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B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6284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 (共25题;共130分)1. (2分)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 A . 分封制度B . 察举制度C . 监察制度D . 科举制度2. (2分)唐掂言:“绍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写出了文人对哪一制度的重视?( )A . 科举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公九卿制3. (2分)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A . 了解科举考试B . 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C . 学习活字印刷术D . 查阅尼布楚条约4. (2分)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A . 隋朝短命而亡B . 唐诗繁盛辉煌C . 市民文化兴起D . 科学技术发展5. (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A . 禅让制B . 九品中正制C . 科举制D . 内阁制6. (2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有关(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科举制D . 郡县制7. (2分)“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 隋炀帝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8. (2分)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行省制度 八股取士 科举制 驻藏大臣A . B . C . D . 9. (2分)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 有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B .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 .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 .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10. (2分)“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的描述( )A . 郡县制B . 科举制C . 分封制D . 三省六部制11. (2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追溯历史渊源,我国古代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 . 科举制B . 三省六部制C . 九品中正制D . 中央集权制12. (2分)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 . 隋文帝B . 隋炀帝C . 唐太宗D . 唐玄宗13. (2分)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 )A . 秦朝B . 西汉C . 东汉D . 唐朝14. (2分)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B . 行省制C . 科举制D . 分封制15. (2分)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时期。 A . 隋文帝B . 隋炀帝C . 唐太宗D . 唐玄宗16. (2分)唐太宗看到下图情景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其彀中”是因为实施了( )A . 分封制B . 廷杖制C . 三省六部制D . 科举制17. (2分)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拨,“官二代”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隋朝实行了( )A . 科举制B . 世袭制C . 郡县制D . 禅让制18. (2分)“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 . 唐玄宗时B . 武则天时C . 唐太宗时D . 隋炀帝时19. (2分)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开始于( )A . 隋文帝统治时期B . 隋炀帝统治时期C . 唐玄宗统治时期D . 武则天统治时期20. (2分)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 A . 世袭制B . 九品中正制C . 三省六部制D . 科举制2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诗中的“太宗”是指谁?(2)“长策”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2. (20分)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思想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材料三:乾隆时,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1)材料一中所说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表明西汉为了推崇这种思想采取了什么做法?(2)材料二选取的内容体现出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制度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此制度的推行有什么积极作用?(3)材料三反映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控知识分子,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有什么危害性?(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23.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探究一 制度篇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探究二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材料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探究三 感悟篇(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依据材料一,指出“考试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的原因。(3)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两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出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4)综合以上内容,你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24.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试卷(状元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材料四:唐朝成为了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该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该制度在什么时候被废除?(2)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其中殿试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5)请列举唐朝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25. (15分)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 (共25题;共1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4-5、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