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463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当时( )A . 社会的动荡和变革B . 秦王发起统一中国的战争C . 诞生了孔子等精英人物D . 出现了稷下学宫等学术交流中心2. (2分)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 兼爱、非攻B . “仁者爱人”C . 祸福相依D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 (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各项,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邻国相望,鸡太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 B . C . D . 4. (2分)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A . B . C . D . 5. (2分)“孔子主张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则材料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 . “温故而知新”B . “有教无类”C . “当仁不让于师”D . “因材施教”6. (2分)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7. (2分)学习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 . B . C . D . 8. (2分)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B . 孔子C . 韩非子D . 孙武9. (2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A . 以“礼”治国B . 以“法”治国C . “兼爱”“非攻”D . “无为而治”10. (2分)“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 .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11. (2分)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 . 道家B . 法家C . 儒家D . 墨家12. (2分)为了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 )A . 提出了“仁”的学说B .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C . 创办了私学D .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的观点13. (2分)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 . 老子B . 孔子C . 韩非子D . 庄子14. (2分)在孔子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因材施教A . B . C . D . 15. (2分)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 A . 老子B . 孔子C . 孟子D . 墨子二、 填表题 (共9题;共25分)16. (2分)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_一书中。 17. (1分)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祸福相依”,他是_学派的代表。18. (2分)老子是进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_)一书中;孔子的思想则由其弟子整理记录在_一书中。 19. (1分)如图人物是_。20. (5分)完成连线问鼎中原_ 春秋首霸长平之战_ 晋楚争霸尊王攘夷_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_ 孔子因材施教_ 秦赵争霸21. (6分)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E“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F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孙武_ 商鞅_ 司马迁_孟子_ 孔子_ 屈原_22. (1分)黑孩儿(打一先秦历史人物)。_23. (1分)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_ 24. (6分)历史人物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下列语句中涉及到本学期的部分历史人物,你来判断他们分别是谁?将其人物写在对应的括号内。(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_)(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三、 综合题 (共2题;共44分)25. (19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_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_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_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_(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26. (25分)大国崛起已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收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解说词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等学派,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2008年易中天百家讲坛第287期材料二:严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维新,要维新,必须大兴“西学”。他通过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著作,无情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严复虽然没有参加维新运动的实践,但是他对西学的介绍和宣传却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为酝酿中的戊戌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朱汉国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岳麓书社)材料三: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材料四:每当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是思想解放廓清了认识误区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由此引发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2014年4月14日康伟以“三个解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当时思想领域上出现的什么局面? 后来秦始皇采取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什么制度?(2)严复倡导大兴“西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后来戊戌变法中“鼓民力”、“开民智”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请各举一例。(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救国探索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材料中“海纳百川的学校”指的是今天的哪所大学?运动中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与欧洲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一脉相承?(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作用?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表题 (共9题;共25分)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三、 综合题 (共2题;共44分)25-1、25-2、25-3、25-4、26-1、26-2、26-3、26-4、2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