会变革,这次变革的性质是什么? 日本现在有哪些举动体现了安倍晋三的错误指导思想?【答案】资本主义性质 举动:将钓鱼岛国有化;在教科书里追加领土要求(如钓鱼岛、独岛);解禁集体自卫权;准备修改和平宪法;首相及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等等。(开放性设问,举任意一例1分;其它答案紧扣题意,观点正确,酌情给分) (2) 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引发中华全民族的抗战。请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是什么?【答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19世纪60 年代,日本为成为“强大日本”而进行了社会变革,这次变革的性质是什么? 日本现在有哪些举动体现了安倍晋三的错误指导思想?(2)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引发中华全民族的抗战。请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是什么?(3)2014年12月13日中国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21. (15分)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苏两国曾经走过同样的路,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材料二 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列宁最早发现问题,他力主“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有所保留;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的“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还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1)为了农村的稳定,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寒冬”的显著特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命运?(3)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谈谈你对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的认识。22.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摘编自复兴之路材料二:(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从此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材料中的“农民的首创”指的是哪一重要举措?(3)“这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一项具体成就?(4)材料二中的雕塑“拓荒牛”,体现了深圳特区的一种什么精神?(5)细读邓小平题词,指出特区主要“特”在哪一领域?(6)与深圳同时开放的经济特区有哪些?(任写一个)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判断题 (共1题;共40分)16-1、16-2、16-3、16-4、16-5、16-6、16-7、16-8、三、 填图题 (共2题;共10分)17-1、18-1、四、 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105分)19-1、19-2、19-3、19-4、19-5、19-6、19-7、19-8、20-1、20-2、20-3、20-4、21-1、21-2、21-3、22-1、22-2、22-3、22-4、22-5、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