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462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测试试卷D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B . 新中国的成立C . 抗美援朝的胜利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 (2分)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 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 . 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3. (2分)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 ) A . 标志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B . 说明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C . 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D . 废除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4. (2分)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 ) A . 邓世昌B . 佟麟阁C . 邱少云D . 黄继光5. (2分)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A . B . C . D . 6. (2分)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而此证得以颁发的主要依据是(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 (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主要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B .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8. (2分)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A . 人民公社化运动B . 土地改革C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D . “包产到户”的实施9. (2分)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 ) A . 交通运输业B . 农业C . 轻工业D . 重工业10. (2分)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B . 中共“七大”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 (2分)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 .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B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12. (2分)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 (2分)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点到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开展了“一五计划”B .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 党中央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 . 国家实施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 (2分)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A . 西藏和平解放B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15. (2分)下列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 . 拍卖B . 兼并C . 赎买D . 没收16. (2分)观察下表,与1952年相比,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5271.8%6.9%0.7%1.5%19.1%19567%0.1%7.3%53.4%32.2%A . 抗日战争的结束B . 解放战争的结束C . 土地改革的完成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7. (2分)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 . 个体手工业的合作C . 限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D .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8. (2分)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 . 三大改造的完成C . 人民公社化运动D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 (2分)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A .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B . 土地改革的完成C . “一五计划”的实施D . 中共八大的召开20. (2分)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他就是(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邓稼先 D . 雷锋 21. (2分)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a)的取消以及后来图(b)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图(a)粮票 图(b)股票A .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 .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 . 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 .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22. (2分)2018年3月29日,第十九届深圳国际制造工业展览会(SIMM)将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下图是部分参展企业LOGO,其中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 B . C . D . 23. (2分)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 中共七大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4. (2分)1998年,政论家马立诚、凌志军在其合著的交锋结束语中总结到: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缚,下列各项中的会议分别正确对应冲破这三个崇拜的是(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C .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D .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25. (2分)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A . B . C . D . 26. (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指( )A . 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B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 .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 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27.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到建立市场经济B .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 .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8.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 . 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 . 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29. (2分)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C .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D .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30. (2分)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 )A . 乡镇企业B . 国有企业C . 私营企业D . 中外合资企业31. (2分)下列思想动态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相符的是( )A . 百家争鸣一不利于学术进步B . 文艺复兴一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C . 启蒙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D . 邓小平南方谈话一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32. (2分)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实行“一五”计划实行“三大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A . B . C . D . 33. (2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盐城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南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 . B . C . D . 34. (2分)我国最早兴建的四大经济特区是( )深圳珠海海南厦门汕头A . B . C . D . 35. (2分)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这一年中国申奥成功;这一年中国加入WTO;这一年被国际命名为“中国年”。这一年是指( )A . 2000年B . 2001年C . 2004年D . 2008年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55分)36. (15分)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但是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请回答:(1)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2)“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你认为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经验?(至少写出两条。)37.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运动迫使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这以后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划时代的变化,集中起来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写出材料一中“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促使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总结概括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 38. (20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_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二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材料二看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5题;共7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55分)36-1、36-2、36-3、37-1、37-2、37-3、37-4、38-1、38-2、38-3、3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